20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59个

中国最近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Frank Cao
被封锁的答案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其实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投资促进了生产资料的发达与公益福利设施(大基建)的发达,以此来消耗一些重工业的剩余产能(钢筋水泥等)。同时,投资可以促进就业,这符合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宏观调控)。

消费方面,则得益于各类国民营企业的轻工业产品,这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像是电商和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无疑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水准。

外贸,则是将国内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商品,以较低价格释放到国际贸易市场上,以此赚取大量的美元外汇。如今,中国可以将美债替换成人民币债权,从而帮助其他国家抵抗美元加息通胀,这无疑于自身持有大量美元息息相关。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并不主要是上述理论的缺陷,林毅夫无法预测到未来的人心变动,而且他的理论与温铁军的同样是殊路同归。与其把投资与消费对立起来,讲究其先后顺序,不如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系统(外贸也同样是消费的延伸,只是对象不同)。

而让国内经济陷入停滞的,其一恰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弊端。它无法解决的是,债权问题与就业收缩问题,而凯恩斯经济理论恰好是以充分就业、充分消费以及政府赤字为假设前提的。可现实明显证伪了这三大假设,即就业可以不充分(伴随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消费可以不充分(伴随着居民房产债务提升)、政府债务在经济体无法迅速增长实现利润盈余的前提下无法解决(如同美国必须要通过美元加息通胀来冲销债务问题)。

要解决这点,这又归于房地产。其实房地产作为投资消费的一环,原本可以是良性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大家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才需要商品房(乃市场经济的一个真子集)。既然是市场经济,那么就该相信市场的帕累托最优解,而不是以计划经济的老手段去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这就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弊端无疑,因为欧美各国也是这个问题……

而90年代后,经济腾飞的原因之一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直到08年时,经济发展达到巅峰,这是真正的繁荣。虽然凯恩斯经济理论无法解决债务问题,但是确实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为什么之后急转直下?

这与以上做对了的方向无关,与之后做错了的事情有关。

2011年,我国实现营改增。由原本的营业税,更改到增值税。税收主体,由商家主动税,更改到消费者被动税。无疑,这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减轻了资本家的负担,使得人民变成了平民,资本家成了人民企业家。它们,便是如今的既得利益者。

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只是实行了一年多之后,13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滑坡。不过又很快恢复(因为这时不是经济危机,温铁军所谓的八次经济危机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而是政府实刑宏观调控或计划经济干预市场的一个“阵痛”,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里的“周期性波动”)。

可是15年后,房地产、金融业、服务业彻底地实现营改增,这一切可就都变天了。

从15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开始不受到控制。因为失去了营业税的束缚之后,资本展开无序扩张,银行开始变得贪婪,它们宁肯将所有的贷款都给予房地产(就连个人消费贷也是优先给予有房者),于是,中国的经济根基开始出现动摇。好在根基深厚,直到22年才开始彻底爆发问题。但其间,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间隔是越来越短的,这与08年以前,经济一直腾飞,以及08年豪气地拿出4万亿救市的底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宣告了我国房地产经济作为良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二为烟草石油等国家企业,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出问题,是因为它真是公有制国企),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投资泡沫开始初显端倪。

其实,这件错事在古代也屡见不鲜。当商税收不上去,地主税也收不上去,而去收平民税,那么就会产生显著的经济问题。恰巧,那些重本抑末、算缗、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才有效地阻止了土地兼并,防止过大的小经济体出现。换到今天来,大概就是:鼓励中小企业,遏制大企业。但很可惜的是,大企业没有被遏制,中小企业大都很容易倒闭,这就造成了就业不充分,伴随着消费的不充分,最后连带投资也不充分。因为需求不足,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毕竟某些官哲也同样认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生产与消费要保持相对平衡。否则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在全球经济逆向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下,无疑无法再像是以前一样通过外贸赚取外汇(进而让国民就业得到充分发挥,他们自然也就有了消费水平)。

同样地,在如今也是屡见不鲜。加入WTO、奉行凯恩斯经济理论(或其凯恩斯学派延伸理论)的国家并不少,可是为什么有些抄作业成功,有些失败了呢?

原因就在于,它们因为历史惯性,导致了一些错事频发。

就比如印度。实质上印度增长也是能排进全球前十的,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了3万亿美元以上。可是为什么它们还是那么烂?

其一,印度可不和你讲武德,外资来了,直接抢了就是……比如可口可乐、小米,皆是由于印度在对外政策上的掠夺手段。虽然这给他们带来了美元收入,但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而是错事。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也必然是正确的措施。

其二,印度欠钱不还,直接借了美债,持有大量美元,然而却并不投资,更不会去改善人民生活,于是印度人均GDP实际上位于全球百位以后,属于中下游水准。特别是,把自己生产的粮食全部卖到国际市场上去……那印度人民生活能好才怪。

其三,贸易大量逆差……可想而知加入世贸组织后,就为了博个差生的名头,而不是把顺差与逆差平衡下?因为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顺差与逆差保持一个总体平衡(稍微顺差是最好的),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则是良好运行的状态。

可想而知,印度基本上也就靠着旅游业,向全世界博个“观猴奇观”的名头,稍微改善下民众的生活了(饿不死牲口级,但没有旅游业的地方呢?)。

而这负得益于印度的种姓制度,毕竟,印度在它的宪法当中所自称的社会主义社会[1],可不是为全民,而是为了高种姓阶级所服务的。他们高种姓个个都润去了美国当程序员呢。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至少古代的中国,都懂得“不与民争利”,如果说,这一条并没有真正贯彻,那么,完全不想要贯彻、完全没有要去做的想法的印度,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种姓制度能够维持数千年而不变吧?

而其他的国家,如果说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由于历史惯性的问题,哪怕是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也有其自身的历史惯性。比如韩国的历史惯性……

如果说是发达国家,那么基本都是与中国一个问题:大部分做对了,少部分做错了。所以现在各国经济增长都陷入到了停滞状态,而这也是因为,他们在现代国家的建设上,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欧美国家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突,阶级斗争、美国的种族主义冲突,西欧的殖民地反扑与阶级斗争和资本家用脚投票之间的民主矛盾。

至于说中国的话,上述的“房地产与税收”问题,只是一个外在的问题,根因也同样是那巨大的历史惯性正在发挥作用,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掩盖矛盾,那么经济发展进入到停滞阶段呢?

而这个历史惯性是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一场真正的变革如果无法到来,那么就是内部瓦解的开始(不然就是如一些人所设想的德三昭和路线了吧……)。

参考

  1. ^实际上这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苏联在印度所留下的“政治遗产”息息相关,而这也是印巴冲突所导致的后果
发布于 2023-07-11 10:46・IP 属地广西
Longskas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