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肯定是wto,对比下前后经济增速就能发现。
内因里最认可的说法是内向殖民。
众所周知,欧洲早期发家靠殖民地,从殖民地输入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再倾销消费品和工业品。
设想一下,一个人口在大洲量级的国家,如何在内部复刻上述内容。
1 设立机构指导所有原材料和日常消费品价格,前者确保原材料成本,后者确保人力成本。
2 建立全国的劳动人口流动网络,配合户籍的限制手段,确保你想外出务工容易,但是想扎根让城市给你提供保障很难。
大抵到这一层,内向殖民的架构就完成了。相当于发达国家地位的城市和省份,吸收着全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而且都是限价的(东北为什么怨气大)。而务工人员在户籍制度下相当于非法移民或者拿工签的,如果交不起高额入籍税(买房),城市就不提供教育等服务(早期医保社保都不互认)。
在这个制度下,大国的zf和企业,对外外贸享有无敌的低成本和全产业链,对内有一个14亿的受保护市场(就是收入拉了点)。就算要搞个基建,成本也断然不会有美国修边境墙那么离谱。最终必然是等价于发达国家的省份城市吃尽一切好处,然后转移支付给作为劳务输出国和资源出口国的那些省。
再然后这些发达省份拎一个出去就能pk掉别人一个发达国家,毕竟发达国家哪有这种外挂。
当然,这套是有副作用的,就不展开了,只感慨一下。
发布于 2023-07-10 07:44・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