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单词是用来表示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
显然,defenestration的构成是De(否定词缀)-fenestra(拉丁语“窗户”)-tion(名词词缀)。(另外,fenestra和window这两个词具有同源关系。经评论区指正,这两个词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同源关系)所以说,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人造词,而创造这个词的契机,就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掷出窗外事件”。
玩过《Kingdom Come》这款游戏或者一些历史策略游戏的知友一定对“波西米亚(Bohemia)”这个词不陌生。波西米亚王国的领土大致就是今天的捷克中部和西部,王国的居民们则是一群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叱咤风云的斯拉夫人。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早在15世纪初就在这片土地上宣扬他的早期宗教改革思想,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胡斯派”异端派系。然而,这位胡斯却被天主教会处以火刑,于是,尚在襁褓中的捷克民族意识和早期的宗教改革思潮结合了起来,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土地燃起熊熊烈火。1419年,游行群众冲入布拉格市政厅,将几位官老爷当场抛出窗外摔死。巧的是,当时的波西米亚国王——卢森堡王朝的瓦茨拉夫四世(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文策尔一世)在此后几周内就一命呜呼了,而波西米亚王国落入了卢森堡王朝最后一任君主西吉斯蒙德手中。胡斯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它是一场胡斯派与捷克人民对抗整个中东欧天主教世界及内部叛徒的战争,规模浩大地持续了数年,而抵抗残部的星星之火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归于沉寂。
两百年后,时过境迁,卢森堡王朝的记忆已经和扬·胡斯一同淡去,而举世闻名的路德与加尔文的信众的呼声正在席卷如今分崩离析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之下的是哈布斯堡王朝,他们坐拥奥地利、波西米亚与三分之一的匈牙利,还有同宗的西班牙盟友为其撑腰。斐迪南二世对波西米亚盛行的新教势力施行残酷的镇压手段,1618年5月,新教的信徒又一次把效力于哈布斯堡的两位钦差掷出窗外。这一次的受害者成功生还并灰溜溜地逃走了,然而这一次带来的战争却比上次惨烈得多。
叛乱的波西米亚贵族迎来了一位新国王,他就是普法尔茨选帝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腓特烈五世。然而,此人的政治军事能力实在不算高明,仅仅过了一个年头就被帝国军在白山战役中击败。而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也凭此将选帝侯之位从腓特烈五世手中夺走。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的这场内战立即受到外国势力的干涉,丹麦、瑞典、法国相继入场,瑞典一代雄主古斯塔夫二世战死沙场,而德意志大地生灵涂炭。旷日持久的战争持续了三十年,打出了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祖宗”——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也打出了无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试问,这样两起重要的历史事件,按照英语习惯性的构词法为之专门创造一个名词,难道不是很合常理的吗?至于像“滑铁卢战役”一样被慢慢引申,产生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含义的历程,那就要交给充满魅力的语言演化和沧桑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