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回答

为什么英语要专门创造一个单词来形容把人扔出窗外?

SNOOPY
16个点赞 👍

这种在我们看来“可以但没必要”的外文单词还有很多


silhouette:强光或浅色背景衬托下的黑色轮廓

petrichor:下雨时雨打在干燥土地上所散发出的尘土味

serendipity:碰巧发现或创造出有趣或有价值的东西的运气

obmutescence:坚持不吭声

velleity:微弱欲望,连为此行动的动力都完全没有的那种

还有各种-phobia(XX恐惧症)就不用说了

再想想因为政治正确而衍生出的上百种性别……


甚至有些常用词,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准确含义

比如virtual,本义指的是“因为太像真的,而经常被当作真的来讲的”,所以引申为“虚拟仿真的”


我想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其他语言文化圈觉得似乎完全可以用更基础的词汇组合出来而没必要另造一个的词。

不要说外文了,就是中文的文言文,我们有时也会觉得造字/词过于细致,这多半是没有设身处地。

比如刚了解到苏轼的“轼”的含义的时候我就有此疑问——“这也要单独造个字?”

再比如骈、骖、驷,分别指二马、三马、四马拉车。

由此再牵出马家军:驶、驵、驸、驹、驺、驼、驻、骀、驽、驾、骁、骃、骄、骅、骆、驳、骇、骊、骋、骍、骏、骎、骐、骑、骒、骓、骕、骗(本义飞身上马)、骚、骙、骛、骜、骅、骝、蓦、驺、骞、骟、驱、骠、骢、骖、骁、骄、驿、验(原是马名)、骤、骥、骦、骧、骊、驭、驮、 驲、驰、驯、驱。(驴、骡:勿cue)

再来个玉家军:王、珠、球、理(一种对玉石加工剖析的方法)、琼、珍、玩(本是专为把玩玉器而造)、琢、玞、班(本义将玉质信物一分为二)、现(本义玉光)、瑰、环、璃、玲、玫、琳、琐、玻、琅、瑞、玛、瑕、琥、瑶、珀、珙、珑、玷、琉、瑜、瑁、玑、玦、璎、珞、玳、珰、琯、玧、瑧、玼、琤、瓈、瓒、珛、瑫、琫、琏、琲、珒、琌、璀、瑓、瓁、瓀

以我们现在的看法,这些其实多数都可以用更基本的字/词组合出来,为什么要单独用一个字表示?一方面我们知道文言文以单字词为主,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肯定有这样的需要。因为我们知道文言文并不是古代的口语,而是古代的庙堂语言,官方文件可能就是要严格区分不同的马、不同数量的马拉的车,不同的玉(礼制需要?)。

由此让我想起了传统相声段子《当行论》,典当行的掌柜面对客人来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物件,不认识也要硬编个名字出来,什么“救火用的小铜草帽儿”和“旅游用的小皮洗脸盆”,没办法,给人写当票必须写物品名称。所以有些时候就是有这种造词的迫切需求。

自然语言出现的单造字词往往是一定历史时期和/或在一定领域内比较常用的意义,用组合的方式往往要用到更多的语素,在用得比较频繁的时候就会显得很累赘,这时如果能发明出一个更凝练的词来表示就会非常省事,同时还有可能达到ZB的奇效(画圈子 论归属),何乐而不为?

举个简单但不大恰当的例子,互联网时代,经常会因为某个流行语反复提及,于是直接变成缩略形式——喜大普奔、尬不失礼(会不会有年轻人觉得这本来就是成语?),道理差不多。 其实这个例子比较片面,因为网络流行语往往自带娱乐、戏虐属性,但这种对“凝练”、“方便”甚至“生成典故”、“营造圈子”的需求,是殊途同归的。

编辑于 2023-07-08 22:31・IP 属地黑龙江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岳光寒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