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真的存在所谓鄙视链吗?你花钱买书看的时候,会把感兴趣的内容放第一位,还是把人们的评价放第一位?即慕名而来,翻了几页看不下去的书,你会怎样想呢?
真正的鄙视链,多存在于卖书派与学院派。卖书派,出于生意嘴脸,他们的把销量看作一切,等同于眼里只认得钱,还只是当下能挣来搁进口袋里的钱;即使大卖的是希特勒《我的奋斗》那社会影响力,也只用堆如山积的孔方兄来计算。
学院派,远离读者的大谈文艺理论,只拿来显摆自己的学识。他们推销一些高深莫测的说辞,且用片面的理论,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把作品分个高下;所谓鄙视链,由这样的纸上谈兵而生成。你读者真受他们的摆布,看许多不感兴趣不合需求的作品,那错付的金钱与精力,他们不负责赔偿的。
文学理论,只负责事前的指导与事后的解释。真正你作者该写什么,你读者会看什么,有它自然的规律,而有它不受指导与解释不清的地方。创新由是而发生,评价由是而改观。
文学理论,诚然有些道理的,但它的力量有界限;碰上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出乎人们的意料,那理论与衍生的鄙视链,自当随实情而改观。譬如,西方一些大话炎炎,干卿底事,它们尽是推崇我们兴趣缺缺的作品。
编辑于 2023-07-05 03:59・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