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给你什么感悟?
- 13 个点赞 👍
经常接收到负能量的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做事会畏手畏脚,会想逃避或逃离某件事(某个地方)。
长大后,不要试图去跟父母沟通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认可你的想法,甚至是觉得你心理有问题,认为你不走他们认为的路是错的。
发布于 2023-06-29 16:0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谁都比我潇洒 - 3 个点赞 👍
最好别有太多感悟,
往前走,
过往的伤害,多回味一分,不会为我们增加一分爱,而是多了一分伤心,
过往的喜悦,多回味一分,也只会减慢我们向前的步伐,太留恋太不舍,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要画句号,而不是省略号,
别回味,别反刍,
否则伤害的只有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与父母切割,与原生家庭切割,
我们是独立个体,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有他们的命运,我们有我们的命运,
不对原生家庭过多的评判和分别,我们就减少了掺和到他们命运的时间,
把评判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念头从脑袋中剔除,你就少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烦恼。
无论去评判定义谁,你的评判和定义不会捆绑住那个人,只会捆绑住自己。
发布于 2023-06-29 20:35・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东竹东芙 - 2 个点赞 👍
原生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伤害,这个人得用一辈子来治愈,还不一定治得好。我爸妈对我在生活上关心呵护,但我妈妈却喜欢在其他事情上否认我,反正我像笨蛋;像傻瓜,离开她了就不能活,想从她的嘴里听到一句表扬我的话,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我从小到大都非常渴望别人表扬我,为了听一句表扬,我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弄得自己很累很辛苦地活着,难受死了!直到五年前我才下定决心改变了性格,哈哈,不用讨好别人的日子真好!
发布于 2023-06-30 06:4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哈哈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州儒侠史艷文 - 0 个点赞 👍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密切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孩子从小到长大成人的关键性观点。
麦考德(Mccord, W.)等人从情爱与教养的观点出发指出,包含体罚的家庭经历和父母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孩子最容易产生违法。在教养一致性、有温暖感情的家庭中,最难产生违法行为。
父母中即使有一方冷酷无情,而另一方是慈爱的话,那么对冷酷无情是能够加以补偿的,在这种情况 下,进行补偿的大多是母亲一方。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以后是否犯罪或者是违法,一方教育失败但另一方以正常的方式进行教育的话,那么就未必会使孩子产生违法行为。
研究认为,在暴力型的违法行为者的案例中,父母对孩子平时做错的事情加以惩罚,母亲放任的多,父亲罚的多,违法行为者对父亲的依赖少,与父亲的同理心少。幼年期的孩子的依赖欲求受到父母的阻碍,是产生攻击破坏性违法的根源。
专业机构的詹金斯(Jenkins, R.L.)等人发现,双亲的冷漠,家庭的压抑、身体的缺陷或者与二者都有关。父亲严格, 母亲放任,娇宠产生违法的青少年较多。
父母亲不和,家族争执,成为心理性紧张的起因,为了缓和这种心理性紧张,付之于行动,便作出违法行为。比如下列种种情况:家庭成员间的意见分歧、价值感、教养、习惯和人生观等有不可调和的不同;家庭成员间争权夺势对立激化;家族家庭成员间构成由于继父母不同血缘的人的加入成为亲人而变的更加复杂化。其他受到居住环境房屋狭窄、贫困的影响等等。
更多详见:
发布于 2023-08-28 21:5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大道有步始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