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里的真善美,哪个是第一义?
- 6 个点赞 👍
真是第一位的。善和美都是真的流出后的表现。
道而后德,德而后仁。只有真正自我完满独立后才会有真正的爱的流出,即是所谓的先爱自己才会有爱别人的能力。现在主流文化中的爱大多都是寄托妄想,或者是性欲之类的低级本能投射。追星恋爱什么的不用说,就算父母爱孩子,好多也是把孩子看做是寄托‘成功’对‘希望’这些妄想的载具。
美学在哲学也多有讨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叔本华说的用审美来对抗人生的虚无,都是在阐述‘美’这个概念是对更高更本源的感触所引起的共鸣。
发布于 2023-07-08 11:4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妖孽接法咒 - 3 个点赞 👍
六祖慧能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才是第一义,“真善美”都是这个第一义所生,只是不同的方面而已。如果一定要选择其一,那是以客观的“真”为根本,是“善美”主观选择的基础(“必要不充分”条件),也就是休谟第二问:“实然(IS)”如何推导出“应然(OUGHT)”?要靠纯粹理性的“真”来推导“善美”的价值选择是不成立的,这正是人类的自由、责任与价值所在,是超越理性的人文精神,也是孔老夫子追求的“从心所欲(善美)不逾矩(真)”的人生状态。西方理性打破了宗教的人文根基,后现代思想在解构“理性主义”之后发现什么都不剩,这是“荒谬与虚无”的根源。中国先贤很早就懂得,要通过“悟道修德”来获得安心立命,不需要借助宗教神明;但在“道问学、尽精微”方面缺乏可靠求道之法,理性思想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掌握并超越理性才有出路。
BTW:说“独立与自由”是西方的发明纯属扯淡,中国春秋战国的人文精神是很拽的,自强不息、立己达人、心怀天下苍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都是中华文明穿越几千年保持活力的思想根基。只是在一统天下之后,为维护皇权统治,才阉割了这种精神,让帝王代表“天道”,建立“三纲五常”的。此后的“儒家”,大多只是披着儒家外衣、开着“孔家店”,失去独立人格的伪君子而已。西方也用“理性主义”名义包装过宗教神权,即中世纪“经院哲学”,阉割了理性精神本质,只不过在文艺复兴时被打破,恢复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中国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孔家店”,先引进了“德赛先生”,没有重新审视“孔孟老庄”人文精神的思想、智慧和价值,很多人以为就是“孔家店”里的假冒伪劣产品。
编辑于 2023-09-28 10: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哲学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即人类世界所独有的精神花朵。所以,哲学里的真善美只能源于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哲学世界观只能是现实的人类世界观即生活世界观,而不是抽象的客观世界观或物质世界观。
如果把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比作一颗不断成长的大树,那么,纯真则是她的根基,扬善乃是她的支干,求美永远是她的绿叶与红花。所以,在人类生活世界,真善美是紧密相联,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纯真、至善与完美的境界永远是人类无限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永远是人类文明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
发布于 2023-07-01 10:1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田园居士 - 1 个点赞 👍
在哲学中,真、善、美并没有固定的先后次序,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一般来说,“真”指的是真实的存在,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善”指的是道德和伦理的价值观念,是行为和决策的准则;“美”则指的是审美和艺术的价值,是感受和表达美的标准。
因此,真善美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真实存在的事物本身就具有价值,道德和伦理也是建立在真实和正确的基础上,而美的感受和表达也需要基于真实和正确的信息和价值。
因此,真善美在哲学中没有第一义的说法,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人类的生活和实践中,真善美也是相互关联的,人们需要同时关注真实、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才能达到更高更全面的境界。
发布于 2023-09-27 08:0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南江朋 - 0 个点赞 👍
am = a 真 m 善美非昰 a 假 m 恶丑,
name = 罢黜传统旧名家 n 现代新儒学欺世盗名 a 假 m 恶丑非昰 a 真 m 善美【对非昰真】哲学。
编辑于 2023-07-05 10:31・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哲学为何p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