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与“焦虑型依恋”在一起是相爱相杀的恋爱模式,但是人的依恋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环境和自我成长而变化,不同模式是可以转化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我们和亲人相处的模式,和亲人之间的依恋类型,导致了我们在恋爱中的感受和行为。
根据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形成的依恋类型决定了一生中处理社会信息、思考、感受以及行动的方式。
心理学家金·巴塞洛缪认为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与恐惧型,后三种为不安全依恋。
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焦虑型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
回避型的人喜欢依赖自己,对亲密关系没有多大的兴趣,往往表现得冷漠而独立。
一、回避与焦虑的相爱相杀
回避与焦虑前期是非常容易建立吸引力的,中期又是互相虐的死去活来的,后期基本就一拍两散了,哪怕真的进入婚姻或者进去婚姻很多年,大部分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极少数可以通过彼此调整走入幸福婚姻。
第1阶段:暧昧阶段
回避与焦虑在前期是非常容易建立吸引力的。前面说了回避在遇到心仪的异性时,并不会表现自己的回避,此时会进行正常的社交,又因为对面的异性(焦虑)让他觉得活泼开朗,特别外向,很有正能量的样子,所以焦虑此时会对回避很深的吸引力,回避此时很希望给对方好感,吸引对方同时了解对方,所以会非常主动。而此时的焦虑也并不会表现出焦虑,而是会十分收敛自己,两个人总体恋爱能量相当,关系融洽。
在感觉到对方的喜欢后,回避会表现得特别热情健谈,很愿意说自己,而回避的才华横溢和诙谐幽默,亦或者稳重成熟的气质是非常吸引焦虑的。
所以在最初阶段里,回避和焦虑是非常容易走到一起的。当然回避和焦虑相互吸引还有一个原因,回避属于更多关注自身的人格类型,所以给人的感觉独立稳重,而焦虑更多的则是关注外界,关注别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情商很高,乐于助人,说话让人舒服。根据人格互补吸引理论,这两种性格的人很容易造成彼此吸引。
第2阶段:追赶阶段
随着彼此的深入了解,两个人会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可能已经过了最初的暧昧期,而两个人都会从刚开始社交层面的伪装阶段过度到亲密关系的需求阶段。焦虑和回避对于情感需求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两种类型都属于不安全依恋,所以都不会通过建立基础信任然后有话直说的沟通方式来与伴侣进行交流,于是就出问题了。
焦虑会通过对方的付出来肯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回避会通过对方的付出来证明对方不会离开自己,自己值得被爱,两种人都需要对方付出来证明自己被爱,于是双方都不会满足。
焦虑要对方不停付出,不停肯定自己,焦虑通过诉求被满足的程度来证明自己被爱的程度,并需要对方给予自己爱与关怀以此来缓解焦虑情绪,有时候会通过作的方式让对方多付出,也可能通过干预对方私人空间或者控制对方来获得安全感。此时的焦虑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生活上,都是需求十分高的类型,她需要爱,需要对方付出,需要安全感,需要对方的关注。
而此时的回避却正好相反,因为已经从暧昧期过度到第二阶段了,所以回避开始进入洞穴期(面对亲密关系的压力时开始产生矛盾感及不确定性,倾向于躲在自己的空间消化情绪),所以此时的回避是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的。
因为过去的经验会告诉回避,你不值得被爱,没人会真正喜欢你这种人,爱情是危险的你要保护自己远离爱情,所以,此时的回避会去思考,到底要不要继续这段感情。又因为回避更趋向于自我保护,所以他会刻意挑伴侣的毛病,通过伴侣不完美证明伴侣不值得自己付出最后得出结论,对方不值得爱,那我就可以跟她分手了,我就可以继续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用苦恼了。
所以这时候的回避是非常冷漠和苛刻的,既没有了暧昧期的甜蜜,又有可能板着脸挑伴侣的毛病,甚至直接说分手,但内在诉求是觉得自己不被爱,怕被伴侣抛弃。
此时的回避需要的是伴侣给自己安全感,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伴侣不会离开自己。如果此时伴侣理解他,就会给予回避无条件的爱,陪他度过洞穴期。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人都没安全感,都想通过自己的方式索取安全感,都是只考虑自己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而且一个倾向于主动出击,一个倾向于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那这两个人该怎么把亲密关系进行下去呢?所以最后往往会导致虐恋以至于分手。
此时两个人的表现就是,焦虑感觉不到来自回避的爱,焦虑会不停的让回避说你爱我,不停的让回避报备行踪,让回避陪着自己,让回避说情话给自己听,总之要求非常多。
而此时在洞穴期的回避呢,本来就已经够闹心了,还要每天被伴侣这样要求,自己个人空间被践踏,有时候还要因为焦虑的情绪不好而搞得自己更加想逃跑,所以这时候回避是倾向于分手的。最后往往就真的分手了。
第3阶段:分手或步入婚姻
这时候回避与焦虑的矛盾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双方可能会提出分手,分手之后觉得思念对方又可能再次复合,最后两个人就可能陷入分手-复合-分手-复合的循环中,也有可能因为年龄等问题步入婚姻。但因为两个人的人格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正,所以婚姻关系也可能继续存在问题。婚姻不会将恋爱中的问题缩小,相反,它会进一步放大。
焦虑与回避走到一起,如果两个人不去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欢而散。如果能觉察到自身问题,希望回避与焦虑能通过心理咨询或者自我疏导等方式走出来,不要让恋爱和婚姻过于痛苦。
我是 @争渡心理咨询,如果如果有任何感情上的困扰,想提升和伴侣的关系质量,探索自己在感情中的需求,可以私信我,从专业的角度帮你梳理问题,让你的生活更加和谐自洽。
有需要的话,我可以送你一次免费心理评估分析,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