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SCI 期刊影响因子出炉,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 17 个点赞 👍
化材领域
国产期刊的表现都不错啊,几个定位比较高的期刊IF也还是比较可观的
CCS Chemistry: 11.2(首个IF即破10还是有希望的)
Innovation: 32.1(也是首个IF)
Research: 11.0
SmartMat: 20.4(首个IF)
InfoMat: 22.7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14.6(首个IF)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6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19.4
Science Bulletin: 18.9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13.1
Nano-Micro Letters: 26.6(NML虽然IF这么高但文章水平还是一言难尽)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10.9(物化学报都破10了)
Chinese Chemcial Letters: 9.1
Science China-Chemistr
查看全文>>
南部 - 4 个点赞 👍
创刊三年的The Innovation,影响因子高达32.1,超过了Nature Genetics, Cell Host & Microbe, Gastroenterology, Cell Metabolism, JAMA Oncology, Cancer Discovery等一众梦中情刊……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的另一个排行,墨尔本大学超越加州理工、耶鲁和普林斯顿……
刚才突然搜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有讨论的空间了!
回过头来,关于影响因子并不代表影响力的这一观点,请参见我此前的一篇文章:如何评论《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这本学术期刊?
查看全文>>
ppxu - 59 个点赞 👍
数学是门特殊的学科,不怎么看影响因子,原因有很多。
- 影响因子普遍比较低。所有sci杂志平均估计连0.5都达不到,超过1的已经妥妥的算是好杂志了,超过2的就已经是顶刊了。所以如果有学校相关部门不了解状况,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一刀切的话,数学学科很容易吃大亏。
- 不同方向的影响因子很难做比较。比如代数方向的杂志相较于分析方向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因为确实有的方向更容易出文章,有的方向联系更紧密更容易互相引用。所以现在好多科研人员都倾向于投综合期刊,这样综合期刊之间比较起来会更科学一些。
- 影响因子可以刷,很容易失真。比如一些流氓杂志和出版商,会利用算法漏洞把影响因子刷的高的离谱。比如有的杂志交钱就能发,但是规定发的时候必须引用自己或一些指定杂志超过多少次。所以,除了一个直白的数字以外,杂志的口碑也非常重要。有的杂志曾经很好,但一段时间内如果乱来,那么很快名声就会坏掉,之后好文章很难往那里投了。
- 相比于JCR,个人觉得mathscinet网站上的MCQ(某种调整过的影响因子)可能更准确一些,不过最近网站改版,好像把前100榜单功能去掉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感觉生活中少了一些乐趣(不是)。
最后再次强调一遍:评价学者应当从评价工作本身出发,没有办法直接评价工作的才会退而求其次看杂志(或者杂志的影响因子),当然那些连杂志好坏都没法区分的地方可能就只能数数文章数量了。。。
发布于 2023-06-29 01:39・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汪湜 - 42 个点赞 👍
瞟了一眼。
只说化学/材料相关的。
ACS nano、JACS等等高水平期刊略降。
Analytical Chemistry、Organic Letters等等二级学科顶刊,略降。
CC以及欧洲化学下降明显。一个4.9一个4.3,属实难兄难弟了。
ACS AMI降得有点多,不太理解。
Biomaterials都降了……
wiley一众高水平
AM,AFM等都小降。
国产期刊很多破10。
总结:不抬杠的说,一定程度上确实反应了一些变化。
比如国产期刊的稿件水平确实在提高,高水平高引用论文逐渐增多,抬高了国产期刊的影响因子。
此消彼长,被国产期刊分流了一些高水平稿件的传统期刊必然受到影响。
举个例子:CCL,也就是Chinese Chemistry Letters一年刊文大几百篇,今年影响因子9.1。肯定有人酸,综述太多。那为什么专门收综述的一些期刊影响因子也就十出头呢?为什么不肯承认现在国产期刊真的有很多高水平高质量高引用论文了呢?
我自己做研究的时候,听学生讲文献汇报,回顾起来,这两年学生找国产期刊论文给我讲的频率确实是越来越高了。
展望:期刊认可度已经在悄然改变。可能过几年我们谈论的顶刊就得换一些了。
编辑于 2023-06-29 08:3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花花鼓 - 14 个点赞 👍
刚刚,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版期刊征引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和 2022 年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投叔就当大家都知道今年发去年的IF啦)。
关注投必得学术订阅号,后台回复【2023IF】即可领取“2023年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名单”。
太长不看版的一句话总结:IF普降,格局基本不变,国产期刊势头强劲。
头部期刊IF普降
IF最高的期刊依旧是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凭借每年发布一次的四篇统计,引用率一直居高不下,IF自然也霸占榜首,2021年发布的IF高达创纪录的508.702,但去年就下降到286.13后,今年继续下降为254.7,降幅高达12.34%。
不过不用担心,就按照现在这种玩法,CA肯定还会长期霸占榜首。
在CA的带领下,IF在40以上的期刊普遍影响因子降低。医学四大刊、传统老牌NCS,以及诸多Nature子刊,均未能幸免。但在普降的同时,格局仍基本不变。
医学四大刊依然实力不俗,Lancet、NEJM、JAMA紧随CA之后分享前四名,BMJ一直以来都比其余四本的IF略低,但仍然占据第七把交椅。
医学四大刊的影响因子如下。
传统老牌期刊NCS的IF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Nature仍然略胜一筹,以0.3的微弱优势领先Cell,Cell则终于超过Science与Nature并驾齐驱。Science的IF减小超一成,排名也直接落在20名以外。在Nature子刊的强势追赶下,NCS的总体排名缓慢下降。
NCS的影响因子如下。
接下来咱说说子刊。
排名在Science之前的期刊,除了咱们上面说的这些,基本就全是子刊了,Nature的子刊有10本,Lancet的子刊有2本,可见传统强刊已陷入子刊的重重包围。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子刊强势,主刊也强势,比如NCS里面Science的子刊总体上不如另外两者,Science今年也被Cell赶上了。
排名在Science之上,有一本是化学领域德高望重的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还有一本是略有点神的World Psychiatry。World Psychiatry创刊于2002年,是一本意大利期刊,创刊后每年发布20篇左右的论文,保持少而精的理念,影响因子稳步提升,最新排名第16位,相当优秀了。
这波普降虽然面很广,但其实不算意外。
因为JCR的算法很公开,所以在今年三四月间各方的预测就陆续出来,结论基本都是要降。至于降低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特别官方的解释。有一个因素应该是随着新冠疫情的缓和,这方面论文数量大大减少,大期刊之间的互相引用也减少。但这个原因没有办法解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和BMJ的IF上涨。
不知道诸位有何高见,可以在评论区里跟大家伙儿聊聊。
国产期刊特别能打
最近几年,国产期刊的表现一直不错,今年也很好。
Cell Research以44.1的影响因子冲进前50名。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成绩,如果单看OA期刊,这是仅次于Lancet Public Health的排名。
四川大学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是本新杂志,运营得非常好,取得IF之后的增长势头非常猛,今年以39.3的影响因子冲进前70名。
Cell Discovery是2015年创刊的Cell Research姊妹期刊,获得影响因子以来表现也十分抢眼,今年的IF为33.5,冲进前90名。
下面是15本优秀的国产期刊。
值得注意的是,表现优秀的国产期刊,无论在哪个领域,基本都有这么四个共同点:发文少、新刊物、OA出版、Springer Nature运营。这四条经验非常宝贵,一方面解决新刊物做出高质量的问题,一方面还解决了OA刊物做高质量的问题,值得全球学术出版机构借鉴。
今天聊了这么多,投叔丝毫没有褒贬任何刊物的意思。咱们仅是聊个热闹,了解一点学术界的应知应会。骨子里,投叔是很讨厌以IF论期刊,甚至以IF谈论文的,因为投叔行当里,引用率最高的一篇论文是发表在IF不到2的期刊上。
希望大家在做研究的时候能够破除“唯论文”,葆有科研初心。
直接关注 @投必得论文编译,后台留言“2023IF”,即可领取“2023年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名单”。
经过我们润色后的论文代表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影响因子60+)上。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1-00993-6
文章中致谢了投必得(TopEdit)的论文润色服务~
影响因子60+论文的作者都选择了我们投必得,这也是对我们服务质量的肯定~
如果您有论文需要润色,那就快快来找我们投必得吧~
发布于 2023-06-29 10:1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投必得论文编译 - 5 个点赞 👍
我大概看了一下,我们领域绝大多数期刊都降低了5-10%,增长是个别的。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排除新冠这类热点问题的影响,影响因子去年在论文引用的时间节点是有变化的,导致影响因子普涨。而今年只是回归了平常罢了。
影响因子看看可以,是涨是跌并不能说明多大的问题,尤其跨领域比较是不可取的。
编辑于 2023-06-29 16:48・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