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霸主是魏国!吴起组建的魏武卒特种兵,吊打周边所有强国。跟秦国交手72次,绝大多数都胜利,罕见几次平手。
但是魏国没牛多久就不行了。很多人说是因为魏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的能力不行,把人才都赶走了,所以魏国就衰微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魏国当时之所以雄霸天下是因为它进行了改革,真的给了有能力的士人上升空间。加官进爵,给钱给地!所以当时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往魏国去。
然而,随着魏国变得强大,这套“先进”的制度很快被各国学去。当每个国家都开始用相似的制度来治国的时候,魏国的相对制度优势也就不存在了。然后,国家与国家之间比拼的就是先天禀赋了。
这个禀赋包括:
1.扩展空间
2.防守难度
最后胜出的秦国恰恰就是具备这两个优点的国家。从扩展空间来说,秦国可以吞并义渠国,开发四川盆地。
从防守来说,秦国的函谷关易守难攻。楚国多次被吴国破都,后来被秦国打得迁都。齐国被一波推得只剩两个城,燕国被齐国攻入首都焚烧宗庙。魏国的大梁多次被齐国“围魏救赵”,赵国的邯郸也被秦国围了好几次。
但是我们会发现秦国的国都极少被围,而且自春秋以来好像就没有被攻破过。函谷关在战国时期仅仅在孟尝君带领下攻破过一次。但是六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再向前。所以签订了一个合约就退兵了!
可以这么说,秦国能够笑到最后,跟它所处的位置易守难攻是分不开的。秦军可以失败无数次,失败了它的基本盘还在。但六国只要一个失误,国都就可能被人攻破。
秦国的这个状态,就是禀赋异常。退可以守住函谷关看热闹,进可以打周边少数民族开荒增加国力。总之就是三个字,苟得住!
历史似乎无数次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苟得住的往往能够笑到最后。容许更多决策错误的往往能够最终胜利。
说完秦国可以谈谈美国了。
今天的国际局势跟战国时期非常像!希特勒拿的就是魏国的剧本,四战之地,好战必亡。俄罗斯拿得像是楚国的剧本,地大心散,整合不足。中国拿得更像是齐国的剧本。扩张只能向外,东南沿海无险可守。
而美国目前拿得是秦国的剧本。第三岛链三条防线上千里纵深,易守难攻。
所以,中国要超过美国在决策上容错性更低。以目前来看,当且仅当中国把台湾,菲律宾搞定,再把日韩逼得保持中立。中美才算是在战略上平分秋色可以对等地比谁决策错误少。
但这绝不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能够搞定的!
简而言之,美国短期内看不出它会让出超级大国的地位。而中国把力量推到第二岛链是千难万难。一个坚持不住就前功尽弃。
所以,中国也看出来了这个困境,在做两手准备。进的一步是在扩建海军准备跟美国在太平洋上掰手腕。退的一步,是在拼命建设西北,开通丝绸之路,希望能够在海上被全面封锁的极端情况下,国家依然能考西部的经济带维持发展。
最后,如果第三岛链被中国给拿捏住了。就像是被美国控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超级大国上百年都不要再想了。甚至于这个劣势会持续几百年。
做个类比就是挫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挫宋被北方少数民族欺负了整整三百多年!经济再好也没用,面对辽,金的军事讹诈只能乖乖给钱。
战略要冲是会决定国家百年国运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国碰到这种重大战略要地的问题,都会毫无底线,不要脸皮。比如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台湾对中国,以色列对美国,阿岛之于英国……
总之,不会有人让出超级大国。所谓“让”都是战略要冲不在自己手上假装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