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京圈爱拍辫子戏是不是人们的刻板印象?

匿名用户
57个点赞 👍

“京圈”和港台娱乐圈【合流】,是辫子戏最初的两大推手。

满清王朝灭亡后,长居北京天津的八旗子弟们,衣食无着,生活破落,大量投身于唱戏曲艺这种“贱业”,养家糊口。

比如【相声】这门行当,最初就源自落魄旗人说八角鼓,

所以,相声界的“开山祖师”,一大半都是京旗后裔。比如侯宝林/侯耀文父子、常宝华/常贵田叔侄、赵佩茹、白全福、苏文茂等等。

百年光阴匆匆而过,当旧社会的下等行当,变成了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之后,这些京旗后裔,师徒传承,祖孙相继,在北京文艺圈,早已是树大根深,同气连枝,彼此关系盘根错节。

北京是我国影视业的绝对中心,由北京影视圈发展而来的所谓“京圈”,也是几十年来,内地影视圈的一大势力集团。在“京圈”中,八旗后裔顺理成章占据了相当的主导地位。

如“京圈”的精神领袖,著名作家兼编剧王先生,华谊公司这个影视界巨头的两位王总,都是完颜氏的后裔。华谊没落后,另一影视界巨头博纳公司的老总夫人,是爱新觉罗氏的后裔。

“京圈”艺人势大,不断提携后辈子弟,因此,当然导致了八旗后裔中,知名明星甚多,远超过了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们熟知的知名明星中,旗人后裔的有:

那英(叶赫那拉氏)、赵忠祥(伊尔根觉罗氏)、郎朗(钮祜禄氏)、英达(赫舍里氏)、林依轮(布萨氏)、

吴京(乌拉那拉氏)、富大龙(富察氏)、胡军(嘉穆湖觉罗氏)、文章(曼殊文扎氏)、黄海波(钮祜禄氏)、佟大为(佟佳氏)、李宗翰(哲克达氏)、

王丽坤(完颜氏)、马丽(马佳氏)、阚清子(钮钴禄氏)、金巧巧(爱新觉罗氏)、曾黎(舒舒觉罗氏)、沈傲君(本名赵燕,伊尔根觉罗氏)、李依晓(李佳氏)、杨童舒(尼玛察氏)、

关晓彤(瓜尔佳氏)、白敬亭(巴岳特氏)、汪小菲(自称爱新觉罗氏?)……

此外,还有大量旗人移居港台后,其后裔在港台影视圈,也闯下了一方天地:

马景涛(马佳氏),齐秦(齐佳氏),胡因梦(瓜尔佳氏),周海媚(瓜尔佳氏),关之琳(瓜尔佳氏),惠英红/惠天赐(叶赫那拉氏),钮承泽(钮钴禄氏),尔冬升(朱尔根氏)……

香港名导演尔冬升,其父亲是正蓝旗朱尔根氏,其母亲红薇是镶黄旗叶赫那拉氏,还和前夫姜克琪(汉人),生下了秦沛、姜大卫两个著名演员。

尔冬升曾提到,「小学时一教孙中山,我姥姥就骂,那个“臭革命党”,就是他把我们家革了。」

事实上,很多名为旗人后裔的明星,其自身汉人血统都占了绝对优势,但哪怕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一人是旗人,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这种民族认同,更颇以自己祖上在清朝时,曾是八旗贵族为荣耀

比如关晓彤出道后,一路有京圈大佬保驾护航,被称为 "京圈格格",年仅20岁时,就爆冷拿下了白玉兰奖,还被英达称赞为“旗人之光”。

比如汪小菲的母亲张女士,自称是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姥姥是慈禧太后的侄女,

还整日炫耀她儿子「小菲可以说是皇家子弟,爱新觉罗金的后代,正黄旗」「他出身贵族,一个人的素质品质,本身流着那个血」

比如沈傲君早早退圈嫁人后,提起她的先生,一脸骄傲:「他是清朝皇室的后代,是乾隆爷的皇子永瑆的后代,有家谱可以查到。他现在护照上用的姓,还是爱新觉罗。」

比如吴京提到,「据我们家老尖儿(老人)这么说啊,西直门以前德宝饭店,那以前有一老邮电局,那是我二祖的宅子,凭什么就不还我们家啊」

所以呢,整个“京圈”对满清王朝,究竟是持何种态度,和广大普通观众,自然是大不相同。

类似自称“有通天纹”的正黄旗大妈,骂外地人是“来北京臭要饭的”,这种心态在很多“祖祖辈辈长在皇城根儿”的京旗后裔内心深处,只怕也颇为普遍。

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导演来华拍摄电影《末代皇帝》,得到“京圈”大批旗人后裔鼎力支持,在片中出演龙套角色,

更将【爱新觉罗·溥仪】,这个清朝末代皇帝,罪孽滔天的千古罪人,祸国殃民的“伪满政权”首脑,竭力刻画成了一个「本心善良,身不由己,命若浮萍,无力回天」的艺术形象:

令世界各国无数不明真相的观众,去不由自主同情他的人生,认可他的选择,甚至直接定了基调,影响了此后无数相关影视剧中,“溥仪”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谓流毒至今。

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京圈”势大,几乎垄断了内地影视圈的主流大制作的同时,又恰逢国门开放,和港台影视圈交流合作,便也和那里自成一脉发展了几十年的“辫子戏”,实现“南北合流”了。

于是,当港台出品《戏说乾隆》《君临天下》《鹿鼎记》《江湖奇侠传》这种清宫戏说剧,在九十年代风靡一时,把满清康雍乾“三代圣君”与“帝王心术”大吹特吹时,

“京圈”为主的内地影视圈,也同样开拍各类“戏说历史”的清宫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孝庄秘史》《神医喜来乐》等等,

——《刘罗锅》《纪晓岚》系列,看似嘲讽了乾隆帝与和珅,可单看其将刘墉纪昀这些满清官僚,强行拔高吹嘘成“大公无私、为民做主、力抗皇权、惩奸除恶”的英雄,本就是完全歪曲历史的粉饰与美化了!

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等等,同样在“京圈”鼎力支持下,云集了当时最好的主创团队,达到相当精致的制作水准。

而这些清宫戏辫子剧的大行其道,又催生了相当多清朝背景网络小说创作,以至于专门有了【清穿文】这个分类,

进而促成了2010年后,《甄嬛传》《宫锁心玉》《步步惊心》…… 等清宫剧的爆火,捧红了好些个当红明星和流量小花。

如此潜移默化中,也让满清王朝和满清帝王的形象,得到相当程度的粉饰与美化,滋生出大量满清的推崇者与同情者,即所谓“清粉”。

这一股歪风,一直到2018年《如懿传》《延禧攻略》两部投资数亿的清朝宫斗戏,同程对打,大肆营销炒作,

让很多涉世未深的中小学女生,竟当真向往着去清宫当妃子,影响实在太坏了,于是双双被下架,才暂告中止。

事实上,如果按今天网友们,对各类古装历史剧里,那些不合真实史实的剧情和细节,去各种挑刺的同一标准,

诸如《孝庄秘史》《康熙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康熙微服私访记》之流的“经典清宫剧”,

每一集里各种歪曲历史的细节错误,根本就不胜枚举,早就该被骂得体无完肤了!

明明这样的发式,才是满清真实的“金钱鼠尾”,那些所谓“经典清宫剧”敢如实还原么?

近一百多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公开歧视和丑化中国人,鼓吹“黄祸论”,塑造出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傅满洲”,便是“剃发留辫、金钱鼠尾”、身着满清官服的模板形象。

满清卖国政权治下的二百余年,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欧美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才是历史真实。

所以,近年来,如翻拍《孝庄秘史》的《长安诺》,还有最近改编小说《清穿日常》的《卿卿日常》,都直接去掉满清背景,改成了架空背景的全汉服古装剧。

男主角从原著小说的“雍正帝胤禛”,被改成一身汉服的“新川少主”尹铮。偏巧演员就是个近年来被力捧的旗人后裔。

只因满清式的金钱鼠尾,早已不得人心,遭到广大观众唾弃,出品方可不敢和钱途做对。

这和10年前,“京圈”主导的电视圈,非要把架空小说《甄嬛传》里的汉人皇帝“玄凌”,改成“雍正帝胤禛后宫之事",才肯招揽大批知名演员,投入巨资制作,各大卫视轮回播映,刚好颠倒转向了!

2022年夏,新出炉的一部辫子剧《人生若如初见》,据说也是耗费几千万投资,招揽大批知名演员参演的“大制作正剧”。

剧中男主角“良乡”,母亲是爱新觉罗皇族,以自己八旗贵族的身份为荣,扬言「我们旗人男女平等,女人当家,不像你们汉人重男轻女」

《人生》剧中的八旗保皇派,如男主角一般,忠君爱国,温良恭俭,恪守礼教,有情有义;

《人生》剧中的汉人革命党,则一个个勾心斗角,两面三刀,积极钻营,吃喝嫖赌,始乱终弃。

所以,这种乱编历史、三观奇葩的辫子剧,开播第一天,刚播出了6集,就在广大网友的声讨下,撤档下架,就此封杀,不见天日!

而另一部同样号称“大制作历史正剧”的《天下长河》,还是沿袭二十年前《康熙王朝》的旧例,给满清皇帝歌功颂德,吹嘘满清“君圣臣贤”,齐心治理黄河,开创“康熙盛世”,——无奈日益觉醒的广大观众,早已全不买账!

该剧让一身满清官服、留着金钱鼠尾的“施琅”,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祠堂前,对那些身着华夏衣冠的南明官员士女,高喊「现如今华夏一统」「愿你们重回华夏」, 更是妄图“以夷变夏",篡夺华夏正统的“自取其辱”之举,

也让该剧煞费苦心的种种情节,彻底丧失公信力,沦为广大观众的笑柄。

归根结底,今日大量产出的汉服历史剧与古装剧,再如何不尽人意,再如何胡编历史,也绝不是一小撮“清粉”,包括其幕后贼心不死的清宫戏利益共同体,妄图倒行逆施,给任何辫子剧招魂的理由!——痴心妄想!

发布于 2023-07-02 10:46・IP 属地江西
狐狸晨曦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