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自由”到底是什么?

秋生
45个点赞 👍

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主观的自由,客观的自由。

主观的自由是不需要更具体的定义和评价的,哪怕在表述时必然会涉及带有定义和评价体系的说辞。主观的自由,是基于感受和表达的。只要一个人的感受和表达皆认定,他自己是颇为自由的,并能因为这种感受,扩大了他自己的主观福祉,那么他就可以说是自由的。

但这种主观自由,和客观自由,并不必然正相关。不但不必然正相关,而且负相关很常见。主观上觉得很自由,是因为客观上不自由;主观上觉得不自由,是因为客观上更有自由。这些状况和背后的逻辑,稍具靠谱认知水平的人,应该不难想象和理解,并会心一笑。

而客观的自由,或者更准确地说,具有更明确普适定义和评价标准的自由,要更复杂得多,因为定义和评价标准本就众说纷纭,以至于定义和评价本就颇为主观。而要追求 “普适”,就是要追求一个更接近事物本源的,可尽量追求 “主义中性” 和 “学派中性” 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更优的则是,不同的 “主义” 和 “学派”,可以是这套标准基础上,对具体变量的修正或关注点偏向,类似不同语言是UG的变量调整一样。

在我个人心中,这个定义和标准即 “可供熵减的资源的最大化”。

此处的熵,可简单分为物质熵和信息熵。

有关物质熵,显然就会指向生存权、健康权、安全权、发展权、富足权等等等等,对应的 “资源最大化” 下的 “资源”,也就能一一列出了。

而信息熵,更具体则是指信息获取的丰富和便捷、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信息被超人群 “体系” 定向筛选和专业加工的程度,等等。

比如说,一个个体,若天生的认知水平(好比说广义的智商)更高(例如可以不开加力即轻松处理复杂表达和复杂信息,而不需彻底沉浸于各种视听懒人包、新闻短句、个案情绪化描写等加工信息中);所处环境下,获得信息的丰富和便捷程度颇高;同时,所处环境的 “组织” 对信息的定向筛选和专业加工压倒性指向提升对个体的信息丰富和便捷程度,而不是通过对信息的定向筛选和专业加工,来控制个体和群体的思想,那么这个个体,就可以被称为,信息自由度颇高。

若是同时,这个个体,可用来保障生命安全、健康、人身安全、个人发展、更高生活标准……的资源很丰沛,那么又可以说,这个人的物理自由度颇高。

二者合一,也就可以说这个人的自由程度颇高。

以上这套定义和评价,可以无缝衔接到很多 “主义” 层面的具体叙事上。比如说经典的社会契约,有关个体行为的外部性。若外部性为负,在均衡之后,一定会对个体的各种资源形成侵害,即使得个体自由度受损,于是对负外部性的各种限制,不但不是对个体自由的侵害,而且并不(仅)是为了保护什么群体自由,而本就是为了保护个体自由。

再比如说,以上提到的 “体系”,具体点儿说,最典型的存在就是一个国家的新闻传媒体系。而在实然层面上,很遗憾的观察是,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越强的体系,即越有可能给更广大人群提升信息获取丰富和便捷度的体系,几乎毫无例外,全部指向了利用这种能力来提升对人群的思想控制能力了。使得对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的个体的信息自由度评价,首先取决于个体的天赋(典型如智力水平),其次需要一套终究很难准确量化的量化标准(因 “体系” 的存在,信息的丰富和便捷的扩大 vs 信息被定向筛选和加工的思维植入和思想控制)。

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己想一个 “主义” 或具体话题,试着套一下,应该会挺有趣。


文末的个体特色颇为明确的大让步:

稍微了解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对人性和人的建构度是什么个态度。于是以下声明也就必然会存在:

以上所有讨论,并不涉及以下四个话题:

1,自由对个体来说,到底好不好?

2,到底是主观的自由更重要,还是客观的自由更重要?

3,具体的个体、群体,乃至人类,到底是否有可能大幅度扩展客观的自由?

4,若有可能,典型的提升方式都有哪些?又不是哪些。

对以上四个话题,我自己自然早就有长篇论述和答案了。但此处不展开,仅是真心声明,本答文对这四个问题,确实并未涉及,于是可认为是完全中性。

而 “你” 若对这四个问题很有兴趣,自然可以自行展开思考,相信也会很有趣味。

编辑于 2023-08-21 12:30・IP 属地中国香港
FanFanFan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