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廷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建造装修。
传说中的少昊时代,就开始设有“工正”的职位,掌管工匠营造。春秋时期齐国的工正家族田氏,整理汇总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工科著作《考工记》,其中有一部分专门涉及建筑水利系统的描述,间接证明了很早之前就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建筑和装修相关的工作。
由北宋皇家土木工程部“将作监”李诫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详细记录了各种不同建筑的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是当时官府进行工程建设、装修装饰的规范标准。而这种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也依托于众多大型建筑项目的管理经验积累。
李诫本人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


清朝宫廷的相关记录更加详细。当时在内务府下设置有专门的建筑样式设计机构:样式房,专门负责所有皇家建筑和大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画样”(建筑设计)、“烫样”(建筑模型)、“工程做法”(施工说明)。
它发挥的作用跟现在的设计院+工程公司+监理公司非常相似。经他们做出来的“样式”经过皇帝批准后,支取工料银两按照“样式”招商承修,并监督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故宫博物馆的古建筑馆,也展出了很多烫样和建筑模型,配合做法规范、尺寸比例标注、用料设色等约束,能够对建筑、装修最终呈现的效果进行有效把控。



清朝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古建筑领域非常出名的“样式雷”家族,先后有七代人为清朝皇家进行建筑设计、修建,并因此得名。


除了样式房这样的官方机构,在民间,由于从事建筑、装修的工匠众多,也很早就分化出与“包工头”“工长”非常类似的,专门从事建造、装修统筹管理工作的人员。
唐朝柳宗元的《梓人传》就描写过这样一个不会自己修床,但是能够指挥、管理其他匠人的工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编辑于 2023-06-26 22:36・IP 属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