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 53.7% 年轻人存款不足 10 万,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觉得存款困难吗?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存款10万对部分人来说并不难,但外地普通人要想北上广全款买房比较难(这年头贷款买房就是背着一颗定时炸弹),少说要几百万。短时间内搞几百万,看样子只能买彩票了。
编辑于 2023-06-20 05:2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AI塑造未来 - 0 个点赞 👍
年轻人, 你们的存款真的有这么多吗?别说十万了,我真心觉得存款能有三万以上的,已经算生活比较节俭了,年轻人真有这么惨吗?
查看全文>>
黑哥 - 0 个点赞 👍
年轻人指多少岁?
查看全文>>
泊静 - 0 个点赞 👍
鼓励消费,就业困难,物价上涨。怎么存款
查看全文>>
eagle - 0 个点赞 👍
能不能告诉我现在10万有什么用 ,
不能买车、不能首付、不够装修
每年还有7%的通货膨胀
能起的作用大概是疾病应急。另外就是可能够彩礼和办婚礼?
查看全文>>
小火球在练搓法师 - 207 个点赞 👍
咱们这调查,能不能不这么薛定谔呢?
还是说,仅仅只需要两个月,世界就能变化如此之大?
好了,说回数据本身吧。根据人民银行《存款性公司概览》的“个人存款”一项,截至到2023年5月份,个人存款总共有1304289.26亿,如果用14.1175亿人作为分母,那么人均存款为92388元。
那么题目中的:
大概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是1-10万。10万块也算是一个“中间点”,存款超过10万,就会超过53.7%的人。
看起来也很正常。
如果使用全国73351万就业人口 + 26736万退休人口来作为分母,那么人均存款就应该是130315元。那么调查样本中的10万“中位数”则是低于平均水平的。
但是,上面的这种全国存款除以全国人口的计算,完全抹掉了存款分布,也即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的存款。根据《招商银行2022年度报告分析》一文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
客户类型 资产要求 客户数量 总资产 户均资产 总资产同比涨幅 私人银行客户 >1000万 134800 37924.36亿 2813.38万 11.74% 金葵花客户 >50万 4143400 98665.96亿 238.13万 11.66% 零售客户 >0 1.84亿户 121230.13亿 6.59万 12.68% 如果将私人银行客户、金葵花客户从零售客户中排除,则:
客户类型 资产要求 客户数量 客户比例 总资产 户均资产 私人银行客户 >1000万 134800 0.07% 37924.36亿 2813.38万 金葵花客户 >50万 4008600 2.18% 60741.6亿 151.53万 其他零售客户 >0 && <=50万 179856600 97.75% 22564.17亿 1.25万 备注:上述的资产不能等价于狭义“存款”,但这种分布值得借鉴。
发布于 2023-06-19 21:0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Gemfield - 205 个点赞 👍
谢邀。
其实存款不是核心,“为什么而存”才是问题。
例如去年的人均消费支出是24538元,其中居住支出为5882元,占比24%。
注意这是人均,把住自己家房子的也摊进去了。
财经19年统计了部分城市的房租收入比,深圳33%、北京31%、上海28%。真是三分之一收入拿去交租。
一般认为合理的房租收入比是25%左右。
在这个背景下,本地有没有自住房就成了个隐形分水岭:
如果你有,你大可以多花点,存不下钱也不要紧,反正总有个窝能躺着吃泡面;
如果你没有,那你可不得拼命存,否则下个交租日就得拖着行李箱圆润滚出了。
再例如工资的“刚兑性”,也就是旱涝保收。
这点很好理解。有的在体制内,别太离谱总能吃份粮;有的在民企卷,看着每个月两三万,但要做好随时被优化的准备。
后者的危机感远高于前者。前几年他们还会把钱拿去借贷买房,这两年只会拼命存。
更潜在的是社保力度。
去年51社保的调研,我国社保缴纳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8.4%。超七成企业低缴。
很多人看着月薪过万,社保其实按当地最低标准缴。这些人的老后养老和医疗,和体制内及部分企业精英完全是天地之别。
他们也得咬牙存。
当然,真的最大的存款压力来自于房子。
照19年的城镇居民家庭负债报告:
43.4%的家庭有房贷,他们的金融资产负债率(可以粗暴理解成房贷对存款)是101.5%,月还债占收入比例是29%;
刚需型房贷(可以理解成六个钱包买一套成家的)家庭更明显,金融资产负债率151.3%,月偿债收入比33%。
而且户主年龄在26至35岁的家庭数据最差。
这些人也是拼命存,而且抗风险能力很脆弱,一次房价贬值就能打掉他们五到十年的积累。
因此真正的关键是“为什么存钱”。
如果一个小胖友从毕业就开始疯狂卷,攒下几十万上百万为了买房、预备大病和养老支出,那他就算位列那张表格的前列,生活幸福感也很低。
何况照这个报告,能存30万以上的才占20%左右。这种“低幸福但能进城”的人还是少数。
而那些家庭偏体制或多资产的小胖友,他们大可以花钱;如果是在旱涝保收的圈层,月光也不稀奇。
因为他们已经越过了资产和社会保障的门槛,收入是个零花钱。至于必要的大额存款,往往在父母手里。
这些人虽然在那53.7%里,但他们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N年以前,我有同学在大裤衩做文职,每月四千多。她同事里有开好车上班的,那点工资还不够油钱和保养。
所以我觉得这个调查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样本,而是角度:有多少小胖友要以一己之力抗下所有?又有多少可以轻装前行?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发布于 2023-06-20 13:1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王子君 - 187 个点赞 👍
十万款存款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多,毕竟十万块在很多城市既不够房子的首付,也不够买一辆比较好的汽车,但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存够十万块,其实还是挺难的。
因为存款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每个月的收入减去支出,剩下的那个才能积累成存款。
而很多年轻人在城市里生活,都处在接近月光的状态。
即使不月光,每个月可以辛苦存下来一些钱。
你还要保证自己在平淡的日子里,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不会被这些计划外支出掏空积蓄。
其实,但凡遇到个一次大的,两三次中的,七八次小的,你的存款就很难再上十万了。
而且,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刚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日子要好起来了,却发现父母那边又该花钱了。
一些情况更好一些的年轻人,一旦选择结婚生子,就会首先被房子掏空积蓄的同时,再背上巨额债务,然后还会被孩子的各种支出,强行变成月光。
所以你看,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买房更不会生育,就是因为,就算你生活过得比同龄人好一些,每个月都会有些积蓄,过几年,这个积蓄还会超越一半以上,甚至超越百分之九十的同龄人,但一旦走上了结婚买房生子的道路,这一切就会瞬间归零,并且被打回原形的同时还倒退几步。
因为,你本来的日子还是不错的,在同龄人都被迫月光和生活得苦呵呵的时候,你日子过得小滋润的同时,还能有些积蓄。
而现在,你连最初的日子都回不去了,每月苦呵呵的同时,还月光,还背着巨额债务。
你说你为什么会这么苦呢?
编辑于 2023-06-19 22:2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弗兰克扬 - 173 个点赞 👍
10万元存款这个中位数,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现实享乐重于长远规划,寅吃卯粮的时代,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说明我国的年轻人在消费与存储的问题上还没有完全被西方思想洗脑。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我国目前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4万左右,10万的存款,差不多可以覆盖两年半左右的收入了。而通常来说专家建议的流动性存款是能够覆盖6个月的收入。即使是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的大城市,人均收入按照1万来算,10万元可以覆盖近1年。
同时,这个数字已经可以碾压70%以上的美国人。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号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那个世界霸主,居然有42%的人存款低于1000美元。67%的存款在10000美元以下。相对而言,10万人民币相当于1.4万美元,因此这个水平就是放到美国至少也属于中上水平了。
因此,中国号称世界储蓄第一的国家,的确是不逞多让。我国老一辈勤俭节约的美德,看起来在年轻一代中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一句沉重的话:“时代的尘埃,落到任何普通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快巨石。”。此言不虚。且不说未来年轻人要承担的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负担,以及可能的各种以外情况,包括失业,疾病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包括AI对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都会给将来增添不少变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另外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是,尽管人均存款水平较高,但是我国人均负债水平同样处于高位,并且在未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的人均负债大概是在14万元左右,总负债超过200万亿。这说明我国同样是个全民负债的大国。 债务膨胀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用无数的事实展示得很清楚了。
最后,这个“年轻人”的范围,敢问是如何界定的?
发布于 2023-06-19 20:48・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Steven Li - 51 个点赞 👍
存款?别说年轻人了,我这种中年油腻死胖子,从来都没有私房钱。
昨天618活动,我忽悠老婆给我买了个新手机。
原本256内存的手机,实在装不下几部经典的岛国动画片。还舍不得删。结果一打开手机,动不动就提示内存不足。
当买手机的念头一产生,搜索了下各大厂商最近有什么新机……
在大数据的作用下,
我打开的一切APP,都开始给我各种推送广告。刷短视频,能连刷N个直播带货的广告。
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体系,会榨干最后残存的消费理智。
即使我做了多年的营销推广,对一切套路都再熟悉不过也没用。
从需求诞生的节点开始,庞大的消费陷阱就形成了。
海量的数据推送加上各种分期摊销、信用支付的金融工具,消费者就像进了面对会所的黑白丝矩阵一样,产生了错觉:特喵的存什么钱?先爽了再说……
而且,相比我这样的中年油腻死胖子,年轻人的社会活动性更强,面对的消费陷阱更多,加上没有老婆的强力禁制,生活的本质……就是铺天盖地的欲望。
别说存钱,能按时还上钱就阿弥陀佛了。
是的,像我这样几乎0社交的死宅……
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黑白丝矩阵依旧心理痒痒。只是不再年轻的我,能控制自己的核心原因是腰跟不上大脑运行的节奏了。
想要像我这样佛系躺平,把钱全部上交给老婆或者存下来。
要挑战多少熟悉或不熟悉的会所,直面多少花活或更多花活的结账单?
即使没有我这种不健康欲望……
就我那浑圆的肚子,三高的血脂,通风的脚踝,常割常长的痔疮……任何一项,没有几十万的珍馐佳肴积累,换不来。
……话说,能蹭饭的例外。
严格管理自己,把收入和支出都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人……
就像一分私房钱都没有的我一样。
活着多没劲啊。。。。
编辑于 2023-06-19 21:32・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玄袂临风 - 49 个点赞 👍
几年前,我在知乎上认识了几个朋友,后来大家组织了一个线下饭局。其中,我认识了一个做东北培训行业的人,她的收入也不低。然后她说,她过去这10年来的最大愿望只有一个,就是攒够50万,但是这个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
这倒不是说她的收入累积还不到50万,而是每当自己的存款距离50万就差那么三五万的时候,家里总会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事。不是父母生病,就是家里的房子需要装修,又或者是弟弟结婚买车这种,总之少则花个十万八万,多则花个二三十万。于是,这五十万的目标又得从头算。
那时候,她还开玩笑说,是不是老天就盯着我的银行卡呢,快到50万的时候,总得给我来点灾。
这其实才是普通人存款最难的原因。因为存款并不是按照一个曲线会一直增长下去的,而是往往会因为某几个重要的事情突然就少一大部分乃至于清零。买房买车这种还算是相对比较好的,至少到手里还有个实在东西,而如果是父母生病、孩子上培训班这种,那基本上就是钱花出去啥都见不着了。
在没办法挣大钱的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来说,父母不生病且有相应的退休金,孩子学习省心不需要花多少钱补习,夫妻双方的身体也都健康、不瞎折腾,基本就可以维持存款的线性增长。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健康、孩子省心,也算是一个家庭难得的福气。
至于说这个调查本身,“年轻人”的定义本身就不明确,而且从文字的描述来看,这个调查也谈不上什么随机抽样或者是分层取样,就是发个了链接,然后看到的人填一下自己的数据就完了。即便是用最粗浅的统计知识而言,也是不具备多少代表性的。何况,报道中本身也说了,参与这个统计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一二线城市的收入本来就相对较高,想要攒下几万块钱也会更容易。
发布于 2023-06-21 09:1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Zpuzzle - 42 个点赞 👍
实际上,目前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居民整体,正处于从“花钱一时爽”到“攒钱一直爽”的过渡进程中。换句话说,处于一个储蓄意愿上升的历史周期中。
“花钱一时爽”一般有两种背景:
一个是,经济高度景气,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繁荣,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买东西会产生强烈的快感。同时,各种资产价格也往往处于景气周期、上升通道中(比如21世纪头十几年的中国房产),持有现金而不是资产意味着财富缩水。比如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十几年,比如日本的80年代。
另一个是,物资短缺,供给不足,货币购买力很不稳定,导致恶性通胀,钱不花出去,留在手里,第二天购买力就又缩水了。80年代一些时期的中国,苏东剧变前的苏联,就是这种情况。很多亚非拉国家,更是常态化高通胀,以至于人民群众习惯于拿到工资第二天就把钱花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给中国人这种“不靠谱”的印象,实际上是有其经济社会背景的。
而这几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面,显然和上述两种情况都无关。
经济增速在不断放缓,在疫情前,经济增长中枢就已经下降到了6%左右。新常态下,高增长年代的很多观念就已是不合时宜。2020年以来,很多行业更是遭遇重大打击,一夜之间企业倒闭或裁员优化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这种随时可能失去收入来源甚至生活来源(如果没有做“全职儿女”的机会)的阴影下, “攒钱一直爽”显然是比“花钱一时爽”更合适的生活哲学。
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通缩的迹象。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通缩有利于“老钱”,盖因增量财富变少,则存量财富所占的“份额”就会相对稳定。这个时候,存钱就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存下来的钱的实际“份额”也会相对稳定、价值也会相对坚挺,而不会像通胀时期那样被快速“稀释”。其实(良性)通胀的很大一块原因,就是因为新财富的不断创造让蛋糕总量做大,“稀释”了老钱。
上一回有这种“通缩”的感觉,貌似还是90年代末,很多人怀念的“物价不涨”的年代。那个时候,也是大家比较爱攒钱的年代。以至于,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还抱着前一个时代的思维定势,不愿意按揭贷款,喜欢攒够了全款再买房,错过了00年代房价上涨最肥美的行情。
而现在很多方面又和90年代的基本情形类似(至少是可类比)。同样面对的强美元周期,从90年代中后期,美元指数从80多一路涨到120,拉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对华政策也各种咄咄逼人,台海危机、炸大使馆、南海撞机……;另一方面,当年的国企大破产、银行大坏账、职工大下岗,严重破坏了彼时中国经济的资产负债表。
但区别在于,面向未来,很难再有01年入世那样的超级强心剂。反而是人口断崖的基本面摆在那里,短短五年时间出生人口腰斩,这种世代人口“螺旋式通缩”的结构,必然导致从需求到投资的全面萎缩。
同时,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化国家,而且是大量领域占全球一半以上产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的全产业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产业链供应链接坚挺且完备的基本面不会轻易改变,则也很难出现因为“短缺”的恶性通胀。
也许,日本式“低欲望社会”也是中国未来的一个镜像(至少是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攒钱一直爽”的生活哲学会有越来越深厚的群众基础。
编辑于 2023-06-19 22:05・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盖因斯iFortune - 33 个点赞 👍
一边担心社会消费不振,一边又担心年轻人存款太少,这是几个意思?
年轻人本来就是消费欲望最旺盛的群体,年轻人不消费,社会怎样进步,经济怎么发展?
更何况,现今社会的消费主力还是中年人、老年人,像房产、车产等大宗消费品的消费主力都是他们。
就个人感觉来说,中年人的存款难度是最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固定开支大幅度上升。
年轻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父母还在盛年甚至可以补贴,人情往来还是孩子不用出,很多年轻人房产都是父母帮助解决。
这时候,想存钱当然是相对容易的,只要不是透支消费,日常的吃喝玩乐花不了多少钱。
等到年长进入婚姻的殿堂,有了孩子上小学初中,这时候,压力就扑面而来。
1,最少一家三口的日常开支、生病、保险、房贷、用车,这些都是刚需,省不了的,除非愿意接受生活质量下降。
2,孩子的业余补习、父母的日常养老、亲戚的人情往来,这些算不上是绝对刚需。
但是,如此你想做一个社会接受度更高的人,这些也是必须支出的。
孩子不补习学习可能会落后,不孝顺父母舆论压力大,亲戚不往来那就没亲戚了。
所以,现在的中年人都尽力减少无用的社会交往,像全班的同学聚会、公司聚会、同事聚会,能推就推,能躲则躲。
只要一聚会,都是钱哪。
开支增长了这么多,工资却没有同比例的增长,存钱当然是越来越难了。
当然,个人认为,虽然会有经济上的窘境,这一切该经历还是要经历,不能以影响生活质量为借口拒绝婚姻。
中年生活虽然难,但是乐趣也是年轻人无法理解的,特别是看到孩子一天天的成长,那份喜悦感难以尽述。
发布于 2023-06-19 21:06・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曾经年少 - 30 个点赞 👍
太正常了,别说存款不足10万,存款能够过5W的我都觉得是人中豪杰了。
我举个例子,大家提起深圳的工作一般是什么?月入过万是标准,月入2万不如狗。然后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什么如:你在深圳月入都没有1W,你混个鸡毛?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当然,我之前也是月入过万的豪杰。
那么实际上呢?
以深圳市统计局的抽样数据统计,私营企业2021年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呢?85239,咱们除以一个12,就能够得到平均工资大概是在7103/月。
平均7103是什么概念呢?你的工资在2W一个月,。那么需要大概6个4600工资的人和你一起平均了之后,才能够实现平均工资7103
当然,中位数工资更低,有的人说是5000,有些则是稍微多一点。
深圳:中位数5199元;平均10758元;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大体上来说,深圳不是做到了人人高薪,人人过万。
你以为的深圳是这样的:
只要我去了,最起15K起步,40K的薪酬也不是梦想,只要我有能力,这里就是一片天。
实际上大部分人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亲爱的朋友,你猜猜看,哪种职位的人更多?
那么另外一方面,我来说说我自己的以前的开销吧。
首先,我税前一万,因为公司公积金和其他都是最低标准,我大概到手是8700多点。
8700,我在宝安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一共20平方的房子,一个月是1600,
每个月的水电网开销大概是在300,深圳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需要开空调,翻倍,600块一个月
每天早餐大概是5元,路边吃个煎饼果子,或者楼下买点包子豆浆,中饭是15-25不等,饿了点多点,不是很饿的话,就吃少点,晚餐也是吃完回家。一天的开销大概是45伙食费
通勤费地铁好像是来回各4元,一天8元。
你总要买点零食啥的,杂七杂八的奶茶,偶尔打个牙祭或者公司聚会AA,节省点算一个月500.
这里差不多就是1600+450+1350+176+500,这里一个月就是4000的硬性开销。
那么8700-4000,实际上每个月也就4700的自己可用开销。
我还没算洗漱、手机、衣服、鞋子这些杂七杂八的开销。
就算一个月4700,一年也就存下来5W6,不过我这还没算过年回家来回的开销,以及在老家的开销,还有逢年过节打给父母的红包之类的。
这还是处于你能够忍受住各种开销,管好自己,以极强的意识去对抗消费观念。
当然,有人会说,你怎么不开火呢?说实话,如果说一个人开火的话,时间其实成本更大,你要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刷碗刷锅。杂七杂八每天差不多两小时。
我住的地方每天通勤成本就是2小时,再来两小时去自己做饭,留给自己充电和副业的时间就更少了。我个人觉得是不值得的。
所以从数据上来看,53.7%的人存款没有10万,那就意味着有46.3%的年轻人存款超过了10万。。。
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你想想看,在深圳这样一个平均工资7K,中位数可能是5K的地方,年轻人能够破十万的,除了高薪人以外,其他的都太难了。
发布于 2023-06-21 11:49・IP 属地湖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浑沌 - 28 个点赞 👍
先报一下自己的记录,我是头4年就存够10万了,而且那时候我的工资+双薪+奖金平均每月才有3k多一些,自己也觉得能存这么快很神奇。
与现在的刚毕业的菜鸟相比,我那时候也就是住宿舍,不用交房租,有的时候能蹭一下饭堂,值班的时候蹭一下空调,经常周末加一天或两天班(上办公室加班没加班费,只有补休,临辞职前补休了一个月的假)。
我觉得之所以能存这么多钱,一个是没时间花,另一个是小地方没什么地方好去花,最后一个是没有女朋友帮我去花。
再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就是我比较擅长做品管,别人干的活总是能看出差错,花钱总是不舒心,别人干的不如我自己干,花钱还不如加班有意思。
我认识的人里其实月光族的主要也不是给自己花,而是给家里,或者还上学的时候欠的债,房租也花不去很多,日子都算过得还可以。
当然,那个年代基本还没有太多移动互联网,大家在网店上花的钱也不是很多,而我到现在也没怎么痴迷过。
我觉得现在的年青人之所以存不下钱,其中一大原因应该是在车贷与房贷借得太早了,我们那个时候基本没人碰这两个,车都到接近30岁才考虑买,房子也差不多,甚至更晚一些。
如果剔除掉这两个,和家里的债,我真不知道还能在什么地方花大钱,怎么存不下10万了。
发布于 2023-06-19 21:3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深空 - 24 个点赞 👍
在社会学里,抽样调查是个很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样本你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该如何看待此现象?
这一次,DT财经(第一财经旗下)发布的“年轻人存钱为啥这么难”调查,共有1852位受访者参与调研
男女比例为4:6,90后、95后占比超过7成,接近9成人来自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样本不足 】,调研还是反应了大城市新就业人群的存款情况和感受。简化调查结果是: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是1-10万。10万块也算是一个“中间点”,存款超过10万,就会超过53.7%的人。
但是,存款在一个人的资产负债表里只是一个账户,主要的资产账目里还有“可变现金融资产”(理财、股票都是),长期投资(股权/可转化为工作能力的学习能力),不动产(房子),动产(车)。
调查结果里也介绍到:
- 随着工作年限,存款能力增强,存够10万就超过53.7%的人,工作第3年存钱最容易;
- 但工作5年以上,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在这个节点买房、买车、或结婚,导致存款变少甚至清空。
该如何看:
许多时候,类似调查看完,可有深思?你可以把自己代入,看在哪个位置。
但实际的上新参加工作的人,最为核心的点,并不是你存钱的能力,而是“花钱”的能力!
第一,你花的钱,让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变的更好了么?
第二,你花的钱,只是让自己现在的生活变的更好了么?有没有考虑未来的职业、心理和生活质量、综合能力的提升?
多问这两个问题,好过多看自己的账户。换句话说,投资自己,投资生活,投资事业,三位一体才是可持续的好投资。
发布于 2023-06-19 21:11・IP 属地新加坡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onearth2020 - 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乐舟川 - 18 个点赞 👍
中国人骨子里都流淌着存钱的血液,天生就爱存钱。一时存钱一时爽,天天存钱天天爽,只要每天看着自己的存款数字往上涨,哪怕涨得不够快,也爽得一批。一句话,大家都爱存钱,大家都在存钱。
调查称 53.7% 年轻人存款不足 10 万,这也太乐观了。不信你问问你身边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存款超过10万?
统计数据说,或者是专家说,大概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是1-10万。10万块也算是一个“中间点”,存款超过10万,就会超过53.7%的人。这个更不靠谱了,存款超过10万元何止超过53.7%的人呀,至少要超过90%的人,我敢保证。
在下做信贷业务,总习惯在风险评估时拿借款人的资产积累说事儿。你未来有没有还款能力,拿证据来,让我看看你工作这么多年以后,你攒了多少钱?你买了几套房,你买了几辆车,你名下有多少存款,这个不好做假。
资产积累的多少,可以侧面印证他的赚钱能力。越会赚钱,就越能存钱,当然,这里的存钱包括存下的资产,房产,汽车,贵金属,投资,理财等等。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存款,不算固定资产。
还是拿证据说话,看去年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们说的是平均,不要扛。
一年可支配收入是3.69万,这里的可支配可不是存款。存款是指扣除生活费用和各项开支后的结余,包括房贷月供,孩子的奶粉钱,衣食住行还有买保险的钱等等,剩下的才能进入存款账户。
这样想想看,全国居民人均一年结余并进入存款账户的钱有多少?
结论,存款超过10万的年轻人,绝对打败90%以上的同龄人。
存款不容易,但是也不是特别难,难就难在不能自律,不能下决心,不能坚持,不能对自己“够狠”,如果够狠,长期坚持,存款并不是多难的事儿,反而能够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米斯特汤1564 次咨询5.0135722 次赞同去咨询发布于 2023-06-19 20:50・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米斯特汤 - 16 个点赞 👍
这是个好现象,可能有人会说,大哥.....你确定你看清题目了吗?
看清楚了,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十万,但是也说明46.3%的年轻人存款至少有十万元。
如果现在的题目是,调查称46.3%的年轻人存款达到十万及以上,你会是什么想法?
你一定会觉得,天呐!有这么多?都快一半的年轻人存款六位数以上了......
所以这本质就是个数字游戏,我现在就告诉你,考虑到年轻人目前职场面临的巨大压力,近半数年轻人存款大于等于十万,这可能是历史的高值,大家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攒十万还是挺难的......再结合46.3%的数据,现在是不是开始反应过来了?真的有这么多年轻人存款超十万了吗?
我的回答是,大概率是真实的,因为这一届的年轻人已经发现了对抗失业、降薪、职场Pua、996等现象的“最强宝具”,那就是无贷、无子女、有存款。
在过去,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吃苦(亏)是福,同时把买房、成家、生子当做人生的重要信条来遵守,这也造就了目前一大批身背房贷月供、上有老下有小、对失业降薪感到极度恐惧的中年人.......
这一届年轻人已经发现了,只要没有上述负担,哪怕兜里的钱不多,大几万或者十多万在手,一个人哪怕租个便宜的单间,怎么都能活下去。
被裁员了,被Pua了......就回去往出租屋床上一躺刷剧、刷视频,没有生活的沉甸重担,休要让其卑躬屈膝,活如牛马。
所以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十万?按照目前的趋势怕不是过几年这个数值还会进一步下降......过去很多父母师长都会劝年轻人不要陷入消费主义无果,现在残酷的事实反而是最好的良方,诸君共勉。
发布于 2023-06-20 00:37・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16 个点赞 👍
这个调查就是夸大年轻人的存款能力,还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 就这么说吧,80%的年轻人(30岁以下的)存款不足10万。
而且这份数据太假了,6.3%的年轻人存款百万,真的张口就来啊。哪怕说少数富二代,也是自己没几个存款,而是拿着爸妈的副卡到处刷。
首先我们把年轻人定义为35岁以下没毛病吧?!哪怕你跟我说45岁都算年轻人,也不可能有6.3%的人有100万存款。
因为拿应届生来说,2023届只有6.9%的年轻人能月入过万。月入过万,一个月又能攒下几个钱呢?一个月能攒下5000块钱都算很厉害了。一个月攒5000元,一年也就是能攒6万,距离100万怎么也隔着17年哦!
现在年轻攒不下来钱的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就是因为穷
这届年轻青年,绝大多数月薪在3000—8000到手!别来杠什么搞金融、程序猿、还有什么红圈所大律师。
月薪3000块钱已经算中等收入了。
那些高收入的人才几位呀?
如果年轻人收入高,这样的卖惨博主就不会成为网红。
你想想,211本科毕业5年,存款只有5000元。22岁本科毕业,27岁的时候只有5000元存款,距离十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就这么点收入,你指望他们能攒下多少钱?你知不知道,只要月薪到手超过5000元,已经跑赢了中国90%的人口了?
不信你看看全中国缴纳个税的人才几个?!只有一个亿哦!个税的起征点可就才5000元的月薪。更不要说,缴纳个税最多的人群,绝对不是年轻的90、00后,而是70、80这种职场中坚力量。
第二就是生活成本开销大
我们先给年轻人取一个收入的平均数吧,月薪到手5000元。好,在大城市每个月要租房吧?房租永远是大头吧?大城市一个单间至少是1500—2000吧?
我们都按照最少的来。在大城市,房租占收入三分之一多正常啊!
说到租房,不论你是什么鹅厂的高级程序猿,还是双非毕业的普通月薪5000的打工人。不论是在繁华的上海北京,还是深圳广州。哪怕说新一线城市吧,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985还是双非毕业。有几个打工人没被黑中介、二房东等等套路过,欺骗过,哭过?
长租公寓雷暴,可距离现在没几年哦!
在房东和中介面前,管你过了司法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证,管你是抖音小网红,还是什么奇葩说辩手,你通通都是渣渣。一句涨房租你就没商量,不爱租就可以离开,大城市就不缺租客。因为总有那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要去大城市拼搏。
据澎湃新闻,某平台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租住报告》称,针对目前已租房的毕业生,其租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支持;另有20%的毕业生用个人工资支付房租,其中超六成毕业生租金占工资比例为10%-20%,而对于在北京上海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收入的45%以上都会交给房东。贝壳研究院的一项报告也曾指出,北上深月入两万左右才能实现“整租自由”。
这个数据绝对是真实的,尤其是北上广的年轻人45%的工资交给房东,太正常不过了。
香樟哥一直在讲,在北上广地区,有很多付费上班族。
这些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孩子,在大城市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一般来说都是些一个月3—5000块钱的工资的低端职员,就这点工资,根本就不够房租和吃饭。
为了生存该怎么办呢!?需要爸妈每个月再支援3000块钱,才能勉强在一线大城市生存下去。
为了节约成本,群租房、求职公寓、小月河存、两个人合租一个房间、找男友一起搭伙成了人生常态。就算如此节约了,自己一分钱都攒不下来,每个月却还要父母再支援3000元。这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付费上班。你指望这些年轻人能攒下来多少钱?
我们继续来计算,5000元的月薪,1500元一个月住宿费,每月还剩3500元。
每月交通费300元,坐地铁什么的,毕竟打车很贵!
每月伙食费,就按照早餐5元,午餐20元,晚餐10元这个标准不算高吧?
35乘以30等于1050元。每月卫生纸、肥皂、洗发水,还有理发等日用品花销150元行吧?还有每月水、电、网费,垃圾处理费,100元不算太多吧?这五项加起来1600元!这1600元还是不出去聚餐,吃大餐,交际等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计算!
那么3500减去1600,还剩下1900元!
亲,一个月就剩下了2000块钱不到哦,感觉自己没做什么,就是维持住了基本的,贫穷的生活,就只有2000块钱了哦!
再次强调,这是没有应酬、交际、改善伙食等费用哦!也不算steam买游戏和什么买皮肤的钱哦!然后还有各种会员、皮肤、充值要花钱吧?什么TV、爱奇艺、饿了么,88会员,京东plus,哪个不要花钱?明明没几个钱,付费会员到开了一堆。
好,如果是一个女生, 那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什么的不花钱吗?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吧?去医院打个吊针多少钱?你算算呗?
如果要谈个恋爱什么的,出去吃饭,看电影,玩一玩什么的,一次就要500吧?一个月至少也得2—3次吧,我们节约一点,一个月交际交友改善生活费900元要花吧?
那么还剩下1000元!
一个月就只有1000块钱能存下来的了!一年也就能存下1.2万元。
事实就是,一年能存下来万八千的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在,毕竟工作五年只攒下5000元的211毕业生,并不是一个少见的事情。不然也不至于在网上引起那么大共鸣。
你算算一个月真正能剩下几百块钱?你说怎么存的下来钱?
第三就是超前消费和网贷流行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各种花呗、白条、网贷平台,用起来感觉就不是自己钱一样。还喜欢分期,为了名牌去分期消费。比如说买iPhone,一个手机8000、9000多,两个月不吃不喝才能买的起,分期起来很快乐!
一点也不担心,反正十二期~
这届年轻人,更喜欢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伪中产的东西特别多。明明兜里没有钱,要买戴森,明明兜比脸还干净,要用CPB、还有杨树林。
看起来很富有,用的东西都不错。
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没有存款,天天花呗度日,发了工资还网贷,上哪攒下来钱?
第四、年轻人遇到的坑特别多
如果你能避开消费主义的侵蚀,不剁手。很多年轻人还会陷入各种被坑的陷阱里。
不要听知乎上的毒鸡汤,不要相信那些动不动就年薪百万的故事,更不要相信那些三年就从月薪五千到月薪五万“励志”故事,还有一个就是,千万不要相信知乎上很多人说,干副业轻轻松松月入上万。因为那些人惦记的是你口袋里为数不多的资金,而你却购买的是毫无意义的课程和产品。
第四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坑太多了
股票、基金、网贷、P2P、长租公寓雷暴、网络赌博、朋友借款、网络诈骗、仙人跳、这些总有一个坑绕不过去。
就算你老老实实的赚钱买房,房地产开发商跑路呢?像这对小夫妻的日子,你说惨不惨?
你指望这样的小夫妻能攒十多万块钱吗?
发布于 2023-06-20 07:57・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香樟连翘 - 12 个点赞 👍
【乍一看这个调查数据的反应:正常,年轻人存款去向,得找专家,专家每每劝说年轻人这样那样的消费,甚至包括彩票刮刮乐,也大肆宣传鼓励年轻人购买…】
转念一想,“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上看待年轻人存款不足,总是不妥的。
从数据上看,意思是还不错,还有近半约46.3%的年轻人存款是超过十万的,再寻思一下近期公布的年轻人失业待业数据,说的是24岁以下年轻人失业待率为20.8%,虽然我不太算得来细账,但这数来数去的,反倒说明了年轻人中的富豪比例应该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是不是让广大百姓心里也觉得挺不错,毕竟这世界就是年轻人的,年轻人的未来可期,重任在肩相信能够力挺。
有能力的相对富裕的年轻人自然是让人无话可说的。能说的就是看起来比例相对较高的“存款不足十万”的年轻人。
不足十万,可能与这个群体的年轻人面临的财务压力和职业生活挑战有关。现代的年轻人需要承担的生活成本更高,包括并不限于诸如租金、交通、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成本压力,同时这一群体的工作或者“创业”收入应该是相对较低,种种原因也就导致他们难以有“余钱”用于储蓄,或者以钱生钱的方式积累财富。
毕竟应该看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没有工作或者说没有高收入工作的年轻人群体占比不少。
尽管国家层面正在为年轻人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和生财之道,包括并不限于灵活就业、地摊经济、辞职创业、轻体力劳动、打灰模式等等,甚至包括“全职儿女”岗位在内,但这些收入刺激方式大出成效还有待时日(苦笑)。
当然,调查所“称”的这个数据也不断的提醒整个社会各阶层各个群体,需要切实关注年轻人的财务状况,想尽办法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管理财务和积累财富。
年轻人则应该更清醒的认识理财的重要性,争取早日突破这个“不足”。
发布于 2023-06-19 21:4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無何有之鄉 - 8 个点赞 👍
10万现在是个小数字了吗,存款不足十万难道还要被pua?
我曾经工作10年,存款也没超过10万。比如07年的时候我的股票一度超过了10万市值,但是那个黑色的日子,让我几天之内资产缩水一半,依稀记得就真的只剩不到5万了。
后面靠着自己的勇气,借了点钱,然后加上5万,支付了一个首付,此后2年过上了苦逼的负债生活,现金流每个月租房+房贷,铁铁的负现金流,熬了很久,好不容易新房交付,总算不用租房了,现金流回正。
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还我房贷+生活费可能工资刚刚好,基本没有什么剩余。
直到换了一份工作,升了职,工资涨了,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总而言之,十万真的是我毕业10年以后的事了。不知道30岁以后还算不算这里所说的年轻人。
当然,现在年轻人的工资高了,但同样的物价也涨了。我原来租房只要2000元,现在同样的地段可能已经需要至少5000元。因此,我不认为大部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轻轻松松存款十万。
所以,这个调查想说明什么呢?说明年轻人很苦,连十万都没有?
实话说,年轻人的开支比没有孩子的家庭开支还要高。一线城市,又要付房租,还要点外卖,更要谈女朋友,看电影吃饭旅游各种消费,能存钱的我估计都是高手,或者准夫妻。
所以,没十万不是很正常嘛。话说莫欺少年穷,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现在的所有花费某种程度上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该花的就要花,该学的就要学,该玩的更要玩,干嘛一定要存钱10万呢,5万不行吗。十万难道就能买得起房?
年轻人要的就是一种闯劲,以及各种应该学的眼界,这个时候可以存钱,但更要的学会花钱投资自己,让自己未来赚更多的钱。
存款10万真的代表不了啥,每个月能赚十万才是真本事……
编辑于 2023-06-19 21:2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商业Y观点 - 3 个点赞 👍
我在过去的一年攒了80000块,目前的总存款120000,完全是因为我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我前任分手了!
在和她分手前,我一年可以攒个几千块就不错了,结果不再找女朋友后,整整多了八万块,如果我这几年一直能自己一个人,现在肯定存款不给北京人民拖后腿!
这不嘛,我三月初受不了老板了,决定辞职在家“养老”,先体验几个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比如北京的高端天妇罗料理,人均一千块,由日本知名天妇罗职人, 早乙女哲哉的唯一外国弟子,张雪葳开的—雪葳天妇罗料理店。
(不是广告,真要是广告就好了,我有这本事吗。刚刚开始自己做号就有高端商家找我,我算老几呀!)
说实话,我前任真的对我敲骨吸髓一般,她自己拿着我的钱经常和闺蜜去这样的高端日料店,不带我,当然,我那会也不想去,毕竟两个人去吃费用更多,就让她和她闺蜜去了。
由此来看,单身挺好的,我真的觉得现在我生活品质大大提高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现在在北京结婚生子,我会过着怎样的苦日子!
当然,我个人的例子只是我个人,不具备任何代表性,在帝都受不了老板压迫辞职,也是需要相应条件的。
首先我自己确实算是一个幸运儿,我北京东三环内有自己的一套35.5平的小房子(2010年贷款买的,彼时房价是一万二,现在十万,总价目前挂牌370万,父母给付了60%的首付,之后几年贷款也是他们给,我从15年开始加入还房贷队伍,最终在17年底提前还清,之后、父母将其过户到我名下)。
但就是这个房子已经将家里彻底掏干,这就是我这辈子的窝,我真是感觉自己没用,对不起父母,拖累父母,如果未来家里有需要,这个房子我会选择卖掉, 这是我父母给我买的,靠我自己,拼几辈子也别指望了!
之前,我选择将其租出去了,然后靠以租养租,我得以在东四环外租了个六十平大开间(为了离之前公司近)。
但即便如此,我还得靠之前公司一个月一千五的房补,勉强算是没有额外租房压力(一个月实际花费租金是六百块)。
幸运的是,我没有房贷,此前工作了十年,现在实在熬不住了,就辞职在家了。
比起我那些前同事,我的家庭条件的确算相对好一点的,我日常花销也极少,目前,我已经一年半没买一件新衣服和新鞋了。
当然,我还有之前的一些人脉,去写一些外稿,一个月稳定收入一万块,所以呢,我就不打算工作了,哈哈哈哈哈哈,无所谓,别想来说教我,躺平饿死是我自作自受,不用您操心。
说得好,但是我就是要躺平,毕竟嘛,在年入百万活得不如狗的知乎,我应该饿死几十次了!
发布于 2023-06-20 00:2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北境亡灵骑士 - 3 个点赞 👍
省流:不困难,大概率是因为无娃无贷
先说题目,首先53%的统计样本量是1800,有点少啊。而且年轻人的定义和年龄范围是什么,感觉不太严谨,数据统计一路从无工作到工作十年,工作十年还能叫年轻人?当然这个标题挺吸引眼球的。
上海人,28岁,工作三年不到。
1.有房
2.无车
3.有妻
4.无贷款
总之,要是来上海打拼的人,光租房估计半条命就没了,所以没什么存款也可以理解。
编辑于 2023-06-20 08:3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逗比的汉斯 - 3 个点赞 👍
每当有这样关于所谓各种「人均」,每次都引发众人吐槽,因为大家会感觉这个数字跟自己实际处境差异太大了,但也有少数评论却觉得这是缩小数据了,明明“更富有”嘛!
其实,大家说得话可能都对,因为每个人如果都拿周围人来做对比,实在是太不准确了
比如我吧,我几个大学同学都是真土豪,其中一个就住在著名的万柳书院,要是非拿这个来说,我就会像他们一样质疑:我几个同学随便存款都破200万了,其中一个同学我亲眼看到他余额宝的存款都曾经超过300万,这数字低了!
我能这么说吗?如果我这么说,喷死我是一点都不冤,先说这么一组数据。
胡润榜2022年的数据显示,一个家庭(以户口本为单位)的总资产(包括房车、金银首饰等贵重财物、股票、基金、现钞、普通存款、理财,没有包括房贷的任何负债)超过600万,那就是富裕家庭,超过1000万就是高净值家庭。
假如一定要到高净值个人(个人名下所有财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那数量就太少了,2022年的胡润榜数据约197万人。 这197万人中,36到55岁的中年人占七成,三成高净值人群汇聚广东、上海、北京,主要靠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增值。
而这些人仅占全国人口的0.02%!
此外,别忘了,存款和资产是两个概念,比如一个千万资产的人,可能能取的存款都没10万!
他有一套一千万的房子,但存款真的可能就几万块!
但就是这样的人都是绝对的少数,你看看那些在一线城市买房的,有几个是没房贷的。
还是我一个北京的大学同学,他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北京没房贷,没房租压力,日子看着惬意,但压力也有。
月薪2万块,但结婚后,孩子的各项支出基本上是让他被迫月光,这怎么可能攒下钱呢!
可是,他这种情况,作为普通人的我却没资格去同情他,我自己这点钱这辈子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呀,而且,假如他是那些没父母支持或者无力全款的外地人,他买一套北京500万的房子,房贷压力都能叫人窒息,还存钱?
房贷的利息可能就是他这辈子总共能赚下钱的全部!
我同学的房贷 不负债累累就不错了,所以说,他每次抱怨的时候,一开始大家都很同情他,但我想了想自己的现状,我只能说,我没资格同情他!
所以说,比如看看来自银行的一些数据,以及多从中位数考虑问题!
根据人民银行《存款性公司概览》的“个人存款”一,截至到2023年5月份,个人存款总共有1304289.26亿,如果用14.1175亿人作为分母,那么人均存款为92388元。
大概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是1-10万。10万块也算是一个“中间点”,存款超过10万,就会超过53.7%的人。
如果使用全国73351万就业人口 + 26736万退休人口来作为分母,那么人均存款就应该是130315元。那么调查样本中的10万“中位数”则是低于平均水平的。 但是,上面的这种全国存款除以全国人口的计算,完全抹掉了存款分布,也即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的存款。根据《招商银行2022年度报告分析》一文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
如果将私人银行客户、金葵花客户从零售客户中排除,则:
看到这些,大家也该明白了,为什么存不下钱,非不愿,实不能也!
或许是有单纯贪图享乐的人有,但绝不是主流。
至于存钱有什么用,其实就那么一点用处:遇到大病大灾的时候,能多喘一口气!
发布于 2023-06-20 13: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暗影吴兴威 - 2 个点赞 👍
随着国家统计部门发布了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网上出现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闻,如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对于年轻人存款的最新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有53.7%的年轻人存款逼近10万元,但是换句话则是,这部分年轻人的存款不足10万元,网友们对此产生了热议。
大家都承认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这些群体能养活自己的手段往往都很有限,因而大家都很担心他们的就业问题。
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这部分群体中有53.7%的人数存款在10万以下,说明有相当部分拥有工作,并且已经开始了存款,这就意味着现在经济在稳中向好。
但是10万元存款想买房子还是困难,造成这种存款仍然相对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年轻人普遍都刚参加工作,自然工资比较低,其次现在衣食住行在消费中的占比居高不下,两相结合,现在年轻人想要存款变得格外艰难。
但是反过来说,有46.3%的年轻人存款超过了10万元,通俗来讲,也就是两个年轻人里面就有一个存款超过了10万元,说明年轻人群体的经济形势还是很乐观的。
而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了悲观的态度,有人就调查数据的模糊产生了疑惑,表示不清楚年轻人的年龄分布,到底几岁以内算年轻人?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网友们都不清楚年轻人的判定标准,官方也没标注。
其次有网友表示,既然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那么现在所谓的刺激消费谈何容易,而社会中的消费主力偏偏是年轻人,这种矛盾令人消沉。
不过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势必会对目前低迷的收入形式产生正向影响,为低收入年轻人增加收入作出积极调整,这是一种长期来看的必然趋势。
也就是年轻人大可不必焦虑于收入过低,存款过少,这只不过是历史长期阶段中一个短暂的现象,一旦这个阶段跨越成功,那么经济的繁荣指日可待。
对此,需要年轻人为了经济复苏而努力,所谓”扶贫先扶志“,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在经济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在之后迎来大丰收。
不种下种子何谈收获?不投入就没有回报,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出身富足的生活,因而受不了累、吃不了苦,更忍受不了痛,这种心态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很多人都批评现在的孔乙己们披着长衫脱不下,却没有人指责披着羊皮的狼不肯褪下狼皮,说明前者不合理而后者是合理的,可惜孔乙己们披上羊皮也难以变成狼。
这并不是广大孔乙己的问题,但是又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下,仍旧只好把问题推给孔乙己,希望广大年轻人们褪去稚嫩,挥起镰刀和锄头,为繁荣富强而出力。
发布于 2023-06-19 23:49・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趟Jolly - 1 个点赞 👍
此次共有1852位受访者参与调研,其中男女比例为4:6,90后、95后占比超过7成,接近9成人来自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因此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大城市、青年”的特征。
没有验证,只有嘴炮的数字,只能反应嘴炮水平。
一个12岁小学生,自称存款300万,年龄30岁,来自西部山区。
你统计进入有意义?
第一财经下面的一个公众号,统计存款不去银行调查,是银行不会理睬你。
网上问卷调查至少过个人脸吧。
发布于 2023-06-20 05:1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maomaobear - 1 个点赞 👍
当然难
我02年刚来上海的时候
内环内一室半的租金是400/月
一楼带一个院子
如今这样的房型资金是5000起步
是当年的10-12倍
而年轻人的收入撑死是当年的2-3倍
如今一个肉夹馍10-15块钱
也是当年2元一个的5-8倍
你说年轻人怎么存钱
发布于 2023-06-20 06:5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ric·S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明国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