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张雪峰称23届毕业生80%将会面临失业?
- 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张雪峰非常擅长跟你们展示“片面的真实”。单截取一段看是对的,但俯瞰整个真相时,就会发现他的核心观点经常出现根本性的错误。
说个最出名的观点:500强企业根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潜台词:所以你们要考研)
节目是有剪辑的,不管企业主怎么解释,最终节目效果一定是导向这个看起来正确且励志的结论:读研总比不读好。
但现在回过头看,研究生的就业呢?依然是崩的。张雪峰会为就业崩掉的研究生们负责吗?不会。舆论只会说:研究生都这样了,本科生更没戏。
完美的逻辑闭环,所有人都忽视了最直观的问题:高校的研究生对产业来说,不具备高价值。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的行业,你的导师自己来面试产业界的头部公司,也面不过。
别不信邪,我授人以渔,教你们用公开资料,看看职场人的主页。
使用脉脉或者领英,看看500强企业里,齐齐哈尔大学的人多不多,职位是不是核心:
我随手一搜,2个大厂核心岗 再往下一看,连500强的校招经理都是齐大的 往下翻翻,没有尽头。这么多齐齐哈尔大学在500强担任核心要职的人,也没考研。
那为什么张雪峰说“企业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人”这句话看起来这么正确呢?
这就是我说的“片面真实”。
因为真相是:入校开宣讲和招聘会,本来就是500强企业最边缘化的招聘渠道。
就像985/211的招生办不去你的高中开讲座,你就不考985/211了?
实际上,企业90%的offer都是从网申发出来的,企业入校做宣讲实际上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流程,即便没有疫情,企业去高校做宣讲的动力其实也很弱,从企业主的角度也很好理解:你直接投网申不就完了,为啥我的HR要飞到你学校去讲座,求你来入职?
所以但凡有点就业意识的学生,会提前准备企业需要的作品、简历,闷头网申,直接拿offer。
而不是天天西装革履到处跑招聘会,还觉得自己特努力,一共投了不到50家简历,没offer就开始抱怨社会好难,还是考公考编吧。
找工作很容易,你把500强公司投完,算你1分钟1家,也就500分钟,折合8小时而已。1%概率叠500次,你也叠进去了。
但学生和家长们已经被公吹和考研班玩弄到精神崩坏,觉得社会完了,读个研避避风头,体制内才是稳定的。
2020年读研的,现在23届毕业出来,又看到张雪峰搁这儿侃侃而谈,什么感受?横竖都是张老师对呗:当年让我考研的是你,现在跟我说23届毕业生80%失业?
这3年在考公的,你上岸没?上岸了的,看看身边去产业界的同届同学现在拿多少钱了,还搁这儿安慰自己“体制内6K大于体制外2W”是不是?
产业界的人挣了钱,第一时间想的是焊死车门,对外说这行难混不让其他人来这行业卷。公吹没挣到钱,第一时间想的是安慰自己“体制内1块能当2块花”并且急切的想让身边人都认同这一点。
还幻想高校指导产业,读研能被企业高看一眼的醒醒吧。
我用张雪峰的句式说一句:80%的产业,都不靠高校的科研来指导实践。都是自己产业里的实验室在做科研,不需要依赖高校。所以你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只要你的大学教育落后于企业,然后你没有跳出高校之外找实习或者做作品集,那么你就没工作。
不是产业升级失败,大学生太强,产业接不住。
而是产业升级成功的行业,大学教育跟不上,企业看得上熟手,看不上大学生。现在是外包转正的案例都比名校毕业生进知名企业的案例多。
深圳的产业崛起没靠大学(别杠南方科技和各种分校,那是后来的),在产业里拿高收入的本科生也多如牛毛,但被考研班深深洗脑的人永远会告诉自己:那都是前人,我这届特殊,我这届没学历进不去。
行,你有自己骗自己的权利,我只是建议:以后读完研找不到工作,记得多问问自己本科就业了的同学,组里有没有HC,捞自己一把。搞不好面试官就是你本科同学。
编辑于 2023-06-19 15:2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雷空桑 - 1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80%夸张了。
张雪峰,你还是少用这些博眼球的用词啦。
低调做人,尽量客观,不好吗?
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地球人皆知。
你硬要说80%有何意义。没有多少学校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于20%。
要认真的话,有不少比例恐怕是选择先不就业,因为没有符合自己心里期望工资的工作。
工资不够开销或者不满意,不少毕业生宁可在家呆着,也不愿意将就的不少。
编辑于 2023-06-21 20:05・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freetodecide - 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张雪峰的工作是什么?
考研指导专家!
如果可能,他希望每个人都去考研!
百分之八十的本科生毕业即失业,那研究生毕业了呢?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
虽然张雪峰说的一些话有道理,但是每个人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衡量一下,不是每个专业都适合考研。
现在说的就业难,并不是说任何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都找不到,而是找到个人满意的工作比较难。
对于有些专业来说,作为本科生的时候就业难,考了研也是一样,无非是把面对现实的时间往后拉了三年而已。
这三年学习又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三年研究生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吗?
张雪峰不会告诉你。
编辑于 2023-06-21 13:46・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兜妈爱读书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北方某双非一本
本科升学包括出国百分之十五左右,就业百分之十,有的班一个两个就业的
然后一半人二战,还有剩下的在找工作,反正今年就业感觉是地板了属于
发布于 2023-06-21 23:2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哦哦哦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给大家说个事吧
我们公司是普通的市场化国企,今年还在大量裁人中,几乎45岁以上的全部裁完了,这段时间招的几个应届生,不仅有能力和家庭背景,学历都几乎是211起步。
曾经的物流岗位统计员只要求高中毕业,工资在4000左右长白班,干四休一经常招不到人,最离谱一次领导只能叫他叔来顶着,前几天裁掉了老统计员,准备找个年轻的,好家伙,一天时间投来了600多个简历!其中还有什么川农,西财硕士?一线岗位已经卷到非公办大学不要,对必须学校带大学两字,学院都不行,四班三倒的岗位啊!工资就是5000块钱不扣社保的情况下,扣完到手在4300左右。我们已经四次降薪了,我这个月工资发了2100块,而且说的是以后可能长期保证这个数。
编辑于 2023-06-21 15:4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克里昂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虽然形势确实很恶劣,但是这货贩卖焦虑、歪曲事实、恶意夸大、博人眼球的本事确实不错,多少有点昧着良心赚钱了。
建议23届的同学们不要过于焦虑,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范畴,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结合起来就业的点,现在时间不多了,不必囿于专业限制非要钻牛角尖了。
心态要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不要自乱阵脚自暴自弃,别看无良自媒体。
发布于 2023-06-20 19:1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秦风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说了很长时间,现在是总需求不足,应届毕业生就业一个人,就会有一个白领失业。
过去中国两大引擎,卖地和出口,其中卖地是我们本地负债创造需求,出口是美国负债创造需求。为什么负债会创造需求呢?因为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政府执政能力就是货币之源,有货币才有需求,而像美国那样的强力政府就能自己发行货币创造需求。
居然还有很多人鄙视现代货币理论,实际上仔细学习一下就知道,现代货币理论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已经横行世界50年的现实了!面对已经实行了50年的现实,还要把头埋到沙子里默认世界还运行在60年代的理论框架中吗?现代货币理论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已经不是金本位了,而是政府本位。我们的需求不再来源于黄金等贵金属,也不再受制于黄金等贵金属,而是政府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发行货币,直接创造需求。现代货币理论不是炼金术,而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古典经济学理论才是已经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
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样也是现代货币理论的最大受益者。美元抛弃黄金选择信用货币之日起,就是全世界欠发达国家开始发展的时间。因为如果全世界还坚持黄金本位,那么欠发达国家永无出头之日,因为黄金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不太发达的意大利就有2450吨黄金,而苏联黄金储备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不到3000吨。当世界实行黄金本位而中国手里没有黄金的时候,中国手里就永远不会有资本,无法自己投资先进制造业,也就永远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反而可能越来越落后。70年代以前中国的工业越发展国内经济就会越通缩,因为中国货币发行总量有限,货币总量无法随着生产扩大而扩张,那么工业生产占用的货币越多,农民占有的就越少。后果大家就都知道了。
所以回看历史,当1971年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黄金储备而抛弃金本位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开始发展,中美关系开始发展的时候。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美元币值,必须要让尽可能多的国家接受美元,中东是一家,中国是另一家。韩国其实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快速发展,东南亚也是差不多时候,拉美国家借外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元的疯狂扩张迅速把全世界资本量提高了好几倍,先是韩国得到了美元资本的瓢泼大雨经济迅速发展,随后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等到了美元的大雨,中东国家更是如此。改革开放前中国引进化肥生产线的计划就受到了美元资本成倍增长的帮助,改开后更是在美元大雨浇灌下,中国经济迅速成长。谁受伤呢?老欧洲大大受损,苏东国家大大受损,老欧洲90年代即便吃了苏东解体的红利(这个红利其实欧洲人吃到的远比美国多),成立了欧盟开始发行欧元,也无法与美国和美元相抗衡。其实这时候开始,就注定了苏联灭亡,因为货币信用方面美国开始成倍超越苏联,1971年以前,可以说美国黄金储备是苏联的2.5倍,但1971年以后,美国所拥有的资本量开始快速增加,到苏联解体前已经数十倍于苏联!所以不要以为金融业没用,金融业帮助英国打败了法国,帮助美国击败了德国,同样帮助美国击垮了苏联!
再回看世界历史,人类长期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就是通缩,甚至我现在认为,欧洲工业革命就是美洲海量金银输入欧洲,让欧洲经济彻底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全盘商品化以后催生出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秘诀就在于日本是旧大陆的最大贵金属产地,而且江户时代成功施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防止了白银等贵金属大量外流。同样是19世纪中期,日本的人均贵金属拥有量可能4-5倍于中国,日本的商品经济覆盖程度远高于中国,所以日本才能率先实现非欧洲国家的工业化。我们总说中国闭关锁国,但旧世界不闭关锁国的国家多了!为什么他们也没有实现工业化?伊朗、莫卧儿、奥斯曼土耳其,甚至西班牙也没有实现工业化!秘诀就在于贵金属,西班牙人只是贵金属的搬运工,对于哈布斯堡来说,继承自玛丽的勃艮第低地17省才是经济中心。所以哈布斯堡联统西班牙是影响极坏的一件事。
扯得有点远了,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如果中国找不到下一个负债增长点,找不到通过负债创造有效需求的途径,在外需降低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就是在通缩。而通缩的重要表现就是失业!
发布于 2023-06-21 20:2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Gaarmat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80%的毕业生失业?你信吗?
2023年毕业大学生一共1174万人,80%就是将近900万,900万人找不到工作?如果属实的话,900万失业大学生绝对能把 李自成、黄巢、宋江之流给卷出来了。
现在,好多年轻学生,被张的言论洗脑洗的魔怔了,以二本、双非本科的学生为主。我刷抖音的时候,偶尔刷到张的言论,他的有些言论是有道理的,但是更多的言论经不起推敲,至少80%的言论要么夸大其词,而且非常夸张,要么过于片面,他的言论很容易误导学生。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张的错误言论,很容易误导在校生、高考生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穷。
这东西就跟邪教、传销一样,以前国内穷困地区存在很多诸如东方闪电、圣灵之类的邪教,而信仰这种邪教的往往以贫穷家庭为多,他们企图靠信仰邪教摆脱贫困的命运,岂不知,越信越穷。现在,邪教改传销了~
我问过我所教的学生,他们对张雪峰的言论的看法,我身边的学生基本上很少信张雪峰的,而基本上信张雪峰的学生,以比较差的学校的学生为主,以出身家庭比较差的学生为主,跟当年信邪教的那帮人基本上是一类人,而名校的学生、父母有文化的家庭信他的反而比较少。
他的有些话是对的,但是更多的话是站不住脚的,乍一听很有道理,实际上深究的话,问题很大,主要就是过于片面。
刻意制造社会的焦虑,利用大家恐慌的心理,趁机宣扬自己的观点,跟邪教干的活基本上一个套路。当年邪教就是这么干的。世界末日来了,你要信这个教,不信这个教的都要下地狱~~~
张,干的就是这个活。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世界五百强不会去普通学校招聘,你们要想有一个好的工作,要想有一个好的未来,那就考研,不考研,没出路,考研技术哪家强,找张雪峰,张雪峰给你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仔细比一下,跟邪教是不是一个味,传销也是这个套路。
以前他干考研培训班,现在帮人报考志愿,同一个套路。
不要瞎选专业,专业选不对,毕了业就失业,金融专业,家里没个5000万不要选,新闻专业不要选,选了,一辈子穷苦的命,选什么专业,来找我,我给你选,不要瞎选,选错了,毁终生~
发布于 2023-06-20 16:13・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水叫兽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也是搞考研教培的,但是讲良心话不能输出焦虑,告诉你们必须考研,这显然是不对的。
分析就业难这一问题的知友很多了,我换个角度讲点其他观点吧:
找工作难不难首先是跟经济形势有关,经济好,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招聘员工,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实现就业,工资给的也高。相反,经济不好,存量资源就那么多,这个时候没办法才得拼学历,才需要考研。
那么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什么呢?看起来老百姓口袋里都没钱、社会上货币趴在银行里空转,不在实体经济产生流通,但随着外部压力解除(关于这个判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参考zzj4月底的会议,不是我自己瞎讲的哈),中美双方进入短暂缓和期,以比尔盖茨、马斯克为代表的资本家涌入大量外国资本带来新一轮投资,我们也将顺势在下半年开启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这就足够寒冬中的每个人大快朵颐一顿了。
因此我的判断是24级的就业肯定比23好,至于读研不读研,这个更多是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问题。
发布于 2023-06-20 20:06・IP 属地陕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通信东坡哥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他突然贩卖这么大一个就业焦虑是什么用意?
80%就业即失业,干脆不毕业了,好不?
延毕,继续保持学生身份;
考研,深造中实现慢就业;
关键,他这样卖力扯开喉咙吆喝这个,总应该有某些方面的意图不?
抑或就只是预言。
最近,他一直在热搜上霸榜。
是不是每到毕业季,他就会按捺不住的要强迫症表演呦。
不知道他是为什么预了这么大的言,失业率本来就高,这是制造更大的恐慌,有司部门找他的麻烦去。
关于23届大学生就业,此前有热议:
2023年就业环境差、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今年将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23届的毕业生,已经确定好了工作;或者已经考研成功,实现了“慢就业”;或者考公理想、成功上岸等群体,自然是好嗨哟,仿佛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
但是,“好嗨哟”群体毕竟不是绝大多数,更多的人不得不面对工作有没有定下来,在一个月之后就面临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冷冰冰的现实。
如灵活就业、地摊经济、辞职创业、全职儿女、轻体力活等等选项,显然不是咱大学生群体的目标要求,任谁都希望的是抓住最后的时间确定不错的工作。
虽然总的就业形势从理论上分析不容乐观,但并不代表着大学生群体就根本没有机会,关键的是毕业生群体在找工作的过程要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身处逆境不堕青云之志。既然已经毕业,终将踏上社会生活之路,把握住应届毕业这个机会,勇敢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应的技能,把握就业的方向。
当然很多毕业生群体在毕业的最后一年,都已经通过自寻、推荐等渠道参加过实习工作、志愿服务等,这是很好的一个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在自身所学的大学专业基础上,毕业生群体应该多多关注一些近年新兴的领域行业就业信息,因为新兴领域初现江湖,必定会有很多潜在的机会,即便是非本专业所学,也能尽快的学习上手。
当前新兴的行业领域包括并不限于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等,天纵英明的大学生群体们应该对这些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最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促进就成成功;
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工作的过程中,不吝继续参加各种实行和志愿服务,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毕竟这些活动可以让自己在建立人脉资源、社会资源、增加工作经验、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帮助作用,而且在干这什么事情的过程也利于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与行业匹配。
应届毕业生群体还应该注意的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多头并进、多措并举,不要把所有的就业希望都寄托在一家公司或者一份工作上,现在社会的可变系数太高,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目标工作在那里风雨不动的等你。因此,毕业生应该多投递简历、多多参加各种可能的面试,多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企业单位的人员接触,以期在应聘过程中发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发布于 2023-06-20 23:51・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無何有之鄉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群卖课的翻来覆去就那么一招,制造焦虑。
还屡试不爽。
东北有句老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就算就业率99%,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1%,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何况年纪轻轻,慌鸡毛。
发布于 2023-06-21 20:06・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路人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每年的就业形势都是“史上最难”
每年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大量工作没人去同时存在
每年考研考公人数连年上涨
然而每年各个学校的就业率都是98、99、100
与其花费心思“动员”学生就业,考核就业率。不如改考核就业率为考核升学人数和升学率、校招多少场、校招公司质量、校招招聘录用人数、是否有违约企业、毕业生对校招公司的满意率、学生三方协议违约比例(此处的违约指采取非正常方式解约,按规定赔偿拿解约函不算在考核中)手段等。至于学生找不找工作、找什么工作,那就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就行了。
编辑于 2023-06-20 06:21・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新店吃瓜群众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计算机系毕业群里传的23届就业情况 19年录取分数线 NCU22年江西录取线 笑死,刚毕业时我还在想如果早三五年投胎,就能踩到风口财富自由了。
今年一看,再晚个三五年,学也上不了,工作也找不到。
发布于 2023-06-20 18:0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折奇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Boris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富人家的家长总体认知能力比较强,对孩子有自己的规划。不仅仅有自己学习成绩规划,也包括职业规划。他们对张学峰的依懒非常低。
穷人家见识差些。怎么规划未来职业/报考大学志愿,一头雾水。对张学峰的依懒非常高。
这个社会,不是不需要张学峰,而是要更多的张学峰,讲出更多种类的职业规划(填报志愿)参考,提供更多辩证看问题心观点。
发布于 2023-06-20 19:2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事不期未可知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Navii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王三锤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去年毕业的硕士,商科。还有不少人没找到工作。我们辅导员昨天还在群里发招聘信息,一年来关于各个地方事业单位的公告她也没少发。
作为马上要去报道的准公务员我慌得一批,我们那地方纯纯吃转移支付,估计工资接着砍。
普通人真没有规划和追求的权利,因为你会发现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走那条路都是无止境的焦虑。
追求稳定的人永远得不到稳定。
发布于 2023-06-21 00:2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杜哥漫话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大实话。
统计局说16到24岁失业率20%。
那么问题来了,16到24岁还在读书的人多还是踏入社会的人多?已经决定不念书的初中/高中/职校/技校/大学毕业生占该年龄段总数的多少?这部分人中再扣除找到工作后辞职的,家里蹲考编考公的(无意愿就业/没缴纳社保),回农村务农的,在找工作但确实毕业后一直没找到的(以前没工作过),剩下的人在该年龄段总人口占比多少?失业率20%不是说该年龄段八成的人就业了,而是隐晦的说,你们那个年纪都没工作,大家都一样,别急。
发布于 2023-06-21 09:0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jin xu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张雪峰本质是在贩卖焦虑,他的成功也来源于此。他善于并利用环境规则让自己获益,而且他眼光毒辣,总是选到合适的风口,这本无可厚非。但当他以教育培训的名义,去影响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这本身就有一些问题的。
大多数普通人要承认一点,不是所有人都会进大厂,进五百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双一流的研究生。想进,智力正常的基础上,你得更内卷。别人一天加班俩小时,你一天加班五个小时。别人一天备考五个小时,你一天备考十个小时。
但内卷的本质是,名额就这么多,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怎么就能保证你能卷过别人?考研也是一样,考研这条路,本身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找工作,而是希望有一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精进专业而准备的。在市场化初期,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企业被孕育出来,他们在市场上提供工作岗位,而那时市场没有那么专业人才能被挑选。学历开始成为是企业招聘人才的智力选拔方式。这本身就异化了高校设立研究生的初衷。
然而市场化走到了今天,专业技术人才已不再空缺,如今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几年专业背景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他们找工作尚且困难的情况下,你觉得大多数正在工作的研究生的含金量能有多高?
张雪峰谈过概率问题,他认为普通人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应该选择考研去增加成功的概率。好,那我们来算一个账,假如你是一个智力,颜值均不突出的普通人,你23岁本科毕业,工作2年,觉得晋升无望,选择去考研,按考双一流的标准,大多数备考2—3年,读研2—3年。也就是说,毕业时你已经29—31岁了。你觉得这个年龄你有多大的竞争力?搞学术你岁数大了,拼体力你干不过年轻人,太高精尖的行业你又进不去(因为你本科学历不行),你到了工作岗位上,发现你跟二十四五的毕业生没有区别。都是新兵蛋子,你们创造的价值一样,老板凭什么因为你的学历就给你多开工资?30岁,你又面临结婚生子的时间,你如何处理家庭和工作?你发现在你逃避工作的这段时间,其实一切都没有变化,你只是将焦虑推迟,就像把头插到沙漠里的鸵鸟。等到了更不堪的年级,你发现迎接自己的还是一样不堪的命运。
另外,假如你两三年没考上怎么办?继续考?一直考?要知道,如果讲概率的话,考不上双一流的才是大概率。
既然想通过考试改变命运,高中时为什么不努力好好考一个好大学?有些人生经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所谓的后悔药,考研更不是你希望吃到的那个后悔药。大多数人不是凤凰,他们唯有昂首向前,不惧风雨,只有抛弃对成功的焦虑,以普通人的姿态,在这个急躁的社会中,好好去工作,好好去赚钱。才能寻找到自我人生的意义。
工作之余顺便想一想,你的不幸,究竟是你没考上研造成的?还是社会对普通人的种种不公造成的?张雪峰告诉你,社会就这个x样,你应该卷。但我觉得当代年轻人与其没事那矛头扎自己,不如对准……
编辑于 2023-06-21 11:3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路一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按照张雪峰的说法,所有大学生的结局就只有一个,失业。
因为人工智能把工作都做完了。还需要人吗?我一个月几百块的机器人能做你几千工资社保的工作,你能竞争得过?
发布于 2023-06-21 14:1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orchimike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毕业即失业,这个口号从2008年喊到现在了,每年都上热搜,不信你去搜一下。
之前有个回答,列举了最近10年的《最难就业季》,每年都是一样的标题,换个文案就上热搜那种,可以去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其实这背后映射了市场对就业率降低的巨大焦虑。
为什么大家这么担心就业问题?
从社会层面上看,就业率关乎到社会稳定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失业率低于20%,基本就会造成经济大萧条。
美国在1929年的失业率达到25%就已经很恐怖了,那时候差点就没有美国了,要不是有二战给美国输血的话。
所以有历史的教训在这里,我们这种近三四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国家,肯定要抹着欧美日的石头过河。
所以我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张雪峰首先是一名商人,一名优秀的商人首先是要利用焦虑、制造焦虑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张雪峰说“23届毕业生80%将会面临失业”也很正常。
你信不信2024年他还这么说?
我甚至都敢打赌,只要张雪峰的公司还存在,2025年、2026年、2027年,张雪峰都会说“这一届毕业生就业是最难的”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就好像很多老师的经典话术一样: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就业率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给咸鱼看的。
其实只要你稍微有点上进的心理,有敢干敢拼的心态,再加上一点小能力,你就能超越70%的人。
而失业率再可怕,也不会超过30%。
因为工业时代历史上最可怕的失业潮,也就25%的失业率,要真超过30%的话,就不是你我能够讨论的话题了,懂吧?
发布于 2023-06-21 14:58・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田中水滴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20年毕业的,据我所知,班上考研的,工作情况还不如本科毕业那会。
确切的说,以前本科校招瞧不上的工作,现在研究生都得挤着去。
真的,怎么变成这样了?
发布于 2023-06-21 17:21・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似是不分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梅川秋库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教人填志愿,授课,补课的人往往需要增加焦虑。胡锡进也好,张雪峰也罢,我都挺喜欢的,但是让我完全信他们?我傻啊?
你告诉我80%的数据出处,理由,以及判断依据!你可别说毕业季的那几个月是80%!时间选的好,90%失业都有可能!
只要会用定语,商家会告诉你,全网有多少个第一!
这些人都有可圈可点的优点,自然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职业所在,工作所限(包括我,我的目的也是想让大家给我点赞,我肯定顺着我的利益走)
补课公司,肯定会告诉你——
一年级寒暑假不能荒废
二年级寒暑假不能荒废
三年级寒暑假不能荒废
..........
高三寒假不能荒废
他这样说,你就该开始急了
你一听:不能荒废?呼吁国家取消寒暑假!
他听你这么一说,这回他该急了
如何从补课老师嘴里得到哪一年寒暑假是可以荒废的?理论上,他涉及不到的年级的寒暑假都可以玩
发布于 2023-06-22 09:1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陆可水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张雪峰的言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虽然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23届毕业生来说,仍然有很多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存在一些挑战,如COVID-19疫情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毕业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各方也需要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扶持政策,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半年内情况会开始好转,中美的贸易战会在明年结束!大概率今年会达成一些协议!
俄乌战争,背后的金主,欧美都有厌战的声音出来了!所以你猜,这个仗还能打多久呢?
中美的产业链脱钩,得利的是欧日韩已经东南亚一些国家,现在美国高通胀还没下来,那么接下来你说,是不是可以先谈一谈了。既然最近美国国务卿来了,肯定要交换一下条件!条件各方满意了,自然我们和美的经济形势就会慢慢好转!
-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事实,但是不会持久,即使是98年大下岗,也就持续了一年左右而已。因此,毕业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注重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并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和职业规划。如果时间充足找不到工作的话,可以尝试考考一些证书!
比如专升本,考研,考博;考证书!相信熬过今年,人口开始缩减,明年的经济状态会好转的,就业岗位一减一增
- 政府和社会也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毕业生就业,例如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招聘,扩大就业岗位供给。
发布于 2023-06-19 18:18・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建议这些小年轻在家也别闲着,一起出来创业吧,有时候眼光不能太局限,不能一想到创业就是资金、人脉,或者要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一些旧的经验也要多学习。
可能人脉确实是必要的,但是资金这块其实还好,很多创业其实是没什么资金成本的,我经常听说一些人,只靠着一点点人脉,甚至抱着两块饼就开始创业,最终也取得成功的例子,而且回报极高。
比如说玻璃大王曹德旺同志,年轻的时候也十分窘迫,现在就做到了福布斯榜留名。
当然,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说时代在呼唤肯敢、敢干、勇于担当的年轻人。
希望国家后续多多支持那些可以吸收巨量劳动力的创业方向,让这届小年轻有点事做。
编辑于 2023-06-19 18:05・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huhu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爱国兔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沧海一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