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为什么派系林立?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清洗不够,或者说大陆阶段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无力对高层和实权派进行大规模清洗。一直到撤离大陆,国民政府一直有广东人广西人位居军政高位。反观延安之后,我方决策中心和大区头头可有一个江西人?
国民党啥时候不派系林立?去台湾后的老蒋时代,用了一大帮他的浙江和苏沪亲信控制党国。而这时候我方早已是湖南人为主四川人为辅湖北人再次之了(长征时代就形成的格局),最高层是非常小的人际网络形成的。所以山西人彭真徐向前薄一波在我方可以做点事(彭薄依附湖南人刘sq,徐向前一直被湖南人彭德怀和湖北人林彪压着),能人阎锡山到了台湾就只能做个摆设。
来晚了,欢迎赞同的读者点赞顶一下。
编辑于 2024-04-10 10:2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白颐路观潮 - 174 个点赞 👍
其实,自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也在一步又一步的持续扩大自己的直辖实际控制范围。
从1926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到1949年撤台,国民政府对全国各省的控制情况如下……
我将国府对各地的统治情况分为“直接统治”、“半直接统治”、“间接统治”、“实际上的自治”、“完全没有统治过”这五类(红方根据地以及外国势力并不算在内)。
(1936年中华民国全图镇楼)
一:实际控制过的省份有(直接统治):
1、华东五省一市(苏皖沪浙赣闽),为国府最老基本盘,1928年前后就已经完成了实控,可以从容调动该地区的所有军政力量。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占领了苏区,扑灭闽变,最终在抗战胜利后收回了华东的所有外国租界。此地,更是国民政府的钱袋子。
2、湖南,1935年红军长征时期,国共湘江战役后,蒋介石架空何健,并逐步将湘军中央化,之后国府完成了对湖南地区的军政改革,实控了湖南。
3、湖北,1929年蒋桂战争后,中央军击败桂系攻占湖北,之后逐步消化了鄂省各势力,最终实控了湖北。
4、河南,1930年,中原大战,中央军击溃冯玉祥的西北军,接管了河南省全境。之后成为了国府在中国北方的重要基本盘之一。
5、陕西,中原大战后,陕西一度为军阀杨虎城的地盘,之后东北军入驻,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出国,之后国府军政势力完全控制了陕西省(陕北延安及其周边除外)。
6、广东,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将其平定,事变中,广东空军和余汉谋将军投诚国府,国府军政势力至此实控广东。
7、贵州,1935年,中央军追击红军到达贵州省,与红军作战的同时驱逐了贵州王王家烈,至此国府实控贵州。
8、四川,1935年,中央军追击红军进入四川省,之后国府军政势力开始逐步控制该地区,在建立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后,1937年,国府开展了“川康整军”,将川军各部正编进国府正规军体系中,完成了对四川的军事控制。抗战初期,四川王刘湘在抗日前线病逝,蒋介石派亲信张群担任四川省主席,四川行政亦完全归中央直辖。
9、山东省,1930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为奖励韩复渠临阵反冯的功劳,认命投蒋的韩复渠为山东省主席,蒋介石借助韩复渠对山东进行间接统治。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渠因私自放弃山东大部而被国府判刑枪毙。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耀武将军率领国府军政势力进入山东,在国共内战时期,控制了山东除红方解放区外的所有地区。
10、甘肃省,1930年中原大战后,陇东小部分地区为杨虎城势力范围,甘南为军阀鲁大昌的地盘,其余地区为马家军的地盘(冯玉祥败亡后,马家军趁势吞并甘肃部分地区)。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府接管杨虎城地盘后,军政势力进入陇东,并于抗日战争爆发前架空鲁大昌,实控甘南。1942年,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后,意识到河西走廊重要性的国府,与西北马家军势力展开谈判,最终在国府的半逼迫下,马家军势力撤出甘肃,中央军以及国府行政机关随之进驻(国共内战爆发后,马家军也曾一度再次进入甘肃协助胡宗南作战,但马家军势力再也没有稳固的统治过甘肃了)。
11、新疆省,1943年,国民政府逼盛世才离职,随后中央军军政势力进入新疆,吴忠信担任国府自己认命的第一任新疆省主席(一年之后SQ革命爆发,刚刚实控的新疆省又陷入分裂动荡,直到1949年)。
12、辽吉热三省(东北四省中的其中三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央军与红方军队在东北展开激战,前期国军进展顺利,随后一度实控了该三省的主要地区(其余地区为红方和苏军驻地)。
13、云南省,1945年,驻昆明中央军发动昆明事变,驱逐龙云,立卢汉为云南省主席(没有实权)。从此国府直辖云南。
14、台湾省,甲午战争后,抗日战争胜利前,台湾被日本非法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之后成为了国府中央直接控制的省份。
二,地方军阀依附并完全服从于国府中央,中央军进入过该省,但并未完全控制行政和部分地方军队的省份(半直接统治):
1、山西省,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山西省就由地方军阀阎锡山控制,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战败,之后不得不依附国府中央。1935年,为抵抗红军东征,阎锡山允许中央军入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军与阎锡山的晋绥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寇入侵。至此中央军在山西一直存在,直到1949年(即便是1943年南太行战役中央军被日军击败退出山西南太行后,胡宗南部也一直在晋西南有过存在)。
2、河北省(包括平津两个直辖市),该省份在中原大战后被张学良控制,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中央军一度进入河北省,在古北口长城与日军作战。之后河北省由军阀宋哲元统治。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央军再次进入河北省抗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傅作义接管该地区,成为投靠蒋介石中央的地方势力,直到1949年(国府时期,只有中央军进入过河北省,但并没有完全清除地方势力)。
3、广西省,1936年两广事变后,李白屈服于国府中央,但保留了一定的地方自主权。抗日战争期间,桂军出省抗日。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中央军大规模进入广西省,取得昆仑关大捷。桂系依附国民政府后,混的也还不错,军阀领袖李宗仁在之后还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代总统。
4、绥远省,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傅作义的地盘,脱离于阎锡山,之后性质同于1945后的河北省,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军曾进入绥远省抗击日本人。
5、察哈尔省,长城抗战后为宋哲元的地盘,1937年中央军进入察哈尔省抗日,抗战胜利后被傅作义接管,之后性质同于1945后的河北省。
三,地方军阀命令上服从国府中央,但国府直辖军政势力从来没有进入过的省份(间接统治):
1、宁夏省,长期为马家军“宁马”的地盘,中央势力没有直接控制过。但宁马也曾出兵支援过绥远中央军的抗战。
2、青海省,长期为马家军“青马”的地盘,中央势力没有直接控制过。但青马也曾出兵支援过安徽中央军的抗战(马彪部)。
3、西康省,国府“川康整军”时只涉及了四川,但没有实际整改西康的刘文辉部,刘文辉实际上保持着独立。中央军也没能实际大规模进入西康(1949年底胡宗南部曾经突围到西昌地区,但没多久就被解放军全歼,也算是中央军到过该地了,但地方军阀刘文辉当时早已经投了TG,且中央军驻军时间也不长,未建立起影响力,所以将西康省放入第三类)。
4、黑龙江省,1928年,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奉系军阀张学良改旗易帜,东北全境统一,从此黑龙江地方势力也随即依附国府,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日军攻占黑龙江全境,这段时间内黑龙江为民国地方军阀统治。抗战胜利后直至国府撤台,国府中央所有势力也没能进入黑龙江。
四,仅有法律上的归属,甚至有时会听封不听宣(实际上的自治):
唯一:西藏地方,当地地方长官最高领导者受封国府授予的地方官职,且官职有着浓重的地方宗教色彩。在暗中,地方反动势力甚至与外国眉来眼去,但摄于国府中央的威慑力,也没能过于“放纵”。
五,实际上已经独立(完全没有统治过):
唯一:蒙古地方,在苏联的影响下,当地在1920年代就已经实质性独立建国了,之后的中国政府也承认了该地区的独立地位(北洋政府曾经实际控制过蒙古地方两年,但鉴于本问题问的是国民政府,所以民国北洋政府并不在本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
总结一下,国府直接统治过的省份有苏、皖、沪、浙、赣、闽、鄂、湘、豫、鲁、陕、甘、黔、川、滇、粤、新、辽、吉、热、台这几个省份;半直接统治的有晋、冀、桂、平、津、察、绥这几个省份;间接统治的有青、宁、康这三个省份;实际上的自治为西藏地方;完全没有统治过的为蒙古地方。
查看全文>>
浴血东瓜守 - 109 个点赞 👍
任何问题,你得到根子上去找原因。
国民党这个政党本质上就是个大杂烩。孙中山建党,从一开始的兴中会同盟会,就是一个建立在松散同盟甚至加盟基础上的传统社团(黑社会)。
杜琪峰的《黑社会》看过没有?看过你就理解了,国民党的组织架构就是黑社会的架构,在“三民主义”(和联胜)这个大招牌下面,有无数奔着利益归附而来的小团体(堂口),话事人(党主席,委员长)自己也有团体,但是对其他派系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小事可以撕逼,大事还得商量着来。
因为最高理念缺乏全党的忠心认同,所以他们的团结是非常有限的,无非是本着维护自身利益,装模作样一下。比如全党最团结的时候是反清时期,最大的理念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而满清一旦倒台,这个最大公约数没有了,接下来就是奔着利益来,因利而聚,势必因利而散。
因为其基础层就是分散的,所以后期根本无法实现整合,你无法消灭、融合所有堂口,一旦话事人流露出要大一统的意思,很快就会被全党反对,绊倒。更何况即使话事人自己的派系下面,也分化成无数小团体,即使外部堂口都被消灭,那么本派下面的小团体也会立马做大,成为新的堂口。
所以什么苗开什么花,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子,国民党就是从派系林立中诞生,在派系林立中衰亡。
编辑于 2024-04-07 10:5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荻 生 - 7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嘟嘟爹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公社流民 - 41 个点赞 👍
孙中山没把接班人安排好,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来回斗。
要是孙中山能多活二十年,局面完全不同。孙中山的威望还是足够的。
另外,国民党党建不行。党中央经常分裂,甚至出现地方党支部反对中央的现象,下层党组织更是没有力量,而且国民党没权力。中央委员如同虚职,完全是蒋介石的橡皮图章。党根本无法指挥枪。而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也是漏洞百出。
说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其实国民党既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从蒋介石到地方,掌握大权全是军人。国民党根本指挥不了部队。也管不了政府部门,国民党的决议,拿到行政院,都无人理睬。
作为一个执政党,如此可怜。。对各方诸侯,完全无能力制约,只能看着各派坐大。
蒋介石这类军人,对于国民党破坏太大了。其实最恨国民党的就是蒋介石。在他眼里,国民党总是他独揽大权的障碍。
国民党北伐太早了,如果晚几年,把军队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可能会好很多。
编辑于 2024-04-03 10:5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kezzy - 18 个点赞 👍
孙中山走得太早,留下了一个带裂缝的国民党。
孙中山原定接班人都是高材生,胡汉民,廖仲恺,以及汪。
结果流氓出身的常凯申顺利吃鸡,将这几个高材生全部架空。国民党从此没救了。
发布于 2024-01-05 05:19・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ElwoodBlues - 17 个点赞 👍
教员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哪个党派都会有派系,主要是看能不能统一起来,教员一是能通过自身的实力让其他人服气,二是能通过开几次会就能把思想统一起来,光头就不行,自己都不行,如果让其他派系的?人服他。
发布于 2024-04-06 15:4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划水工人 - 10 个点赞 👍
都想当老大,一个不服一个呗,各省在袁世凯时期都独立过,后来苏维埃要求国共合作的时候,孙中山要求以国民党为领导,中共则要求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才有了再后面的北伐,孙中山活着的时候,都憋着,到蒋手里说是最后统一了,但都是地方霸主,面和心不和罢了。
发布于 2024-03-26 11:02・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Anonymous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郭择适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般若 - 4 个点赞 👍
一:创始人不能服众。国民党前身是光复会,兴中会等反清社团的集合。这些社团都是地方社团,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也有各自的思想认同。孙中山这个人虽然倡导反满革命比较早,但是在实际革命过程中的参与度相对不大,当时有个笑话,说孙中山是革命的父亲,黄兴是革命的母亲,这个父亲插一下爽一下就走了,怀胎10月生下来的却是母亲。甚至在满清推翻后孙中山获得老大地位还是用了权谋,孙中山谎称获得了外国资金支持,只要国内支持他做新国家的领袖他就把钱拿出来。结果国内当时争取新军后,新军闹着要军饷正在焦头烂额,然后就从了。结果孙中山回国后面对要钱的国内革命实践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我带来了革命的精神”。
二:而就是这样的创始人,死的也太早。孙中山在联俄联共后学习效法苏联共产党改组了国民党,使之成为了组织架构现代化的政党。如果他能活的够久,让这套系统深入至少党内人心,等十几年后再去世,一次合理合法的党内权力更迭,就能把这个架构稳固下来。结果他死的太早,党内还是“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思想占据优势。按照组织架构应该继位的人选被掌握枪杆子的人给拿下来了,这样组织架构被破坏了,组织不成组织,那么就别怪党内的派系按照“实力就是权力,实力大小就是权力大小”的原则成为主流了。
三:继任者蒋介石兼具不能服众和破坏组织架构的双重Debuff。国民党在派系问题上就彻底不能翻身了。
===========
共产党内也有派系,但是:
一:党内派系斗争按照组织架构和组织原则来,绝不出现枪指挥党的情形。张国焘以一白面书生,一封介绍信就能取得一个方面军的最高指挥权。而他想以实力也就是枪杆子打实力不济的中央红军为自己谋得政治地位的时候,连他手底下的文武心腹大将都反对他,不肯执行他的命令。至于后面叛逃的时候连个警卫员都拉不走就更不用说了。
二:党内派系斗争基本是路线方针政策斗争,而不是私利斗争。
三:综合一二,导致党内派系斗争的规模和烈度可控,好的一面是当被事实打脸的时候,前面斗争获胜一方有改过的空间。比如说毛主席长征路上重新掌权。
编辑于 2024-03-04 00:2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张三 - 2 个点赞 👍
教员说过,当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国民党做为一个靠反清意识形态起家,靠孙中山个人人格魅力组合起各方反清势力的缝合怪,内部派系林立有啥好奇怪的。奇怪的反倒是做为一个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最大政党,一直没有很好的整合党内派系,让其作为该党弊病一直流传至今这才是最大的怪事
发布于 2023-11-26 11:1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奥秘牙 - 2 个点赞 👍
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就有四大势力,湖南华兴会、广东兴中会、江浙光复会、海外洪门,这四派除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共同目标,其他方面也是斗得不亦乐乎。孙先生二次革命建立国民党和广州国民政府,八个军各有山头,黄埔、粤、桂、湘、共等各有嫡系,左右两派各有理念,苏联、英美、日本各有渗透。也只有孙先生能协调各方,孙先生去后的事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
发布于 2023-07-30 19:00・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飞牛1 - 1 个点赞 👍
国府从诞生起就是个究极缝合怪。
咱们历史课都学过,同盟会是由,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改组的。
结果辛亥的时候,黄兴,孙文第一时间都不在现场。
各地的起义就是自己搞的,那么这个时候谁搞的就是谁的派了。
结果辛亥没多久,陶成章,到后来的宋教仁就都被刺杀了。
等到了后来的北洋,大家都知道了。
直系,宛系,奉系等等军阀各占一个底盘。
等到孙文痛定思痛在广州搞定陈炯明以后,其实这个时候广州国府,不过就是一群大派系其中的一个。
蒋上台以后,自己靠校军起家,那谁他们靠铁甲车队起家。这有多了两股子势力。
等到了北伐,蒋系,粤系,新桂系登场。然后唐生智,冯玉祥等人纷纷加盟。
等到了412之后的东北易帜,本来该被革命的旧军阀已经很多摇身一变成了国府的省主席了。。。
而随着北伐和南京国府的建立,一批校军出身的新贵们也逐渐获得了大的权力,比如陈立夫兄弟,陈诚,甚至戴笠,郑介民等等都从小角色成了大佬。
新崛起的派系,和本该被消灭的派系,搅和在一起,国府可不就派系林立嘛。
其实啥时候没有派系呢,任何时候都有山头。。。
编辑于 2024-01-11 06:12・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如水 - 0 个点赞 👍
从减少内耗的角度来说,统一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南明内部的派系统一战争已经完成,而不是在满清南下的时候才展开较量的话,或许南明命运还能强一些,比如南宋就较南明有利,金兵把赵构的兄弟们一股脑都抓走,帮他打赢了统一战争;而选择武力解决对手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从地球上动物出现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一直是这样解决内耗问题的,这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只要人类一天还属于地球动物就一定会有这种冲动,至于地盘超过万里、族人数以万计后该怎么办?原始生物没有义务对此作出前瞻性安排。
问题是如何把内耗控制到一定范围内而不会拖垮自己的组织,我党有毛泽东,而国民党没有第二个孙中山了。
发布于 2023-11-27 22:36・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苍白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