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如果没有被外族打断,会发展出自己的现代科技文明吗?
- 24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Alma - 2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不会,还记得高考誓师女孩吗?面目狰狞的同时又心思单纯,这就是标准的中国少年。
还有被新西兰教授批判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从根子上阐述了中华文明的顽疾在何处。
既然都吃得苦中苦了,不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不是为了人人平等。而是为了成为人上人
有这种潜性心态在,人人倾轧的社会就不会消失。
中国需要的东西很多,譬如需要一场刻骨铭心的大萧条来给政府上一课,让政府明白分配和消费的意义。
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让人意识到自己是人,他人也是人。
发布于 2023-07-25 00:0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御坂1995 - 4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打断个毛线
作为亚欧大陆的最远端,华夏文明可以算的上是各种文明中的洼地文明了
每次飞升突破都靠外部文明带来更先进的东西,然后放在这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卷啊卷啊卷的。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华夏文明也是最晚开启文明化进程的一支,智人在公元前1万年前就能造城市了,再通过人口的不断迁徙花了5000年才摸到华夏这片土地上,公元前4000多年才慢慢形成华夏城市,文明发展也没什么弯道超车的奇迹。
每次历史进步都有远方文明的影子,从商朝开始,就向西亚学习马车技术了。
自己的社会结构趋于崩溃天下造反的时候,还要向求助印度佛教帮忙重构精神文明世界。也没见强大的华夏文明反向向整个世界输出什么华夏内涵出去。
发布于 2023-11-20 22:1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马叉叉 - 3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Michael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如果不被秦始皇打断,华夏文明当然能发展出科技文明。
可惜出了个人间之屑商鞅,用驭民五术统一思想,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的华夏文明,已经没有任何希望,陷入了绝望的循环。
还好,华夏文明有一个台湾地区进入了现代文明,仍然有希望的火种。
发布于 2023-07-17 07:3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护cpc校尉 - 162 个点赞 👍
首先,西欧的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也不尽然是自己的,它是吸收融合了东亚、南亚、中亚、西亚黎凡特、东南欧的经验碎片,再加上自己的地理环境有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动力,才发展出现代科技文明的。
中国其实在诞生之初的科技就整体落后于黎凡特、东南欧等东地中海地区,尽管在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炼铁技术等领域局部领先,却在数学、建筑学、物理学、解剖学、医学等领域偏落后。
举个例子,在土木工程领域,汉朝时期的土木工程,其实相对于战国时期和秦朝有一点点倒退,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建筑技巧已经开始应用了大量大叉手结构进行建筑土木施工搭建,但汉朝却开始逐渐失去了这种技术,并全面转化为的斗拱式建筑。这主要是因为数学这个基础科技的科技树不够强,无法从大叉手进一步进化到木桁架系统。之后一直到晚清之前,这个建筑在结构上一直没有革命性突破,一直无法进入木桁架系统应用。
造成数学科技树不够强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氛围不够。想要发展数学这个科技树就得有动力:一要形成发达的海贸外向形经济,需要发展天文学和航海学。
抱歉,中国得等到晚明时期才能形
查看全文>>
会计 - 28 个点赞 👍
一个尊老崇古的文明,怎么可能发展出超越前代的文明?
出道即巅峰,后面只能持续下坡。前朝己有各种圣人,谁敢超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争来争去,最高境界也仅仅只是代替。
东亚文明的特长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对于社会进步,毫无建树。
查看全文>>
意踟蹰 - 7 个点赞 👍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没法发展出自己的科技文明,导致极致的内卷,搞得内部民怨沸腾,四处造反,你拼命镇压,自身实力因此削弱,然后才被外族入侵的
查看全文>>
breeze - 4 个点赞 👍
不会,因为中国传统的力量太过强大,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几乎无法完成革命。
很多人觉得明朝科技落后,但是根据最近的一些国外传过来的关于明朝的记载史料和考古发觉,甚至郑和当年七下西洋的宝船很有可能就是用的蒸汽机。如果成立那么其实说明明朝科技并不差,但是为什么最后地主士绅最后选择了清朝。在我看来其核心就是科技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造福人,反而会导致大量的人失业。
而英国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殖民地,国内一有问题,就把那些人扔到殖民地。但是中国不行,人口体量决定了中国如果真的那样搞,是一场人口灾难。
也就是当科技发展和当前的经济基础不匹配的时候,人们就会破坏科技。也就是说本质上是中国人自己破坏了自己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可能。
因为现代科技发展本质上其实就是做人口减法。如果以当时明朝士大夫的那种四书五经入脑的人去理解工业蒸汽机。他不会想到的是他提升了多少效率,而是会以民本思想想到会有多少纤夫失业,导致多少人流离失所,所以说成也民本,败也民本。
反而人家觉得这些能够代替人工的机械都是奇技淫巧才是当时的主流
查看全文>>
ha哈哈哈 - 2 个点赞 👍
首先呢,华夏文明并没有被外族打断,五千年了,始终如一。最多只能说受到外族的影响。
其次,我分析了一下,感觉题主想问的问题是有没有被西方文明影响,其实如果没有被西方文明影响的话就一定见鬼了,华夏文明不论怎么发展,总会和西方文明有所接触的。我们在汉朝的时候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唐朝的时候万国来朝,宋元的时候就开始广泛的和外面做生意,后来还有郑和下西洋,即便是清朝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还是对外国人开放,我们还是能收到外国人的商品以及科技。所以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的可能,也因此不好做出回答。
最后我们再看外族的概念。中国如果以汉民族作为主体来看的话,那么我们被外族影响根本就不是近代时候才发生的事情,在商的时候,我们周边就有鬼方东夷等少数民族部落,西周是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灭亡的,汉朝的时候有匈奴,唐朝的时候有突厥,中间还有五胡乱华,后面还有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清朝入关,这些其实都是外族的影响。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这些外族的影响,我们现在别说现在科技了,可能连椅子都没
查看全文>>
鑣公 - 1 个点赞 👍
不可能,中华文化里连一丁点科学的细胞都没有。没被外族打断,只会更愚昧更原始。
查看全文>>
德玛西亚啦啦啦 - 1 个点赞 👍
强如瓦坎达~这么强大的科技,也因为长时间没有与外界接触,所以打仗也只是拿着最高科技水平的武器,打最原始的仗。
任何一个国家在封闭的环境下,都难以独自推动现代科技文明的诞生,不仅仅是华夏文明,即便是欧洲诸国,如果没有文化互动与交流,也是难以独自构建出完整的现代科技文明体系,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生,离不开多民族国家间的相互竞争。
先看看咱大中华历史上独立发展的文明都有啥,先骄傲一下:
强大的基础科学萌芽: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成就斐然。
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体现了较高的数学水平,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构建了中医理论基础。这些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
先进的技术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深远,此外还有纺织、陶瓷、建筑等技术领先世界。若能持续发展,可能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革命,为现代科技文明积累技术经验。
浓厚的文化底蕴: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道法自然等,包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思想源泉和方法论指导。
庞大的人才资源:华夏人口众多,有大量潜在的科研人才。科举制度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但也选拔出许多有学识、有思维能力的人,若教育方向转变,他们可能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再看看为什么咱们在有这么多发展硕果情况下,反而很难发展出自己的现代科技文明呢?
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中国长期是封建农业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模式注重经验传承,对技术创新需求低,难以产生工业革命所需的强大动力。
小农经济与朝贡贸易体系抑制了规模化市场和能源革命需求。晚明江南纺织业虽出现雇佣劳动,但没有催生出类似英国纺织业对蒸汽机的迫切需求(中国劳动力过剩反成技术替代阻力)。
政治制度的制约: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缺乏欧洲城邦竞争带来的创新动力。
没有类似欧洲的专利制度和学术共同体,科技创新缺乏制度性支持。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者关注政权稳定,对科技发展支持有限,甚至会为维护统治抑制新思想、新技术。
传统思想的局限:科举制度虽然选拔了大量人才,但其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抑制了对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的重视。科学和技术被视为“奇技淫巧”,工匠和发明家的社会地位较低。
儒家思想主导下,“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知识分子多追求功名,对自然科学研究兴趣低。且古代学术重人文轻自然科学,重思辨轻实践验证,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与学术体系:古代教育以经学为主,缺乏系统的科学教育和研究体系。学术研究多为对经典的注释和传承,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人才。
中国历史上的技术成就(如火药、印刷术)多属经验性改良,缺乏系统化理论构建(如牛顿力学)和实验-数学结合的方法论(伽利略传统)。
形式逻辑体系:没有形成类似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或欧几里得几何的公理化思维,晚明的中西科技交流(如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作,)显示出一定的融合趋势,但明清的江山易主打断了这一进程,没有引发连锁反应。
学术共同体机制:科举制度强化了"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官僚体系将人才引向经学而非实用技术,缺乏独立于官僚体系外的科学院所、学术期刊和专利制度(对比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明代《天工开物》这类技术著作未获主流认可,工匠地位低下制约技术传承,而且《天工开物》仍停留在技术描述层面,未发展出化学分子式或物理公式。
明清时期的统治模式,历经千年的迭代,已经趋于完善,有利于皇权稳固,但若继续封闭自守,无论是谁登上皇位宝座,都将沿用并强化这种统治模式。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将分为奴才和主子两大阶层,科技文明与科学思维将无从谈起,主子们害怕奴才们的思考,因为他们深知,奴才们一旦开始思考,皇权的稳固将受到威胁,这种对思想的压迫和监控,使得整个社会都陷入了僵化和倒退的境地。
商鞅说:“我两千年前就设计好的驭民五术是摆设吗,你说你想发展科技文明?开玩笑!”
所以,我的结论是若无重大制度变革和思想突破,华夏文明难以完全自主发展出类似欧洲的现代科技文明体系,但可能在部分领域实现渐进式突破。
查看全文>>
A替奈 - 0 个点赞 👍
提问者居心险恶,你的意思不就是,外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呗。
查看全文>>
蜗壳历史第一 - 0 个点赞 👍
不会
查看全文>>
匿名用沪 - 0 个点赞 👍
不会,这里本来就是天机。
从来都是泥腿子干掉穿鞋的。有打压才有崛起,如果倒下,那也是不应该存在的。
华夏是重视权钱之族,追逐现世生活为主。古代被称为黄金民族。又热爱宏大的建筑,不惜折磨他人,反正轮回是彼此相食,相互吃对方已经无量世了。
查看全文>>
辨历史 - 0 个点赞 👍
历史没有如果。
但根据我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都没有滋生出一点现代科技的苗头,我只能认为是不可能的,这片土地注定就是农业文明,需要外面文明的拯救。
查看全文>>
Alex - 0 个点赞 👍
会
查看全文>>
擎天 - 0 个点赞 👍
越是把什么挂在嘴边就越是没有
查看全文>>
王钢炮 - 0 个点赞 👍
会发展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文明
查看全文>>
永乐大弟 - 0 个点赞 👍
会继续有太监,会继续女人要紮脚,会继续要跪在地上,会继续没有自由恋爱……
查看全文>>
owx - 2745 个点赞 👍
咱们慢慢聊这个事儿。
(这篇文章不断补充,希望大家看到最后)
西方学者普遍有个看法,那就是中国,或者说华夏文明跟世界上其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主流文明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那就是没有宗教,或者说宗教力量相当弱…
我们中国本土的,被大家所理解为“类似宗教”的事物大概有两个,第一个是儒家,第二个是道家。
儒家,或者说是孔家店,通过西方学者的论述,认为这压根就不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因为无论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还是印度教,里面都是有“神”或者“先知”之类的信仰的,但儒家它就没有这些东西。
儒家与其说是一个宗教,不如说是一个学派…
道家相比之下则开始接近“宗教”这个概念了,但在华夏的影响力一直无法与儒家抗衡。
其实“道”这个概念,在西方学者的翻译里,叫做“way”,按照翻译应该理解为“方式”,只能说在西方学者看来,道家也存在相当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专门选修了“东亚文化”这门课,目的是为了混学分…不过学习的过程倒让我收获不少。
老师是个白人,他在让我们读完一些书后,又特地让我们看张艺谋的《英雄》以及英文版的三国演义,都要写出一篇论文。
我记得我在《英雄》那篇论文里有提到,我说不管在美国大家是如何理解这部电影的立意的,但在中国,《英雄》的立意争议还是不小的,关于“秦”的看法也是有诸多不同的,但唯独有两个字,是没有争议的,甚至是大家所支持的,那便是…
耕与战!
有趣的是美国人理解《三国演义》的方式似乎与我们中国人有很大差别…美国人从刘关张的视角来理解《三国演义》其实无可厚非,但他们总爱把注意力关注在“天命”这两个字儿上,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mandate of heaven”,再翻译就是“来自天堂的指令”…
我当时就说…我说中国的“天命”,那个“天”他指的更多的不是“天庭”,他指的应该更像是“宇宙”…
美国人理解“三国”,他是觉得刘关张受到了天堂的指令,这个指令是“汉室气数未尽”,然后征伐天下…
而我们的主流观点是“刘备是为了匡扶天下”,或者说“还百姓以安居乐业”…
在我十九岁的时候,我就隐约感觉到,西方绝大多数人他是以宗教作为出发点来拼命理解华夏文明,结果自然就不太准确了…
如果按照更加前卫的观点,实际上华夏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本质区别在于。
华夏文明从骨子里更加崇尚唯物主义。
基督教文明从骨子里更加崇尚唯心主义。
你不要太小瞧基督教文明的一些底蕴。
比如“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是一个相当相当复杂的哲学问题。
而说出这句话的笛卡尔或许你不熟悉…
但他却发明了…坐标系…可以说这个人就是咱们初中数学课的李白…
其实有很多西方学者都与我们的认知不太一样,比如牛顿…他这辈子都坚信上帝的存在…
其实结合华夏历史和西方历史,甚至也包括目前华夏和西方的社会环境,你不难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注意我说的是假设,而不是结论。
有没有一种可能…
基督教文明更善于思考或者思辨。
华夏文明更善于算计或者计算。
我在这里做一点补充,其实我认为西方真正意义上开始与东方拉开差距的起点是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而并非再早…再早些时候那只能说是半斤八两,甚至咱们还强点,而且你千万不要忽视伊斯兰文明在当时的强度…
话说回来。
你不要认为后者(算计)就比前者(思辨)低劣,事实上这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在特定情况下都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成就。
拿我国举例,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一直到现在,抛出一些不太能避免的失误,几乎是算无遗策了。
我们以所有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以及作为蓝本,总结他们的历史教训…
短短几十年就愤然暴起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基督教文明看华夏,就跟华夏当初看鸦片战争时期的基督教文明没什么区别,都是存在些许的不理解…
不说极少数精英,绝大多数组成国家的普通民众都是理解不了大洋彼岸的国家是怎么发展成如今这样的…短时间内国内很难形成合力围剿对方。
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甚至包括部分精英都觉得中国的发展道路简直违反常识…至少是在西方经济危机前,西方国家普遍都认为在如此大的贸易剥削,以及疯狂的意识形态输出下,中国必然走上崩溃的道路,老百姓不听话是一定的,而且会越来越不听话…当时互联网上的氛围都恐怖啊…
谁能想到中国老百姓还真的就是发几句牢骚…十三四亿人就跟蜂巢思维一样发展国力…
有趣的是,无论是我国的干部,还是去西方留学过的,了解西方的知识分子,都无一例外的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中国老百姓相比西方老百姓那真是太好管了…
往深层次去思考,其实人性都是相通的,并非是中国老百姓就是那么好管…而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以及制度设计确实厉害,不然哪能那么好管…你只能说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在这方面的技能点属实点满了…
你可千万别用历史上的案例来反驳这个观点,因为我们这个文明也在不停的补bug…
好了,我们讨论完了一部分“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聊聊物质层面了。
其实华夏文明之所以在之前陷入到了一个“马尔萨斯陷阱”,说的直白点便是“两三百年贫富差距一大就更替”的怪圈里,实际上是地理位置所限制的。
我们华夏文明长时间来最大的困扰根本不是来自海上,而是来自陆地。
北方和大西北以及东北的游牧民族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噩梦…
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强,而是一旦华夏文明一弱,他们就会进场收割…然后你还灭不掉他们…因为就传统的耕战模式而言,那个地儿压根就不产多少粮,同时由于我们的国土面积实在太大,补给线太长,又时刻要保持一个相对高昂的投入来维持对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王朝强盛时期尚且能够维持,虚弱和混乱时期那真的就听天由命了。
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华夏和游牧民族之间隔着一道海…同时我们北方的河网密布,补给压力极小…北方部分地区产粮又高…那么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还大吗?
结论是,它不一定大不大,但一定比现实中的情况要小的多。
事实上华夏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制定,一直是人为的制造一片“海”,无论是拉高敌人的入侵成本还是修工事…但你不得不说,那效率真的不高…
就拿长城举例,2007年到2016年这十年间…长城的维护成本就高达3.74亿元啊…你觉得不多是吧?这是建立在长城已经没有了军事用途的情况下,这也是建立在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上…放到古代…那开支可就不算小了。
主要问题是华夏的国境线也远远不止长城那一段儿啊…
话说回来。
如果说一个文明的终极目的是不断的扩张,那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选择向东南亚以及更远的地方从海陆扩张…华夏会尽全力发展海军…
可惜,从地理上说,具备这个条件的是英国。
西班牙也算一个,它靠的不是海,而是比利牛斯山脉这道天险…
但归根结底,我觉得在大航海时代,西方通过全球贸易赚钱实现资本积累,这本质上是个运气问题。
你要知道直到15世纪哥伦布才发现的新大陆啊…
那要是没有新大陆呢?
那要是新大陆根本不适合殖民和开采资源呢?
那按照正常发展,以西班牙,英国,荷兰为首的一系列国家将不可避免的将手伸向亚洲…你要知道直到1661年,郑成功还能在海上战胜荷兰,夺取当时作为荷兰贸易据点的台湾呢…
要知道英国是在1607年殖民的北美,而西班牙殖民南美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519年…
少了这一百好几十年的对基督教文明的整体国力加持,可能基督教文明对华夏文明的优势仅仅是常年战争所产出的燧发枪等科技,甚至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基督教文明还能不能在军事上对华夏文明形成多大优势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可能都不会有什么优势…毕竟华夏在完全没有大航海时代的红利的情况下,在明朝末年就引进了西方的大炮,同时靠自己掌握了燧发枪技术,确实是晚点,但绝对不可能出现像晚清时期那种基本还不了手的情况。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这个问题。
如果你将外族理解为“游牧民族”,那华夏或许需要相当相当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清朝时期倒是看到点苗头,起码威胁是解决了不少,但你不得不说真是有点慢…不过就历史的发展来看,等到满清经历一个“三百年轮回”,华夏文明存在一种可能性是可以更好的解决游牧民族的边患问题,毕竟汉朝的时候还出现过外戚干政呢,有理由相信只要给华夏足够长的时间修bug,游牧民族的威胁将慢慢被华夏解决,那至于北面的俄罗斯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如果俄罗斯不在工业化上领先华夏,那它想灭华夏的国就太难了,毕竟俄罗斯的西面就是欧洲,法国德国从大方向看又是传统陆军强国,英国又长期奉行大陆平衡政策,俄罗斯的防御压力一点不比咱们小,反倒是华夏的发展前途比俄罗斯要大的多。
作为我的看法,我觉得华夏是一定有可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现代科技文明的,因为从大方向上看,你就不可能得出一个“华夏一定发展不出现代科技文明”的结论,甚至西方作为后来居上者它也将其作为一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到现在也没完全得出一个实打实的结论。
但你也不得不说,属于华夏的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肯定比基督教文明要晚很多也慢很多,甚至是以几百年乃至一千年跨度的慢…
这个慢有好有坏,那坏处显而易见,就是得需要更多的人命来填。
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基督教文明停滞不前,反而是给了华夏一个先发优势,那西方文明在长期来看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在东亚这块地儿,大量的文明已经被华夏彻底歼灭,也不差西方那一盘散沙了。
自大秦统一六国的那一刻,自大汉改良了秦朝法度的那一刻,也就是那么几十年,某种决绝又坚定的目标便被写进了华夏的基因里。
华夏文明看起来不那么硬气,看起来也不那么英勇善战,但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华夏的战斗力是世界文明里极为恐怖的存在。
四大文明古国我们都熬死了三个,区区这几百年的相对落后又能决定什么?还怕什么西方暴发户?
华夏文明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一直在对其他文明阐述一句话…
“咱们,来日方长”
看来在这个问题下,很多朋友意犹未尽,那么咱们再多聊聊。
首先咱这个话题就很大,大到能用到很多很多论文来一起论述才能得出一个结论,所以指望咱这一篇文章能给聊明白是不太现实的,甚至很多书籍估计也只能提供一个参考,咱也就想到哪说到哪,欢迎各位朋友一起讨论补充。
接着咱继续聊。
大航海时代基本上与我国明清两朝重合,咱先说明朝。
首先你要有一个概念,白银这个东西是在明朝后期才被官方基本承认为货币的。
那么白银一开始在朱元璋等明朝统治者眼里是一个什么存在呢?类似于民间存在价值的奢侈品硬通货,但还谈不上能影响到主流,也可以这么说,在明初,出于各种原因,明朝官方也没有把白银往主流货币去推的打算。
就好比羊脂玉很好看,上好的羊脂玉也很值钱,但一般不会看到有人去拿羊脂玉买房一样,理差不多是这么个理。
无论因为明朝早期对银矿开采的限制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至少就结果而言,民众间的大额交易,比如土地流转买卖这种,大家还是偏向于使用粮食,丝绸这种在当时的硬通货。
那么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如此?
好吧,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因为银子这个东西当时在华夏它就是比较少。
记得当时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地,一直都是年产几十万两就封顶了,而且产量不太稳定,万历年间基本上就是在年产二十万两,十几万两左右。
甚至“开采白银”这个事儿它就不一定赚不赚,因为哪怕国家能拿到不少白银,云南当地百姓在明朝后期的疯狂敛财下,也是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记得有人单纯拿白银来去衡量明清两朝国力,那肯定不太正确,毕竟白银总数明朝比清朝少的多。
那么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下,早期明朝统治者的治国思路是什么?又回到我们提到的概念了。
那便是“耕与战”。
朱元璋在征粮和兵户制度这两者上是煞费苦心啊,效果其实也不错。
任何可能会影响到“耕战”这个终极目标的因素都会被或多或少的排斥。
但同时任何可能对“耕战”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都会被提倡。
说明朝官方对“贸易”,“商业”有排斥的人那基本是不了解明朝历史,把明朝的官方看的太蠢了。
都知道“鸦片战争”,其实明朝甚至包括以前很多朝代利用大量诸如茶叶等物资对游牧民族实行贸易垄断的操作也很娴熟,甚至体系相当完善,这难道不是“贸易”和“商业”吗?那游牧民族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茶叶战争”了,只是他们现在都被灭的差不多了,咱也看不太到。
那么这些游牧民族用什么来跟我们换物资呢?战马。你说战马有啥用呢?这又回到了我们那个概念,“耕战”,它对耕战里面的那个“战”是有帮助的。
如果我们以这个思路去看待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你就会了解到为什么明朝对海外贸易的兴趣不大了。
郑和下西洋一趟主要带回来了什么东西呢?
香料,珠宝,各种动物。
你说这些东西它对“耕战”有价值吗?它肯定没有,它既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耕”,它也无法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这便是有一种论调说郑和下西洋亏本的依据,你不得不说,没有错。
但你说这些东西它没有价值吗?那肯定不是,毕竟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绝对是能在大明朝国内卖上好价钱的。
但你从“耕战”这个角度来说,它能在国内卖上好价钱又能如何呢?比如北京人搞到了一大批象牙,北京人把这些东西卖给了山西人,北京人赚到钱了,那山西和北京的总体粮食产量会有变化吗?不会。甚至它从某种意义上还会加大贫富差距,北京人通过奢侈品把山西人的粮食都买了,那山西老百姓该咋整啊?你不能加大山西的贫富差距让山西老百姓造反吧?
生产力如果不提升,那国库里的钱除了做外贸以外那都是虚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毕竟当时的情况跟近代中国不一样,近代中国可以在国内通过剪刀差获取原材料然后出口换取外汇,再用外汇换取西方高科技产品甚至技术,那明朝的时候能从国外买啥啊?
假设美国的科技水平没有那么发达,造不出有优势的产品,那美元就是一张废纸。
在明朝初期,执政者的方针非常明确,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关于朝廷的钱和粮,重点在于够不够花,重点完全不在于你从民间敛财敛到极致。
但同样的道理你放在欧洲就不太一样。
比如英国弄到了一大批珠宝香料,它真的可以卖到法国换取法国的粮食和物资。
那法国老百姓因为贸易不平衡造反咋整?
您觉得英国人会在乎吗?
你把这几方换成西班牙,荷兰,都一样。
所以在初期,明朝探索大海的原动力就和当时的欧洲各国不一样。
而慢慢到了后期,情况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举一个例子。
比如在东加勒比海有一座小岛,名叫巴巴多斯岛,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624年英国人把西班牙人揍跑了,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因为这座小岛大打出手呢?
因为这个地儿能产出大量的糖!
430平方公里的地儿,后来能给安上900个甘蔗种植园。
糖这个东西的价值我想不用过多解释了,可以理解为是顶级的生物能量来源,同时还好吃。
英国不单利用这些糖从欧洲和其他能做买卖的地区攫取了大量利润,还给英国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来源。
而故事到这里你应该发现了。
这就与明朝“耕战”里的“耕”甚至是“战”有关了。
虽然就明朝的气候条件来说,它肯定不可能种出那么多甘蔗,但如果掌控了这个岛,大量的糖那肯定能对老百姓的营养状况产生正面积极影响。
另外,大量的糖肯定有益于改善军粮,提升明军的战斗力,降低明军的后勤补给难度以及后勤消耗,同时可以利用糖来更好的掌控游牧民族的贸易。
但显而易见…由于当时信息传递不方便,明朝不知道这个事儿,其实明朝哪怕知道了,毕竟到了明朝中后期了,估计也有点晚了,政策转向很困难,参与海上大乱斗的难度毕竟不低…
不只是糖,还有土豆呢?
土豆要再晚些,得到16世纪末期,但这个玩意儿经过改良后对农业的提升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清朝后期人口膨胀到4亿人与土豆的大规模种植有直接关系。
明朝确实有土豆,但真正受到重视时那已经是万历中后期的事儿了,离满清入关没几年了,那时候已经不是光一个作物就能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了啊。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些端倪,至少我们明白了,明朝未能参与到大航海时代的进程中来,它存在一些“基因”上的问题。
一方面是游牧民族持续给压力,那真是又落后又穷啊,贸易赚不了几个钱,打又很难打,然后还总是骚扰你,就好比那个帝国坟场阿富汗一样,穷,难打,还乱。
另一方面则是帝国太过庞大,管理思路和格局与欧洲各国存在根本性不同。
大,也有大的难处,这样一句抽象的话放到明朝和华夏身上简直是太贴切了…甚至当今中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也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富的地方得带着点穷的地方才能维护一个基本的团结,高考加分啥的也都能算上,好在现在科技发达了,有铁路有电话有监控有很高的粮食产量,不然那各方面压力一点不比明朝小。
说到这也算又补充了一部分,至于更多的东西就日后再说吧。
兄弟们咱继续。
有些评论认为宗教这个东西不能加进这个问题里。
(我在此声明,本人反感宗教,且不信任何宗教,我更怀疑在当今世界宗教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涉及到一些极为庞大和复杂的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完全都能与“如何治国平天下”挂钩了,那很多专家学者这一辈子都无法彻底论述清楚。
但也不妨咱们一起提出一些思考。
按照王阳明心学里的一些观点,行动与认知同样重要,甚至行动本身更加重要,而我们借着这个话题去思考,本身就是在行动,也是在提升自己,如果朋友们的评论是经过思考和查阅资料这种“行动”做出的,那无论赞不赞同我,都是有意义的。
话说回来,西方,或者说基督教文明,它首先在教育制度和相关社会文化上与我们华夏就有不小的差别。
不说以前的察举制了,单说咱们在科举制普及后,咱们的教育制度,或者说“上升通道”吧,即,人们通过各种官方举办的考试,来一步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功名”和身份,然后靠这些功名获取各种特殊待遇以及当官。
那么咱们古代普通人挤破头去考一个功名,人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得财富以及成为管理者。
或者可以这么说,华夏的学子们拼命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成为可以治理社会的人,另一方面皇上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治理社会,说白了,想当官,但当官得帮皇上管理百姓,大家还都挺乐呵。
这好不好?非常好,平民百姓至少在理论上存在翻身的可能性了,就拿明朝来说,各种户籍,民户军户匠户,大家一视同仁都能考科举,理论上说很公平,当然,买不买得起书,上不上得起私塾就是另一码事儿了。
再说基督教国家,那与我们华夏的科举制相比,简直就是离谱啊,你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离谱。
基督教国家的平民几乎没有什么官方教育途径和上升渠道,普通百姓想要通过战场上立军功然后翻身那真太难了,顶多就是领主多分点战利品。
那么基督教国家的平民就彻底等死了吗?也不是。
这个时候基督教会就起到了一个有趣的作用。
基督教会的企业文化之一就是不断的传教,也就是不断的扩张,那么在扩张的过程中它就必须需要大量的传教士,毕竟你不可能就指着一两个人就能把基督教传遍欧洲吧?
同时已经信仰基督教的地区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比如神父进行维护,毕竟人心似水,说变就变,哪天不信了可咋办。
教会的钱从哪来呢?早期居然是靠“捐赠”…按照现在的视角看,它离“行骗”可能也就一步之遥了,后来还包括“什一税”以及“赎罪券”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自然,教会土地以及教会产业也是收入。
为了达成赚钱,不,传教的目标,这些传教士和神父的文化水平绝对不能低,你至少得比普通百姓甚至有点文化的人高吧?同时教会内部也有组织架构,地位越高的人文化水平也得越高,不然就管不住了。
那么这个“文化”包含什么呢?它几乎包含当时你能想象到的一切能让人信教的东西,比如音乐,天文,历史,数学之类的,读书写字那别提了。
这些传教士和神父的任务绝对不轻松,他们要对潜在信徒进行全方位的“降维认知打击”才能有更高的概率将他们转换为基督教信徒,毕竟要说服别人“一个看不见的上帝真的存在”的难度,以及“你要一直相信上帝存在”的难度并不低,而且这个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某种意义上上升趋势。
在基督教慢慢做大之后,领主与基督教采取了合作的方式,即,领主负责打仗和行政管理,教会负责教育以及思想统一,领主保障教会的财产以及安全,教会通过各种手段为领主提供政治合法性,自然双方不可能达成一个绝对完美的合作,但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
于是教会就必须从民间吸纳人才,到后来干脆开始培养小孩子,毕竟教育和信仰这个东西最好得从小抓,慢慢的就有了各种教会学校和修道院。
那老百姓的上升通道咋办啊?还是通过教会。
确实,底层老百姓不可能通过教会获得权力,但教会有钱啊,当上个神父,小主教啥的那还缺钱么?同时还有信徒,掌握舆论,这样便可以影响政治,比如1170年英国有个主教叫托马斯贝克特,他被英国国王手下的骑士给杀了,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因为这件事儿那是遭老罪了,不单有各种叛乱,后来还在主教的墓前忏悔,被教士那一顿抽啊。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种组织架构非常落后甚至愚昧呢?确实,但它也有耐人寻味的一面。
比如,我们的科举制虽然说官位不能世袭,但做官积累的财富是可以世袭的,那到后来干脆就是官商一体,代代相传,你光靠抓贪官也不是个事儿啊。
教会里的神职人员是不能结婚生子的,这直接导致了教会里的有钱人他再有钱他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可能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内部消化,相对来说还能更容易把钱用到点正地方。
教会里的神职人员和铁杆信徒他为了达成“传教”和“压制异端思想”甚至是“垄断知识解释权”的目的,但凡有点追求,都会在逻辑和总结自然规律这些个主观客观的方面拼命卷,而且是全方位的探索。
国与国之间,教权与皇权之间,百姓与贵族之间,都有无休止的争辩,甚至这些争辩都很难有什么结果,很多人为了这个“结果”,会把目光放的长远,力图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摸到这个“结果”,配合上大航海时代带来的物质丰富和文艺复兴,这才逐步诞生了类似于牛顿这种千古奇才,摸到了宇宙法则的门槛。
而这一切…可能仅仅源于有一帮人在力图证明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存在,加上好到爆的运气…
话说回来,我国宋明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比如朱熹和王阳明,他们的思想都少不了“社会治理”的影子,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总有点以“让老百姓别挑事儿”为侧重点的那种味道。
而差不多同时期的基督教文明的思想家哲学家,比如13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思想都少不了“通过客观事物论述上帝的存在”以及“通过主观思想来印证上帝的存在”的影子。
咱们更偏向于管人和实用,而基督教文明是啥都瞎琢磨。
你可别太小瞧那帮人,比如上面提到的阿奎那,那真是个能瞎琢磨出花来的人…他也算是西方哲学和神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了。
自然,我说过,在这个时期,还不能说华夏文明是全方位的落后,比如我国宋朝的苏颂,他在1089年跟一帮工匠制造了一个东西叫作“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是一个巨型天文仪器,它集观测天体,演示星像,准确报时等功能于一体,可以说所用到的各种技术和思路比基督教文明整体上领先了数百年不等…在当时是妥妥的黑科技。
而且苏颂还是个全才,又会文学,又当高官,又会天文学和工程学,还会医学…
似乎,只能说似乎,基督教文明在观察和思考“自然规律”上有优势,华夏文明在实用技术和社会管理上有优势。
当然,咱也只是闲聊,如此大的话题肯定不是那么容易讲明白的。
同时也并不太涉及到当今中国,毕竟时代变了,我们也秉承着“实用”的精神拼了老命去学习和研究西方那套文化的结构并且取长补短。
血的教训以及数百年的屈辱给华夏上了绝对无法忘记的一课,这种教训深入了整个民族的骨髓,相反似乎基督教文明的那一课还没到来。
话说我为什么开头先提宗教这个事儿呢,是因为宗教这个因素在基督教文明和华夏文明这两者之间互相产生了相当相当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从社会结构到文化传承,从教育模式到生活习惯,从思维方式到认知世界,无不左右着两个文明的发展历程。
自然,宗教绝对不是我们所关注的唯一因素,毕竟伊斯兰和佛教也是宗教,而他们的表现也很欠佳,其中绝对不乏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相当相当多的因素要去考量,比如地理,气候,资源,地缘政治,社会结构之类的,大家可以提出补充。
关于“两个文明”之间的比较,绝对不止触及到了一个人的某方面知识,而是知识体系。
我觉得很多评论的出发点其实是觉得我“拔高”了西方文明,“贬低”了华夏文明。
其实我还真没那个意思。
其实学问这个东西真的是永无止境,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当你想把“学问”这个东西去转化为对事物的正确认知甚至是决策,那么你所面临的东西一定是成体系的。
就比如,假如我们去探究中东各个国家,除了土耳其,为什么工业化程度远远不及我国。
其中有一个论调是,因为中东国家缺淡水。
淡水的缺乏直接导致农业成本的增加,极难实现人口的增长以扩大市场规模,进而更难实现不靠剥削外部国家而进行的工业化。
同时淡水本身也对工厂有影响,比如早期炼钢最好用淡水,海水对设备的侵蚀更大,进而隐形增加工厂成本。
啊,你看这种论调就需要你了解中东的气候以及地理了,同时你也得了解海水相比淡水到底会从多大程度上增加工业成本,你得了解了解工业设备,这一下就涉及到至少两个毫不相关的学科…
说到东西方文明,放在现在除了一些地理因素以外剩下的就是制度。
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刻舟求剑”和“管中窥豹”。
那很多人就爱说“哎呀我们国家的制度其实到现在都几千年没变啥啥的”,以此来论述我们本质上的管理方式是落后的。
那几千年前的人还吃猪肉呢,现在大家也在吃,你就能说这事儿是糟粕了?你别说,在早些年还真有人说猪肉不健康,哪哪都没有牛肉好。
既然提到了,咱就说这个“吃”。
那中国人均寿命的提升你们没看见啊?事实上猪肉确实脂肪含量比牛肉稍高,但这又有多致命呢?哪怕是有些营养元素不同,那某些营养元素就不能从其他饮食中摄取?笑了。
其实这个事儿根本不值得上纲上线,但就是有人大作文章。
本质上是那个时候大量的美分想要论述西方国家的各种习惯和制度都比咱们国家要好,自然蠢蛋占多数且说的毫无道理,但比较聪明的美分就擅长断章取义,你跟他谈实际他跟你谈理论,你跟他谈理论他跟你谈实际。
你想反驳美分,你跟他谈中国国情是没用的,你跟他谈美国国情才能把他的遮羞布撕下来。
那我们来谈谈有意思的。
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还选修了个营养课,记得快要final test的时候(小考叫quiz,大考叫test),老师似乎想给我们打开一下视野,于是给我们看了一个纪录片,这个美国人拍摄给美国人看的纪录片绝对打开了我的视野。
这个纪录片的主题是“大量美国人营养不良”。
其实在美国,大量的穷人实际上是买不起蔬菜和水果的(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你单从美国人的收入和蔬菜水果的价格来看其实还不至于完全买不起,但别忘了,美国的医疗花销大,同时如果你以一个底层家庭为单位而非单纯以个人,你就会发现问题更加严峻了。
底层人只能吃玉米,土豆,肉,牛奶这些,长此以往底层穷人非但缺乏各类蔬菜水果的营养,更致命的是会越来越胖,胖到影响身体健康,那胖到影响身体健康了可就又跟昂贵的医疗挂钩了…
其实单以美国的生产力和技术来看,总得来说它想实现中国的水果和蔬菜价格努努力是能做到的。
但是为什么它做不到呢?
因为它的制度和历史的惯性。
由于美国总体来说信奉自由市场,州的权限也较大,整体政治制度并不紧密,导致每次出现大的经济波动,政府很难全方面的直接干预。
在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出现后,出现了这样一种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场景…那就是食品价格的暴涨…这些并非是由于产量的问题,而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美国政府此时的思路颇为正常,那就是政府出钱救济穷人。
但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由于联邦政府对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的管控力不强,导致它真到燃眉之急的时候更多的是以跟大企业合作和货币的形式来救济穷人的,这样成本就会高。
在一场一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走上了一条想法清奇的路…
美国政府深刻的意识到,经济危机迟早还会到来,而自己必须要缩减救济灾民的成本,而真到了那个时候只能通过食品券和货币的形式救济,那该怎么办呢?
美国政府开始用货币的形式给大量农场做补贴,以补贴的形式诱导农场主们将原本生产水果蔬菜的农田铲掉,而是种植土豆,玉米,小麦,大豆,这种产量极高,同时价格低廉的作物。
那这些东西平时价格被打的太低,产能过剩咋整?那政府不是有补贴呢么。
人为的诱导市场,让粮食和蔬菜水果的价格拉的足够大。
这样人再穷,人也能买的起土豆,玉米,以及以大豆为饲料所衍生的牛奶和鸡蛋。
这下一石多鸟了,平时穷人也吃的起饭了,真到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也只用补贴一笔很少的钱,穷人就会自动选择土豆玉米这些便宜东西。
而这种政策直接刺激了速食品行业的崛起,食品公司变着法的制作这些基于土豆玉米大豆为原料的食物,本来穷人还会吃腻,现在也吃不腻了…
同时美国政府还发现了新的道路,由于农业效率大幅提高,它又可以大量朝其他国家出口这些基础作物…不单能赚取外汇,还能让其他国家的人口膨胀到其他国家负担不起的地步进而依赖上它所提供的粮食,进而控制他国的政治…
看看美利坚所控制的国家基本无一例外,都是如此,那日韩基本也是粮食和肉蛋奶便宜一些,瓜果蔬菜死贵…
实际上,美国在把本应供应自己国民的营养用来换取霸权了。
请问此时所谓的“三权分立可以最好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在哪?
你看待美国政治千万别觉得美国政客们不来硬的就是民主,他们早已适应了一种匪夷所思的骗术,不打你靠骗你可还行?骗术绝对高明。
玩起那格局小的弯弯绕,那人家绝对不比咱们差。
可苦的是什么人?苦的是老百姓。
而这个营养课的纪录片,所强调的一直是人为因素,甚至它都没有讲美国受什么制约才必须走上这条道路,可见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之间的信任到了什么程度…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往宏观层面来看,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利于中央化,包括什么电子支付,监控,人脸识别,AI这些,科技的发展将越来越利于本来就采取中央化策略的国家。
美国精英们深知这一点,但这个国家的基因就是多元化,基因就是反对中央化,那你说它得占多大劣势呢?
人类的科技发展最终会走向类似于魔兽争霸和星际争霸和红警那种战略游戏的状态,即政府可以调动国家内的全部资源与对手竞争,无数的单位,无数的工厂都可以时刻调控,时刻用于竞争。
以前那是没这科技水平。
那以美国的现实状况,可能200人口的兵和农民可能只能控制百分之50,剩下的100人口全在国内抗议呢。
美国下一步要走的路可能就是更大程度的分化精英和平民,让平民变得更加愚蠢可以被精英无情操作。
反观我国还在尽可能的开展人人平等的教育。
美国为什么怕中国?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条他们完全不能复制的道路,而我们却在不停的复制美国的科技。
有了德国和苏联,以及西方目前的前车之鉴,我国在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
一旦这种道路和意识形态开发成功,那美国将面临恐怖的全方位打击…
美国真正的精英已经在着手应对这种来自未来的潜在风险了,他们专注于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而非单纯阻止中国,不得不说特朗普整体上的收缩政策是有远见的,美国要尽可能的将手指握成拳头,复制二战时期美国借用日本和德国扰乱世界最后坐收渔翁之利的成功。
而美国的另一部分精英则是欺骗着美国民众可以依靠美国的全球布局阻止中国进而为自己谋私利。
两拨人都不傻,但第二拨人那是真的心狠啊,在第二拨人眼里压根没有“同胞”这两个字,他们只在乎权力,名誉,家族,顶多再包含个小圈子。
其实我的意思大家也能看出来了。
我只是想单纯的从不同角度来横向对比各个文明当时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看到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
我对咱们文明的看法其实很简单,在历史上看,我倾向于咱们的落后源自于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够多且压力大,没找到发展路径,但目前我们确确实实的看到了发展路径,且由于有核打击的能力又不会让外部压力变得那么大,自然就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
我们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登峰造极的民族,这点请坚信不疑。
你越了解清朝覆灭后的中国你越会觉得可怕,因为一连串的以弱胜强的操作几乎全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完美无缺和见缝插针,我们绝对不是在顺应历史潮流,而是人为的依据世界格局做出自我改变。
曾经我们不了解世界,自诩天朝,现在我们又再次进入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玩儿这套那咱中国是西方的祖宗。
但有时也得意识到: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我们也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以求最快的作出改变。
而这便是东西方文明,乃至这个世界从古到今的定理。
编辑于 2023-09-24 08:2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徐五先生 - 928 个点赞 👍
就是发展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亿年也不行,可以参考非洲部分族群,现在还是狩猎的生活
说个题外话,五千年的文化,大多数人觉得自豪,我反而觉得是糟粕,是枷锁,锁住了所有人
发布于 2023-07-26 09:0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好黄的狗总 - 8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武悼 - 6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逆实名用户 - 5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非洲鲸王 - 5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吃早饭 - 501 个点赞 👍
不能
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了,那真的就是在不断循环
直到被打开国门
然后打开国门之后
你为了找回脸面,又开始说什么“不被打开国门我们自己也能发展起来”
那之前几千年干什么去了?而且不是天天吹的都是之前几千年东方吊打西方么
人要有点脸
发布于 2023-07-03 13:44・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lll LLL - 497 个点赞 👍
不能,有个很好玩的发现。
就是通过挖掘墓葬,考古学家发现从战国到清末2000年,就说中国的普通人,其实应该叫中产毕竟真穷人也不下葬。
姑且算普通人吧。
结论是中国的普通人伪中产,从战国到清末生活水平一点提高也没有。
自己琢磨琢磨,这社会真有什么发展么?
—————
补充一下回答一下很多人反复问的问题:专家研究的是普通人不是王公贵族,虽然我觉得能下葬的古代人已经不算普通了。
还有专家这次主要研究死亡年龄,死亡原因,死前健康状况,压根就没研究陪葬品。所以问陪葬品和墓葬规格的知友可以歇歇了。
剩下的问题大家仔细爬楼,很多人都替我回答了。
编辑于 2023-07-13 17:5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ksks - 4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estfalen - 36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