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春秋战国的国内,虽然已经有一些数学(准确来讲是算术),也通晓一些计算,但没有普遍的定量讨论物理现象的习惯,也缺乏用定量的手段总结理论的习惯。
所以墨子的杠杆原理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叙述阶段,而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虽然看似是用大段文字进行描述,实际上只是没有使用近现代数学符号而已,本质上已经到了定量的阶段了。
详见 @芮欣雨Sap 的高赞:
为什么我们中学物理课本,只承认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的杠杆定理,而不认墨子的杠杆定理?春秋战国时期,国内可能已经独立发明出杆秤或者类似装置了,发明者们估计也是懂不少算术知识的,可惜当时就是没有总结出定量的理论的习惯。
某种意义上,古代国内一直缺乏把具体的手工业技术给理论化成“自然科学”的习惯。
至于关于杠杆原理,我只能说,人类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无意中发现杠杆原理并加以应用了,可能当时就有人类意识到杠杆原理这个东西。
到了两三千年前,其实有不少古文明对杠杆原理的应用到达了初步定量的阶段,只是还没理论化。
在东方,直到墨子,才从理论上总结出杠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