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方是伪史,《论平面图形的平衡》经过了不同语言的多次转译,历代波斯、阿拉伯数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增补、完善,16世纪文艺复兴又翻译回了希腊语,原件早已散佚:
《论平面图形的平衡》(On the equilibrium of planes)part I,II,原文为希腊文,在16世纪之前只有手抄本流传,16世纪出版有拉丁文本,1897年出版英文译本。讨论杠杆原理与图形的重心。
你有没有感觉,所谓“古希腊”的著作都太啰嗦了。古代的语言怎么会这么啰嗦,那个年代连像样的纸都没有,拿什么印这么多话?最大的可能,就是《论平面图形的平衡》的原文和《墨经》一样简洁,但是历经了多重语言的反复翻译,才形成如此啰嗦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翻译一下出师表,不用多了,就是翻译到日语再译回来,也会是这种感觉:
【当《出师表》翻译成日文之后再翻回来,萌了……-哔哩哔哩】 https://b23.tv/Bwf6sRE
当然,这只是假说,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为没人见过《论平面图形的平衡》的原文,甚至连后人对他进行翻译、注释、增补的历史也没有记录。
而我们的《墨经》传承有序,早在晋朝就有人为其做《墨辩注》,当然也面临过失传危机,最终只把《墨经》原文抢救回来了,《墨辩注》失传了。《墨经》只是课本,《墨辩注》是教辅材料,同时还需辅以历代墨者口耳相传的内容。
你以为的:
《论平面图形的平衡》=《墨经》
实际上:
《论平面图形的平衡》=《墨经》+《墨辩注》+历代墨者口耳相传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论平面图形的平衡》,更像是波斯、阿拉伯数学家作的《墨辩注》,而不是原文。
同理,亚里士多德也同样值得怀疑,他的“著作”太多了,他是乾隆吗?一个人写4万首诗。有人说,这是后世托名伪作,有部分著作是可能的;还有人说,是西方近代纯粹造假的,这就是无稽之谈了,西方没有那么强大的造假能力。
还是那句话,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最后那种可能性,即使再离谱,也最接近真相。亚里士多德不是乾隆,而是纪晓岚。亚里士多德根本不是那些著作的作者,而是编者、著者,他只是在亚历山大的支持下,收集、翻译、整理、编著了波斯帝国传承下来的各种书籍。
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可能焚书坑儒过,亚里士多德翻译完,就把波斯语原件都焚毁了、把波斯学者都杀死了。这就是为什么,即便亚历山大死后,波斯帝国的疆土上,依旧属于“希腊化时代”,因为波斯人想要学习自己祖先的知识,只能去希腊人的图书馆,学希腊语。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什么意思,就是赃物库。属于是“优良传统”了。
近代英国人也在努力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把别人的文明毁灭掉,把文物抢回大英博物馆,然后再斥责别人是野蛮人,别人的法律是野蛮的法律,掏个鸟蛋都得判十年,所以“文明的昂撒人”不需要遵循野蛮的法律,可以有治外法权。
如今的科研文献都是英语的,纪录片、百科、网络烂梗(比如乳法),都来自英语世界的。全球票房最高的100部电影,除了我们那几部,剩下90多部都是好莱坞或者跟好莱坞有关系。我们了解埃及,竟然要看《木乃伊1》、了解伊朗看《斯巴达300勇士》,埃及、伊朗人了解我们看《木乃伊3》,何其荒唐!
文官制度、辞典学,英国人把别人的好东西都学过去了,然后再把别人“客体化”。如今的中东,被西方塑造成了与基督文明相对的“他者”,早就忘记了祖先的辉煌。好在我们没有被彻底毁灭(尽管他们努力过),不然,茶叶、瓷器都算英国的了。
当然,这都是假说,因为他们做的很“干净”利落、不留痕迹、非常决绝。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不管是证实还是证伪,多做实际的研究总是好的,不能总是拾人牙慧,应该多跟伊朗、埃及等国直接交流,不能总看英文世界的二手文献、二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