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回答

高中从高一开始大量的刷题,能考上985、211吗?

安慕曦
19个点赞 👍

大量刷题对提高成绩可能有用, 但是比较低效!所以最后的结果还不一定.

刷题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要学会从错题中学习, 做到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绝大多数考试的成绩,都是由以下5个因素影响决定的, 刷题可以提高影响成绩的第3个因素( 熟练程度) 但如果要做到高效提高成绩, 还需要在其它因素上下功夫。

以数学为例:

多数数学老师给学生的建议是:你们应该把每一章节的数学问题分类,每一类问题找出其常见解法,然后通过题海战术熟悉这些解法,在考试时候做到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

但是这样教数学,数学不就变得和死记硬背一样了吗?也变的很无趣。

假如你研究了1000种类型的问题,记忆了1000种方法,那么当你遇到1001种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

把眼光放得长远些,难道我一辈子都只能解决老师教过的,参考书上介绍过的,我做过的问题吗?那些前所未见的问题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先定义以下什么是错题:

  • 做错的题(包括3种:粗心,概念不清,以及逻辑问题,这三者一定要严格区分开来)
  • 不会做的题
  • 做得慢,没有在规定时间做完的题

这些都是你的错题。

很多同学遇到错题,就扫一遍答案,看懂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或者即使抄到了错题本上,也没有仔细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更没有找到避免下次做错的方法。

  • 这样的学习,恕我直言,你是在浪费题目和时间!
  • 这样日积月累,你表面上很努力,不过只是在重复做无用功罢了。

据我的观察,很多同学很努力,但是他们的进步曲线是平的,如下图:

他们无非是不断地跌落在同样的坑里面吧了。

说得难听些,这个叫做伪勤奋

请记住: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之源!

我的一生最重要的原则,方法都是从错误(自己的+别人的)中学来的。

正如孟子所言,闻过而喜。(我现在还没有达到他的程度,出现问题我往往还是比较不爽的,达不到“喜”的程度)

那么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呢?我总结了以下反馈环

遇到错误,首先的就是要找原因。

若你做不出来,你要问自己:

  • 1. 为什么我做不出来,是数学思维(李泽宇三招TM)哪一点没有掌握好?
  • 2.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第三招吗?
  • 3. 我能够遮住答案,模仿老师的思维,把这一题用三种方法解出来吗?
  • 4. 我能用老师没说过的方法求解出来吗?

这样,你每一题就会得到进步。1题,2题…10题,100题,扎实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不就是你的囊中之物了吗?何愁考试考不好?

例如有的同学在变换: (x^2-1)/(x-1)

直接写:

(x^2-1)/(x-1)=x+1

这不是粗心,而是逻辑不清。你没有意识到你的变换不是充要变换,因为你舍去了一个限制条件( x\neq1 ),因此会出现增根

扩而广之,你要知道,天下间所有的题目只有两类,判断题(包括证明题)和求解题。而求解题是求满足某个条件的某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必须是这个条件的充要变化才无增根,无失根,是完美的解。如果你转化为其必要条件,例如上面的变化,那就记得要检验。

这样,你对这个错误才真正学到东西了!

那么做不出来,做得慢呢?

记住,看懂答案为什么是对的远远不够,关键是你要弄清楚下一次你要如何想,才能把这道题又快又对地做出来 – 即解题思维是什么。

做好从错误中学习,你的数学成绩(其它科目也类似)会可能会类似于下面这个图:

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要妄想突击可以成功。一定要熬过前面积累,量变的阶段,迎接最终质变的到来。

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惯性定律: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学习中、生活中惯性定律也发挥着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60分的同学往往累计了大量错误的习惯,例如:

1)学习习惯:看教材的时候和看小说一样浏览,没有精读每一个词,这样每个定理定义都学得模模糊糊,做题稍一变化就不会了。

2)解题习惯:很多同学养成了一套错误的解题习惯,上来就在想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有没有方法可以套。而不是去观察,分析这道题目,用数学思维灵活地解决。

要改变一个坏习惯一般来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甚至更久,并且中途还会反复。

例如很多60分的同学都有懒惰这个毛病,他们当中很多人尝试着改变,前三天真的很努力,到了第四天学了五个小时,就想休息会,去刷短视频,一刷几个小时过去了(本来只想刷个十几分钟的),第二天又刷,第三天又刷,第四天又回到过去的自己。这就是习惯的力量,除非自律性非常强的同学,否则不要想1,2个月就能改变自己。而60分的学生,有多少个自律性强的?

2. 补基础:如果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即使数学思维不怎么样,考到110分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只考到60分,那基础一定有很大的问题。

那么补基础花时间吗?能快速提高成绩吗?

我们举一个例子,例如一个高二的同学,正在学习导数。他发现题目不会做,书也看不太懂,原来是高一函数的知识没有学好。于是他花了3个星期好好复习了高一的函数,这对他下一次月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考的是导数,他只复习好了函数,导数的还有很多没学好,导数和函数综合起来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尽管他在进步,但这份进步不会立即反映在成绩上。

记住一句话:补基础必不可少,但这不会立即反映在成绩上,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补基础还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遗忘,例如三个月前你复习好了的函数,三个月后你发现忘了不少,这就需要不断的重复。

3. 补数学思维
假设你的学习习惯改了,基础也扎实了,就可以考到130了吗?还不行。你还需要数学思维(李泽宇三招®+化简)来解题,尤其是在题目越发灵活的今天。而数学思维的锻炼,需要你每一道题都去使用这四招,尤其是难题或者简单题的一题多解,去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把数学思维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需要时间,至少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4. 粗心
假设你学习习惯改好了,数学基础补好了,数学思维掌握了,你就可以考到130分了?还没有,你现在有了130,140的水平,但你未必考得了这个分数,为何?因为粗心。我们扶贫的班级,如果不加以特别的锻炼,每一个学生平均在粗心上要被扣掉20分。而粗心就是由错误的计算习惯,例如跳步,导致的。我专门有一个视频讲解如何避免粗心,这里就不在赘述。但这些计算的坏习惯和其它坏习惯一样,需要至少1个月的时间去纠正。

发布于 2023-07-06 20:28・IP 属地广东
本质教育李泽宇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