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76个

青年失业率首破 20%,国家统计局「将有针对性帮扶」,如何解决青年人就业难问题?

搜狐新闻
115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无非纾困资金往哪投放的问题,两条路径嘛,要么走老路(公共投资),要么尝试新路径(仿UBI)。

一说所谓“国家发力”就是走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现在基建对就业的拉动效率如何?

杨飞虎、晏朝飞(2018)认为,投资对就业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 当未达到第一门限值 0.813万元 / 人时,投资对就业增长为负相关效应;当跨过 0.813 万元 / 人时,投资对就 业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效应;当积累至第二门限值 3.965 万元 / 人时,投资对就业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下降,呈现明显收敛效应[1]
具体而言,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低于第一个门限值 0. 813 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 1% 的显著水平对就业增长产生负向影响,其弹性系数为 -0.317,即在其它变量不变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量将平均下降 0. 317 个 百分点,这应该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的落后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外流,从而形成对当地就业的挤 出效应。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跨过第一个门限值,低于第二个门限值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 就业呈现明显的正向效应,此时影响系数为 0. 219,即每提高 1% 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能够平均带 来 0.219%的就业增长。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跨过第二个门限值 3. 965 万元/人时,发现公共基 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呈现明显的收敛效应,影响系数由 0. 219 大幅下降至 0.033[2]

当然杨、晏两位老师是2018年做的研究,当时他们只能使用直到2015年的数据来下结论。

当时中国按照省域划分的投资门限是这样图景:

可见在2015年,中国已经有十个省级行政区的基建投资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了。

那么现状如何呢?

华尔街见闻、中泰证券的这篇分析[3]指出:

2019年,我国人均公共资本存量为2.14万美元,在160个样本国家中位列第37位,虽然低于发达国家均值(3.21万美元),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年,我国人均公共投资2214美元,在160个国家中位列第13位,高于发达国家均值(1798美元)。

但是中国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掌握了巨量资产也被计入公共资产之中,所以发达国家的公共资本均值可以被粗略代换为公共基础设施存量,但是中国不行。

没关系,国家统计局(2023)给我提供了新角度[4]

第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资潜力巨大。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所以还有很大的空间。

那么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基础设施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这里我们取下限)。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基建存量大约是:3.21/5≈0.64万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7,即便我们取汇率为6,中国的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也是3.84万人民币,这已经接近3.965万元的门限了。

仔细观察这5年的基本情况变化情况,还可以发现,相较于2003年到2015年之间仅相继出现了10个低投资效率低省级行政区的情况;从2015年到2019年间,大多数省份已经逼近了投资门限的临界点,这反映出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可推导出效率的降低。

真的还要继续债务投资驱动解决就业问题吗?

另一个方向是消费券驱动,晚上来更。

参考

  1. ^消费、投资、就业关联性研究 —兼析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
  2.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吗? ———基于面板双重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3.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6354
  4. ^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所以还有很大的空间 https://www.hangyan.co/charts/2540025563309933612
编辑于 2023-05-18 13:20・IP 属地安徽
库尔沃塔森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