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不动。
老规矩,讲概念先看定义,讲数据再看去向。
1
调整失业率里的失业是啥意思?
寻找工作而无法找到。
要知道,相较于GDP计算时的宽松,咱们这,对失业的定性是很严谨的。
具体标准:
近期有求职行为(3个月内)、没找到、如果有岗位可在2周内上岗,三条都符合才算失业。
所以是啥吧?
你是在读学生,不算在内,你准备考研考公,也不算在内(你没有求职行为)。
这都已经排除了一大批人了。
而且咱这还有一个灵活就业的大杀器。
比如说你去送个外卖,哪怕就送了一天,你就算是灵活就业了,或者我开了知乎,三年下来一共激烈给了我6块钱,也算就业了,亦或者我去打个短工,也不能说我失业了。
因为规定就是这么规定的。
调查前一周、为了获得报酬、有超过一小时工作的,就可以不计入失业。
用人话讲,就这么严谨的失业标准,还真不是你想失业就能失业的。
但就这么严格的失业数据,你一看,20.4%。
真,救不回来了。
2
由于这个数据过于离谱,所以其实你不用怀疑这里的真实性。
因为编数据也是要讲基本法的。
你可以编人均存款百万,那一看就是假的,但要是六亿人月入不足一千,那真的就没啥编的必要了。
这就是现实。
而且大家还要认识个事,不算到失业的灵活就业,实际也是占大多数的,比如说我本科毕业,不想工作,家里蹲一年,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你把这些人套进去,失业率是多少,我没信心猜。
这真不是我悲观,真是现实摆到这里了。
这个数据一出,现在互联网上讨论的那些东西都没了,什么内需不足,什么投资拉不动,又或者说宏观经济流转问题的。
都不是,就是单纯的就业问题。
年轻人的就业,反映的就是信心,因为你要知道,那些有经验的老人就业失业还不那么离谱。
毕竟专业技能在这摆着呢。
这些老人失业,一部分是需求萎缩,但更多的还是不能接受薪资倒退,你就说大厂P7,失业了,你说以前那种百万年薪的工作不好找,但要是低下头找个月入过万的工作行不行呢?
肯定行。
这些人找不到工作,是有后路的。
只要肯接受降薪,总归还是有降维打击机会的。
青年就业不一样,这个阶段,都是刚从学校出来,谁能有多少技术,谁会有多少经验,说白了,都是一张张白纸,要靠企业培养,要在社会锻炼,最后才能成才。
但现在,没企业愿意等他们了。
这反应的是啥?
整个市场信心开始溃败了,经济开始走悲观预期螺旋下降了。
3
而且你要知道一个事。
这个数据,还是经过市场优化的。
前两年的失业数据高,有锅可以甩,大不了就是甩疫情嘛,疫情下大家没办法正常开工,所以不招人,很正常。
而且是啥吧,你到个人身上,谁都害怕感染,所以大家不愿意出来干活,也正常。
但现在,2023年了,春暖花开了,理论上不存在这些问题。
没了疫情,限制都没了,原则上企业该出来大展身手了,这些人该出来找找工作了。
卒。
人是出来找工作了,但企业没影了。
企业不用人了,直接摆烂了,别扯那些有的没的了,就现在的规模,维持着不减人就算好的了,真没额外招人的动力了。
于是失业一下傻眼了。
而且这两年,拉就业的手段一点不少。
投资这块,基建项目都在上,就算负债高筑的地方,也是咬咬牙,想着把人收进来再说。
虽然大家不想打灰,但还是没逼到那份上。
真把人逼到那份上了,也只能是打灰了。
但现在,打灰的工作也不好找了。
做牛马的机会,都没了。
4
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什么吧?
这边存量还没解决,那边增量还在路上。
未来十年,还会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市场,每年保守估计,小一千万。
这些工作,你怎么提供?
真,提供不了。
市场没有消费了,人口都在萎靡,老龄化带来的必然是消费的萎靡,这些老人的钱,大部分会送给医院,愿意花到社会上的,少之又少。
客观点讲,几乎没有。
现在不是僧多肉少,而是什么吧?
有僧无肉。
就大家也别看着什么24岁-26岁失业率还行的样子就说什么形势大好。
好个勾吧。
你得这样想,这个年龄段毕业的人,都是啥人?
至少得是个硕士。
就像清华北大的存在就是让其他学校失业一样,硕士生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让本科生、大专生失业。
这个工作,以前硕士看不上,现在挤破头,还有本科生啥事吗?
没,滚。
压力是一层一层传导的。
5
面包和理想,得先有一个。
相反,如果你有工作的,不管现在工作多难干,薪资咋给,你就记住一句话。
别辞,别辞,别辞。
如果你家里没有家业等你去继承,那还是苦哈哈干着吧,我知道你干活很累,但是你相信我,没有活,你会更累。
别听那些人吹逼,说什么经济低迷就该出去闯闯,抄底。
你要记住,抄底是富豪干的人,你一个普通人,不被当作底被抄了就不错了。
照顾好自己。
唠嗑号:多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