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6个

如何看待中国学界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林先生
2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现在人文社科是以西方实际建立起的西方中心的理论体系。

很多人认为知识是中立的,其实不是的。人文社科当然具有客观性,但其中没有绝对中立的知识,越人文的越没有。“盗窃是错的”和“盗窃的对错需要看情况判断”,是完全两种观点,以前者为实践准则,和以后者为实践准则,所作出的行动是有差异的。只不过大众往往是实用主义的,一般不较真之间的区别。更有一些人认为不中立的知识压根不算知识,只是一种观点。这试图完全否认人文社科的客观性,自断双臂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西方中心的理论体系支配下,会发生很多问题。有些理论我们拿过来发现不完全适应我们的国情,比如教育中,哪些因素对孩子的成绩影响最大,在欧洲是家世、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水平,在中国影响力处于首位的是学校。这些理论仍然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等问题上发挥着作用,但已经不能简单地拿来解释主流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的解决方案拿过来(这就是目前和之前经常干的事),因为问题的相关要素不同。

这就导致中国社会中的有些现象,尤其是独有的现象,没有一个适切的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这背后有两点:一、通解已经被否定了,或者说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了,虽然已经有一套基本无争议的价值体系,但实现方式是多元的。民主自由这些概念都是好东西,但怎么才能民主,怎么才能自由是要依国情而定的。俄国和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二、所有社会理论都是从具体历史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它的极强解释力仅限于特定条件。而中国就单单这个人口和历史就是史无前例。

经常学者把国外理论拿过来做个研究,发现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有道理,有助于认识现实,但没有有力到改造现实。

现在是,这个需求是合理的,思路是对的,符合发展方向的,但目前高等教育腐朽的学术建设满足不了这个需求。目前两大问题,一是学者不谋求建构理论,也不改造社会,就想混口饭吃,一个两个就算了,它是一个普遍情况。二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不够扎实,绝大多数学者能力满足不了将理论中国化、甚至建立独立学派的需要。

发布于 2023-05-20 12:26・IP 属地甘肃
hhh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