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说过,大学里我最瞧不上的一种老师,就是那种怂老师。
比如说有一位老师,每次都在课堂上胡说八道,要把政府、军队、国家等骂一遍,而且讲的东西与规定的课堂内容几乎没有关系。
终于,有一次有学生受不了了,把他讲课的东西发到了网上。然后,这老师就说学生良心大大滴坏了。
再后来,有学生跟教务处反馈,说这老师讲的东西与课程没有任何关系,请让老师按课程规定来讲。
结果,这个老师下一节课立刻就老老实实讲专业课的内容了。
在这些事件里,学生都没有举报行为,学生的一致诉求是让老师不要在中国文学史课堂上扯为什么制度原因决定了中国的军事力量比以色列差得远。
我为什么说我瞧不上这种怂老师,因为抛开有些人的确就是在胡说八道不谈,单单就说这些人的心理,他们在课堂上一开始想讲什么讲什么,但是一旦知道自己讲的东西被人放到网上,立刻就会觉得是有人在“举报”。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自己心里也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公开讲的,尤其是不能在专业课的课堂上讲。
但在人人都有手机的当下,学生拍照、录像、发自媒体,你管得着么?学生就算发了,你知道是谁发的么?
所以,无论是我自己上课,还是我为别人提一些建议的时候,我都认为,如果你觉得你所讲的东西不适合在公共媒体上发表,那么你也不应该在课堂、演出、团建等等活动上讲——因为在本质上,这些行为面向的都是公共群体,或者说这些都是“公共活动”,性质上并没有区别。
而如果你真认为自己讲的东西没有问题,那么大家都是成年人,被人爆了就不要怂。
讲的时候慷慨激昂,一被爆就销声匿迹,这反而让人看不起。
我之前说过郭德纲的例子,从2000年初到现在,郭德纲的相声几乎每一场都有人录,郭德纲也从不阻止观众录像。但无论是在小园子演出还是万人场馆,郭德纲讲都是很稳的。虽然,德云社的确有一些青年演员出过一些事,但整体上郭德纲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并不表示我赞同无底线的举报。假如是在非公开场合,比如朋友聚餐、团队开会等等场景中,一些话说了也就说了,本身这些也是不公开的。如果因此而举报,那的确不怎么地道。遇到这种人,骂几句倒也无妨。
而退一步来讲,即便观众不说什么,可商业竞争里,同行是冤家。你防得住观众,你能防得住故意找茬的同行?那些人挑起毛病来,可比普通观众难缠的多了。
也不要说国内如何任何,美国大学课堂、脱口秀等事情上,被举报的事情也不少。某某教授在课堂上侮辱黑人遭处分之类的事情,随便搜一搜新闻也能搜到。
脱口秀演出是商业行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外,商业活动要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这应该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中国企业出了国,也是一样的要求。
就算对演员的职业道德没有任何要求,但既然是商业,风险意识总该有吧?这点意识都没有,那不得三天两头被竞对找事?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我的观点,我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区分“私人”与“公共”的能力,朋友聊天、亲友聚会这些都是私人行为,动辄举报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工作”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公共行为,你是在面对不特定的对象进行服务来换取自己的收入,那么既然是公共行为,无论你是在两三个人的课堂上还是几万人的活动上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符合社会公共规范的要求。千万不要有“我就是在小剧场演出,你们为啥要把话传出去”这种想法,因为“小剧场”本质上也是一个浓缩的公共空间——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规章制度中非常降调“工作场合应当如何如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