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比亚迪长沙工厂现「批量辞职」,有员工收到「本月离职名额已满」答复,具体情况如何?

财联社连线
221个点赞 👍

谢邀。

估计是淡季产能过剩,导致工人收入降低。


低基础工资+加班费,这是制造业的常态。

本土厂除了头部大厂,基本都是地方最低工资+每月100小时以上加班(典型的月休4天)来发工资。

所以看上去工人也有月薪五六千甚至七八千,但一半以上的收入是加班费。

因此当工厂砍用工量时,工人工资很容易降到每月2000元以下。再扣掉宿舍管理费和食堂伙食,这班可能就白上了。

照财联社的报道,比亚迪雨花工厂的基本工资是1950元。

于是就有了个很黑色的对比:城里人有体面就业的,心忧加班;在流水线上机械重复劳动的,心忧不加班。

在产能淡季时,不少工人会选择转去送外卖送快递(车可以向站点租)。这种计件劳务连兜底工资都没有,但毕竟每月能有个4000元左右。

这是流水线园区的“季节性劳动力析出”。很多老哥进厂前都会问押多久工资,就是关注切换的灵活性。


至于比亚迪,估计是遇到了淡季库存增多。

首先,按乘联会的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环比下降3.6%。

同比高增长是因为去年基数低。去年4月由于管控,环比下降了38.3%。

4月的环比下降会直接影响产能预期,控制用工量。

其次,比亚迪的经销商库存可能在走高。

汽车行业和中前期手机行业很像:一大部分货都出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出给消费者。

所以厂商的总出货量不等于实际销量,里面夹了一块经销商库存。

今年1至3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分别为15.13万、19.37万、20.71万辆;

而同期的上保险量分别为11.8万、14.6万、18.3万辆。

这里面有10万辆的差距,很可能就是经销商库存。

最后,比亚迪这两年一直在扩产。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构建固定资产投入就有361亿元。去年是冲刺200万辆,今年是冲400万辆。

现在比亚迪国内10个生产基地,产能规划已经过400万辆;海外泰国刚落,越南巴西也在准备,明年产能过600万也不算惊奇。

大环境放缓、经销商库存增多、总产能还在增长,这时候回调用工量,属于合理的避险运营。


但工人就难受了。

这是工业化的必然特征:工业是个资本增密的持续过程,很多钱投进去,需要很长的稳定交易周期才能收回。

而且投进去的钱难以调整。都变成土地/设备/物料/基建了,不好调。

所以本能反应都是压人工,特别是压基本人工支出,尽可能使人工成本能够灵活跟随订单变化。

于是制造企业天然反抗最低工资(我指的是欧美经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石,但工业化确实也是挤压人性的,这是一体两面。


这块想改善,可行的就是政府介入,用强制力保障相对高点的最低工资。

我知道咱这有国情在,但我觉得比亚迪这类新三样的标杆企业,应该有余力做点改善。

哪怕是把部分政府投资转化为劳工补贴,也行,反正今年就是花钱买就业。

一方面是常规好处,例如增加消费能力和总就业量;

另一方面是产业升级。当人的刚性成本上升,企业会有动力转向压榨机器、工序改良、管理效率,最后反而能形成产业升级。

总之,在国内一直靠低基础工资+加班,等劳动力总量明显下降开始倒逼成本时,又跑去东南亚。

站在厂商角度,这个方法肯定赚;但站在国内就业角度,这很容易复刻老美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空心化。

汽车制造是民用工业的一顶桂冠,应当在这个产业里摸索出更良性的生产和分配模式,而不是把人口红利的老病带下去。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发布于 2023-05-10 12:56・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王子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