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很简单:
相信市场,别搞爹味,不能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最近体制内的朋友跟我聊起了淄博这个事,当事人表示很羡慕,因为照着淄博这个发展趋势,淄博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能吃到淄博红利,晋升就有了政绩打底,他就想问问我的看法是什么。
如果我是想渲染一波情绪,我大可以说淄博爆火是因为土地财政遇冷,逼迫地方政府去转型了巴拉巴拉之类没营养的话。
但我要说的是,淄博大火跟财政问题关系不大,纯粹就是一个简单的爆款思维,只不过区别的点在于,有人能把爆款做起来,有人做不起来。
如果你硬要说,不妨说是市场化打败了官僚主义
01
接触过宣传口的朋友都清楚一个事:
当下体制内宣传口这套体系,陈旧的厉害,而且针对性很差,你看到的宣传口,各种的高大上,遣词造句都往政治立场靠,集中突出一个政治站位,而且形式上看起来也挺新。
微博、微信公众号,都有,更新也不差,排版什么的,也有领导会看,会审核,但你要说日常阅读,除了招聘信息有人关注,其余都是报道领导活动的。
以领导为导向的宣传,起不来的。
这种新闻,除了体制内这个单位的人会看上一看,其余人都是不会看的,整个宣传口,都充斥着这种“领导导向,僵化模板”的气息。
但现实世界里的宣传已经卷成花了。
去大公司的宣传口看看就好了,如果是品类宣传,市场调研,选人,选话题,这些操作都是一系列走下去的,热度的迭代,都是一套接一套的。
当然,即使是这种玩法,最终能走出来的爆款,也很少,但营销就是这样,我知道我花的一半钱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哪一半是浪费的。
体制内的问题就在于,那些有话语权决定宣传口的领导,年龄都大了,而且比起宣传宏观,他更愿意把资源聚焦到自己身上。
我知道的一个宣传口领导,一把手,他知道抖音,也清楚微博,也不是不了解公众号的玩法,也有调动资源的权力,但他,对互联网的玩法基本是不熟悉的。
他能想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亲自下场,当个演员,去宣传宣传地方项目,这都算是很有见地的领导了。
但问题在于什么?
他这样做,依旧是起不到效果的。
因为他的对手,太强了,他的对手,是小红书,是知乎,是抖音,是B站这些公司以及个人博主,你不足够出位,根本就赢不了这些人。
这些大公司或者大博主,都至少做过一个或两个爆款,他们有爆款经验,但是体制内宣传口,没有爆款经验,他们还是僵化的那套体系,就希望人民群众去了解这些。
玩法本身就错了。
02
这次淄博大火,是互联网营销一次胜利。
网上都说是政通人和这些的,但其实这个玩法,在互联网平台上,是很常规的一次爆款打法,跟政通人和关系没那么大。
淄博烧烤火了,我就多做投放,多做通稿,多公关,然后用各种事例来触发关键词,最后再宏观检测热度。
不要等到热度下了再制造新闻,而是在热度还有的情况下持续性的重拳出击,把流量做成存量,这个热度,要想办法持续保持一个月。
要制造热点,要制造流量,要配合。
看到这儿大家会想,淄博人家是自然流量,都是自来水,但实际爆款的玩法恰恰是这样的,我刚开始只有靠我的通稿把人搞火了,那些自媒体才会来蹭流量,才会来锦上添花。
说白了,谁赢,大家跟谁。
刘畊宏、王心凌都是这套玩法,但问题在于政府一般很难有这种玩法,因为这种玩法,一方面取决于运气,另一方面取决于领导会不会玩,还有一方面,取决于玩法。
现在宣传城市的东西,都偏虚。
比如我是一个旅游城市,我肯定想宣传的是景点,美,这块的,但是对于公众来说,美这个东西,太抽象了,吃不到摸不着,不接地气,而且说实话,美离消费太远了。
不同人对美的定义也不一样,以景点为核心的宣传,很难有成效,但绝大多数的地方宣传,还是停留在景点上。
但淄博,这次,就不一样,一套组合拳下来,烧烤定位就打成了,领导们的想法就跟上了,但淄博同时又是很难复制的。
能选取的品类就那些个,人家用了烧烤,人家用了螺蛳粉,你就没有可用的点了,而且再一个点是,不是所有领导都能把流量给玩明白的。
你得有水军,你得有配合,还得尊重市场,而且政府出位,很多东西会很自然地自带爹味,如何把爹味消除,也很重要。
而且,还不能有负面。
03
淄博在处理负面信息的做法是教科书级别的。
一个拉民意,把负面和担当联系在一起,民众吃这个,另一个是利益,庞大的人流对各个方面都是利益,所有淄博的官员和民众还有商家都能吃到这个红利,而将这个东西绑起来的,起初是宣传口,后期就是城市管理了
这是很厉害的一点。
很多博主能抓住流量,但存不下来,因为他们没有从这个流量中得到最重要的一个东西:
定位。
刘畊宏的流量,现在没以前好了,但健身领域,他的名头打响了,这就够了,他以后再落寞,也能稳稳吃健身的流量,基本盘有了。
王心凌这块就做的很差,你现在也不知道她到底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她擅长是什么,她没有靠流量在一个赛道上占据位置,所以流量过去了就过去了
你给人留不留得下印象不重要,你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重要。
这是核心,你要靠流量打造的,不是商业,而是一次名片,这个名片的定义下,你就站住位了,就是长久了。
淄博,烧烤,政通人和,这些占住了,五一之后,淄博烧烤的热度肯定会下来,但这不要紧,因为只要扛过了这波,淄博的名片就打响了。
整个宣传的周期,就完成了。
然后等明年,继续按着淄博烧烤的热度延续就好了,这样搞上几波,流量池自然就稳下来了,这整个的操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营销玩法。
04
淄博这次的做法,不像是政府,而是一个企业,一个自媒体。
这就是最核心的点。
你看上去淄博是政府,不,淄博现在实际是一个披着政府外衣的商业公司,这是很特殊的一点,这才是他大火的原因。
尊重市场、尊重民众、没有爹味。
很商业,很市场,没有官僚主义,或者说官僚主义的成色在上级的压制下变得很淡。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能让所有人都自愿参与淄博的大热。
就体制内的朋友常常会有这种感受:
我干的活,没人关心,也没人看,我和领导都知道,这个活干出来,就是无效的,所以你指望这种活能有多少动力呢?
你写个宣传稿,结果是宣传领导的,你自己发出去都不会看,就不会有成就感。
很多时候不是体制内不想干活,而是大家从心底里觉得,自己干的这个活,没有意义,而且这种没有意义,不是体制外评价,而是大家发自内心觉得这是无用功。
我写个领导的宣传稿,搞点活动策划,我明知道是无效的,大家都提不起来劲。
说白了,大家都烦官僚主义。
但淄博不一样,淄博模式,给所有人了一个模板,给所有人一个信念:
我干这个事,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能让城市越来越好的。
这种反馈只要给到了,或者说这种预期只要给到,所有人的精气神是不一样的,甚至哪怕你不给钱,也是OK的,因为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到老了,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我为淄博做了事,我为家乡奋了斗,我为淄博老百姓提高了收入。
这就是市场化和官僚主义的根本区别。
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你知道你为了什么,你知道你能做什么。
公道自在人心。
领导画的饼,吃多了会腻,但大家能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没人会觉得辛苦。
说白了。
这个时代,大家不怕努力,大家怕的是,明知道是无用功,还要去假装努力。
唠嗑号:多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