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中国从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吃饱饭?

时光本来如此

从匈奴到苏俄,北方“敲诈集团”使中国人吃不饱饭,

正常朝代,都是丰衣足食的。

一、周朝的农民

1、国家分给土地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2、泰山妇人开荒

《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读:周朝没有土地规划局、没有非法建筑概念。穷人自己开荒、自己盖房。孔子抱怨这种制度是苛政,要求“无苛”。

3、孟子说农民常态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苏轼做了四年农民,从一无所有到小康

《黄州八首》叙:“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於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而叹,乃作是诗,自愍(悯)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第一首,“拓荒”。

瓦砾颓垣,荒草丛生、干旱贫瘠,苏轼累到扛不住了,放下农具望垄兴叹,幻想着家里的米仓何时才能装满丰收的粮食。

第四首,“许米”。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意思是说,公务员工资、发的是陈米,不如农民、吃的是新米。

第六首,“栽橘”,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第七首,“交友”

稻米、小麦、水果、鱼塘,都已经丰饶。

苏轼在黄期间交往最密切的三位友邻——潘(彦明)、郭遘([gòu]兴宗)和古耕,经常一起饮酒。

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共四年。养活妻子、小妾、四个子女。

购买“临膏”公寓,建造了乡村别墅“雪堂”。

自己购买了“泛舟赤壁”的船,码头。

《赤壁》说,他家中还常备了美酒,经常有钱请客了。

解读:宋朝没有土地规划局、没有非法建概念。穷人自己开荒、自己盖房。

三、清朝的农民

1、秦岭荒山的旺族

这个案例,摘录陕西安地方历史学家王晓群教授《探寻子午道》:

“柳家堡位于宁陕县龙王镇的池河畔。

“清初年间,安徽柳氏兄弟看上龙王镇这块土地的自然环境,决定久居于此。

“在山坡上开垦出数百亩良田。梯田成行,桑麻满山。柳家人很快成为富甲一方旺族。开驿站、办私塾、建庙宇,影响整个池河流域。”

解读:没有土地规划局、没有非法建筑概念。穷人自己开荒、自己盖房。

2、自由开荒的政策

康熙二十二年(1683)诏:

“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经垦熟,不许原主复问。”

雍正六年(1728)规定:

每户酌给定额水田三十亩、旱地五十亩,官给牛、工具、种子、口粮。

水、旱田地,分别三年、五年后征税。

雍正元年(1723)诏:

“各省凡有可耕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至升科之例,水田仍以六年起科,旱田以十年起科,著为定例。”

康熙四十八年(1709),警告四川巡抚年羹尧:

“为巡抚者,若一到任,即欲清丈田亩,增加钱粮,即不得民心矣!……尔须使百姓相安,钱粮以渐次清查也。此为四川第一要事。”

3、涂功亮案例

乾隆二年(1737),湖北武昌府蒲圻人涂功亮一家,在原籍“食指繁地窄,岁获不足以赡子蓄”,携子开盛奔赴四川,在云阳盘石插占为业,后发达成为豪门巨族。

4、神户大学文学部教授森纪子《清代四川的移民活动》:

(1)曾毓琏,湖南临湘人,捡别人扔在门外的豆秸,筛到五升余粒,换了几亩荒地。他白天佣工,夜里开荒种瓜,随后将数年间所积得十余石瓜种,运至湖南贩卖,再把湖南的土产带回四川,以高价卖出。十年后,曾氏已有数十亩农田和数十处宅邸,成为(云阳)县北的大姓。

(2) 彭光圭,湖北大冶人。卖膏圜、寒具为业。后因疏浚池塘,渐时殷阜。其后购得田产阡陌连数县,收谷达万石之多。后世代习弓马,于武科供职者居多,成为(云阳)县西南部的头号大姓。

(3)“佃有余利久,亦买田作富人,而为佃如故,他农百计营夺,固不可动,数世相安,视同己产……”(《云阳县志》)

(4)“滨江两岸,土宜种蔗,熬炼成糖,运销各地。父老相传,明代无有,清初粤人迁来者众,始由故乡携种来蜀,百年迁衍,遂为大宗。县中富室之户,多以制糖起家。”(民国《南溪县志》)

(5)“卢牟字晋三,原籍福建汀州,道光中随父来县,时县中商务正蕃,凡客藉皆获利, 卢氏兼营烟糖两店,大有所蓄。皆寄闽买田宅,而在县更缔姻娅,后随留不去云,牟性开敏弘绰,广交游,上达嘉、叙、泸、渝、及资内诸县,烟糖两业,皆有乡人交贸,声气呼应,利率自倍……”

四、民国案例

1、韩素音家族

“由广东行商来蜀,经营花板及丝烟,为高赀富人”‘。

2、我的先祖

20年代,江西水灾,高祖父夫妇挑着简单行李来到视频中的杨厂小定居。

民国政府开荒自由,谁开荒、土地就是谁的。

他们在杨厂修养生息,生活富裕起来,陆续生下13兄妹。其中一个是我祖父。

姑婆是老幺,妹妹。临近解放时,她家花钱买了个保长。

祖父应该读过书。我小时候见过他许多藏书。如《五虎平》《诸葛亮》 。

他能骑着水牛渡长江。临近解放时,他买了100多亩地,还有“淘金船”。我1979年考上大学,祖父拿出来很多地契,让我问问政府,他看报纸、上海政府归还了资本家的房子,他的土地也是交给政府的、是否可以归还。

他有过派克钢笔,不知道是土改时交了还是被人骗了。

我小时候得到过他的银器,项圈、脚圈之类。

解读:没有土地规划局、没有非法建筑概念。穷人自己开荒、自己盖房。

发布于 2024-05-01 11:49・IP 属地四川
真史搬运工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