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我都是为了你才……”这样的家庭教育可取吗?

六等星
2个点赞 👍

不用问呀,肯定不可取呀,不仅不可取,还应该被广大家长同志们摒弃,远抬深埋,永远不要让这种思想抬头。这种思想,直观来看,赤裸裸的PUA,完全洗脑。深入来看,完全是家长甩锅,简直是妥妥的反人类家庭教育观念。

这样的表达,所谓的“都是为了你……”,究竟为什么这么害人呢,大家虽然知道是PUA,但是可能不太了解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里高度概括一下吧,这种表达,主要是在家长没有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式的时候,希望借用孩子自己的耻辱感和负罪感,以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为代价,完成所谓的教育任务。说穿了,这种教育,完全是为了家长自己。

在这种表达面前,绝大多数孩子可能会感到尴尬和难堪,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暗示他们需要对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行为或情感负责。这种表达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和需求是一个负担,他们需要为父母的行为或情感负责,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羞耻感。

孩子还会感到内疚和愧疚,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暗示他们的需求或行为导致了父母或其他人的负担或痛苦。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是罪魁祸首,需要为别人的感受和行为负责,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负罪感。

孩子还会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暗示他们需要为父母或其他人的行为或情感负责。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责任感

绝大多数成年人的人格障碍,都是因为这种长时间持续的羞耻感家庭教育造成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形成是通过早期的童年经验塑造的,这些经验包括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情绪以及如何与周围的人互动等。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形成心理防御机制来处理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心理防御机制可能有利于个体的适应和保护,但也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人格障碍。

羞耻感可以是一种早期的内在体验,这可能是由于童年时期经历的一些负面事件,如受到体罚、被训斥或者被忽视等,这些事件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缺陷的或者不值得爱的。这种内在体验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基于羞耻感的个性特质,比如极度依赖、回避、偏执、自闭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在体验会影响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个性发展,这可能会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另外,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提到了“固着”(fixation)这个概念。固着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发展阶段上的发展停滞或者无法正常转化。羞耻感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某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固着,无法正常发展。

因此说,这种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希望这种思想尽快消失,越快越好。

发布于 2023-04-17 07:56・IP 属地美国
具微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