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矛盾古已有之,而这个古就是清朝,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有以下文字。

清朝的江南,还是知乎人说的“吴越”、“南宋”,“百越”其实指的就是汉人,以及汉族文化。
在永嘉南渡和建炎南渡之后,不管如何,汉人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南人,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的。
这点大清皇帝也是承认的,清朝为了建立自己的合法性,承认了南宋作为正统。
至于所谓的“民族主义就是扩张”、“皇汉就是扩张”,这点在大清的合法性论述里也是有的。

这套论述显然跟汉人关系不大。
但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只可惜北宋文人的观点最接近他们的观念。
他们依然会称呼他们的反对者为“皇宋”。
不过这么看来,到底谁是皇宋?
而另一方面,清朝皇帝也通过“效法汉唐”来构建他们的“大一统观”,包括曲解公羊,通过“王者必改制”来建构自己的合法性。
但实际上呢,《春秋繁露》里就有以下文本。
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是故三代必居中国,法天奉本,执端要以统天下。——《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这两点其实说明,三统之变并不能使外人成为中国,依然是中国内部的事情,即使采取了这个说法,你依然要证明自己是中国。
至于中国的证明方法,可以参考这个文章。
解读公羊传 第二章 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 - 周官学社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693165
另外,即使以改制为标准,清朝也是说不通的。
“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天,易姓更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故业,而无有所改,是与继前王而王者无以别。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今天大显己,物袭所代,而率与同,则不显不明,非天志,故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春秋繁露.楚庄王》
而所谓的有改制之名,可以参考以下:
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时正白统,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5),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文王受命而王,应天变殷作周号,时正赤统,亲殷故夏,绌虞谓之帝舜,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以为九皇,作宫邑于丰,名相官曰宰),作《武乐》,制文礼以奉天。武王受命,作宫邑于鄗,制爵五等,作《象乐》,继文以奉天。周公辅成王受命,作宫邑于洛阳,成文、武之制,作《汋乐》以奉天。
正白统奈何?曰:正白统者,历正日月朔于虚,斗建丑。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故朝正服白,首服藻白,正路舆质白,马白,大节、绶、帻尚白,旗白,大宝玉白,郊牲白,牺牲角茧。冠于堂,昏礼逆于堂,丧事殡于楹柱之间。祭牲白牡,荐尚肺,乐器白质,法不刑有身怀任,是月不杀。听朔废刑发德,具存二王之后也。亲黑统,故日分鸣晨,鸣晨朝正。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其实说白了,带清剃发易服,最多易服是能稍微说得通的(其实也说不通,因为正服色是指正官员的服色),剃发是绝对不可的。
所以说我劝有些人最好好好读读汉族的经典,省的变成汉皮皇突。
编辑于 2023-04-11 09:50・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