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突破性的技术总是最先发生在西方?
近的如 chatgpt,远的如 iPhone 、移动互联网技术,就连华为的5G技术突破也并非发生在中国大陆本土。这些革命性技术为什么总是最先发生在美西方呢?
- 85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美国宁可倒退至北韩化保住蓝色江山代代传,也不愿承担自身瓦解的风险去跟上时代洪流、拥抱变革。
这是美国自古希腊到英国到现在几千年的内陆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决定的。
它在未来一次又一次的被外界先进文明打破的命运也是同样注定的。
有兴趣可以读读《“美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发布于 2023-04-11 14:2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伊蕾娜Sama - 57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社会福利兜底能力差,这个是根本。我印象里18年以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劝退创业,这确实是金玉良言。因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创业失败了就万劫不复了,损失一大笔钱是轻的,重则背上债务卖房卖车妻离子散,成为老赖一辈子不得翻身。美国最少有个完善的个人破产制度,躺平了也过的还不错。
姚明当年要去NBA发展,篮协表示要去可以但是要上交工资的50%给篮协,给出的理由是姚明是篮协培养的人才,这钱要上交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姚明最终答应了,蓝协放行了。
而另一个更早些的篮球名将没答应,所以失去国家队资格还被封杀,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是谁,没错,就是王治郅。
篮协答应了姚明去NBA发展,可篮协又要求NBA在中国建一座体育馆,老外的钱哪能那么好拿,就这样一直僵着,最后还是姚明,说要是不给他去NBA发展他这辈子不打球了,篮协这才不得不妥协。
姚明在NBA8年赚了9304万美元,篮协具体拿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是官本位,从古到今无数次证明了在这里有钱没用,权力比金钱有效的多。而且权力私用最大的优势就是东西不是自己的给出去不心疼。之前有个问题阿里P7和处级干部选哪个,现在应该没有这种疑问了。
中芯国际首席技术官梁孟松,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带领团队接连攻克28nm,7nm等技术难关。
结果就在2020年这个关键节点,上面的某个大佬为了将芯片科研成果占为己有,直接把梁孟松的死对头蒋尚义空降到管理层,以此牵制梁孟松。
这要换作是古代,梁孟松估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现在梁孟松可以跑啊,他之前是台积电的技术总管,是三星芯片的首席技术官,他可以去英特尔,可以去英伟达,还可以去ARM。
于是他直接一封辞职信发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估计整他的人也没想到,这人居然这么直……
一个足以改变中国芯片格局的天才,就这样被某些人利用,玩弄于权谋之间。
梁孟松尚且出名,可以靠舆论支撑,那么我们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他们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呢?会不会寒了心,会不会想润出去?
梁孟松在辞职信这样写道“我来到大陆,本来就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只是单纯地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
一个在国外拿着几亿年薪的技术大拿,在国内才拿几百万年薪,还要被这样整,换作是谁,都要寒心吧。。。
三、公平性差,这个和二是有很大关联的,因为权力可以私用就会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竞争对手…比如去年成立三天就接到了上海检测的公司,还有那个送猪乳房的公司都注销了还能接到这个大的政府采购。萝卜标太多了。包括政策扶持,创业资金补助等等都充满了干扰。
还记得张小平么?
因为他离职这事,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再给大家讲一个真事。就是2018年的张小平事件。
张小平在我国航天601所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属于所里的底层员工,年薪12万一年。后来觉得工资低,就想辞职,领导是想也没想就批了,也没有任何挽留。
于是小平就跳槽去了民企,年薪那是百万起步。
但这件事情可没有完,601所发现小平走后,是处处都出问题,简直是无法推进工作。
于是这601所就厚着脸皮发了个公文,让小平回来。
这公文里提到,小平是我国登月工程的灵魂人物掌握了我国极其重要的核心技术。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这么一个重要的技术如此牛X的人物。在601所里面,却只是一个底层员工,个能解决我国登月工程的大神拿到的工资,可能还没有一个办公室的小白领高。
2018年小平离开之后,2020年3月16号我国的长征七号,发射任务失败,4月19号长征三号卫星发射再次失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火箭发射接连出现两次发射失误。这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两次火箭发射的发动机正是航天601所设计的。
是不是很讽刺?所以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底层都在干活干实事,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那底层员工上面的人,理应技术更厉害。
毕竟科研肯定是要以结果论排名的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的科研被很多其他的东西绑架了。四、政策不稳定,过去三年倒下了多少人相信大家都有数。再比如有名的新东方,教培做的好好的突然不让干了,解散了全国十多万员工,转战直播两年刚有点起色,教培又能干了……,做小买卖的干的好好的突然来了城管让你把花了大价钱做的招牌换了,因为要街道统一……,做电影的投了上亿拍了个盗墓电影不让上映了……这类的事情太多了。
五、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多数富豪的财富来源科技含量都不高,整体商业风气也属于重视市场销售,轻视科技研发。包括我本人的口头禅也基本上是技术不是问题,主要是成本高低,惭愧惭愧……(可能因为大家默认真有新技术研发出来了,也有办法把技术弄回来吧?),导致对科技尤其是硬科技的投资和投入不足,后来的创业者也缺少科技创业的成功榜样。这些导致了绝大部分的人压根就不敢抬头看月亮,只能低头找六便士,甚至只要敢抬头你兜里的便士都容易被掏走。
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删了40%,不然太敏感了过不了审,想看完整版的可以加我私人号:YV8199
这篇答案太过露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吗,也欢迎大家收看我这些年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相信一定对你有帮助~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江湖生存指南】,免费分享给你我写的《绝密人性天书72卷》、《江湖潜规则》全都是总结好的干货。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关注我,带你看透这个操蛋的世界~发布于 2023-12-23 15:2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江湖扫地僧 - 4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伍亦勤 - 18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小时候蹲院门口看蚂蚁打仗,两窝蚂蚁打的你死我活难解难分,看久了突然觉得没了趣,便一壶开水下去“解决争端”,然后屁股一拍回屋吃饭去了
两个“蚂蚁帝国”的爱恨纠缠,在我眼里不过是打发时间的过家家 同样的,站在宇宙尺度上看,人类的政治和权力也只是浩如烟海的宇宙中一个幼小文明的可笑过家家而已
宇宙的终极力量是客观规律,而不是政治权力,如果认识不到这点,那我们跟蚂蚁其实没有区别
现在有的文明已经认识到这点,逐渐开始走上限制权力,让政治权力作为服务者为科学,为社会服务的道路 虽然路还很远,但至少人家已经在路上了
而有的文明,几千年了一点逼长进没有,还在沉迷于过家家
编辑于 2023-12-22 15:3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陳雁回 - 13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五可奉告 - 1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杨振宁如果呆在中国,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郎朗如果呆在中国,会被那个该死的老师给毁掉。
不是中国人的基因有问题。
而是中国的环境有问题。
我认为,是中国的文化有问题。
每次玩文明6,我特别看重科技,每次都拼命增加瓶子。
刚开始瓶子加得很快,但越到后面越无力,看了高手的讲解才知道,原来是文化跟不上,市政树像蜗牛一样在爬,科技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我认为,秦始皇的文化,是半只脚在现代社会,半只脚在古代社会。某次GM虽然很彻底,但无奈民众的素质在那个年代就那个样子,什么样的民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秦始皇。 秦始皇缺一次文艺复兴,真正尊重人,质疑权力的文艺复兴。
发布于 2023-03-31 16:2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镜花水月 - 7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能繁荣。
——2003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新版已删除)。
但我不同意!

经过反复对比确认,我认为突破性的技术总是先发生在中国。
编辑于 2023-12-26 16:5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南北 - 4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在中国高层看来,中国根本不需要突破性的技术,也不应该去做突破性的技术。中国只需要不被甩开代差就可以。
只要没有代差,一切都可以用中国式的智慧解决:堆奴工,啊不,堆人力。如果不够,那就再堆一些。
发布于 2023-04-10 23:3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farta - 4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中国社会的核心永远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稳定,一切发展永远以维护统治阶级统治为核心,也可以认为,一切对稳定统治没有帮助的东西,都不会得到提倡和发展
我们有可能在已有的技术上进行突破,因为这是可控的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未知领域进行重大突破,特别是能够极大改变社会结构的技术--因为这不利于统治阶级的稳定统治
编辑于 2023-04-14 16:4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山雨 - 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不知道不代表我国没有,我随便说几个科学家:陈绍澧(1925——1968),董铁宝(1916——1968),程世祜(1918——1968),林鸿荪(1925—1968),李璞 (1911~1968),周华章 (1917-1968) ,徐舜寿(1917—1968),顾毓珍(1907—1968),赵九章(1907—1968)。
陈绍澧(1925——1968),美国依阿华州大学化工系理学硕士,陈绍澧一回国,就开展了润滑油脂微结构、胶体稳定性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观点。1957年陈绍澧出版的《润滑脂》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与润滑脂相关的专业著作,1962年,他又开创了中国摩擦学的新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陈绍澧非常前瞻地向所里提出开展固体润滑研究的建议,这为后来“两弹一星”润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绍澧亲自动手搭建设备,创造研究条件。1962年,在陈绍澧的积极筹划和组织下,第一次全国摩擦磨损与润滑研究工作报告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厂矿企业等69个单位的167位科研和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大会。
董铁宝(1916——1968),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力学系博士,后来留校任教。纽马克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科研委员会、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顾问,他从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申请到一系列研究项目,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由董铁宝来完成。
董铁宝先后为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撰写了多个技术报告,内容涉及结构力学的数值积分方法(1954)、热力学的数值积分方法(1955)、高层建筑抗震的数值分析(1955)等,由于纽马克任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主席,因此董铁宝还参与了美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ILLAC-I的设计与编程。董铁宝关于结构力学与热力学的一系列数值计算都是在这台计算机上实现。
1956年,董铁宝谢绝了校方的挽留,毅然带领全家回国。
程世祜(1918——1968),先后获犹他大学硕士学位、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程世祜被分派在新成立的“581”组,任务是研制地球物理火箭箭头,担任结构分系统技术负责人,他用代用品做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模样箭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1960年6、7月间,他向国防部门交出了《内压圆柱壳稳定问题》的研究报告。1961年8月,他写出《关于“弹性圆柱薄壳的一般稳定性”问题》一文,在《力学学报》上发表。
1962年至1964年,他先后任力学研究所12室结构组组长、副研究员,承担国防部五院的协作任务,研究圆柱薄壳的稳定性。1962年,建立了纸壳试验研究题目,后因人员变动,工作又被中断,实验室又被拆散。
程世祜主要从事弹性力学、应用力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壳体力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多年来,结合导弹与卫星的结构设计任务,他对各种形式的壳体,如开口壳、锥壳、加筋壳等都做过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他所提出的关于柱壳与锥壳的比较问题、边界效应问题、壳体的非线性问题(如弹塑性、蠕变、辐射热应力等)课题,在当时都是崭新的力学前沿课题。
陈天池(1918——1968),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获理工博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员。
陈天池教授积极开展磷酸酯类结构研究,深入地研究了一硫代(酮式)磷酸酯类、一硫代(醇式)磷酸酯类、二硫代磷酸酯的各类学反应,对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磷除草剂等结构中的互变异构现象、水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等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为中国生产有机磷农药打下了理论基础,以他为主研究的“有机磷活性物质与有机磷化学”1986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陈天池先生主持了“新型有机磷32、47”的研究工作,其成果于1964年获国家新产品发明奖二等奖。
林鸿荪(1925—1968)化学流体力学专家,布朗大学数学硕士,1950年归国。
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创建化学流体力学这一高难度任务落到他的肩上。自从林鸿荪受托开辟化学流体力学的任务后,迅即投入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紧张工作之中,他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提出若干个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方向,包括固定床、固体流态化、冲压发动机中的稳定燃烧问题、转炉顶吹氧气炼钢中流体力学问题等,其中又把化工、冶金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固体流态化作为近期主攻方向。
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林鸿荪从1960年秋起,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中去。
他对其中的燃烧问题特别重视,始终不忘与开辟化学流体力学的工作相联系。他认为,燃烧理论是化学流体力学学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通过几年来实际任务的推动和林鸿荪的努力,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运载工具有着它独特的优点:能量高,比冲值可达420s以上,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有效载荷;无毒,来源丰富。在60年代初,当时全世界还只有美国刚研制成功。在没有掌握任何资料的条件下,力学研究所第十三研究室,由林鸿荪同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预研工作,历时六七年,终于获得了重要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赶超世界水平作出贡献。
1965年春,根据中央专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要求,要以两年左右时间研制出一种能被战士肩扛的超低空导弹。这种导弹类似于当时美国研制的“红眼睛”(Red Eye)超小型地空导弹,美国用了近十年时间研制成功。那时科技人员能找到的资料仅有一张照片,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林鸿荪首先和大家一起对这种导弹的作战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论证和详细分析,列出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林鸿荪的主持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试验弹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发动机和发射系统的设计图纸资料,提交总设计师会议讨论后付诸实施。
1965年12月~1966 年1月,在林鸿荪指挥下在怀柔试验发射场进行了多发试验弹的发射试验,得到了重要试验资料,1966年3月至4月又在国家靶场进行了飞行试验。这两次试验,全面检验了试验设计方案,取得重大进展。
李璞 (1911~1968),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岩石学家与同位素地质学家。
1950年,收集康藏高原第一批珍贵的地质资料,为解决康藏高原地质发展历史和找矿勘探奠定了基础。
1954年,他建立了阿拉善地区的地层划分系统,至今为地质界所参用。
1956年,他在祁连山地质考察,发现了北祁连山寒武系的存在;提出了南北祁连山的奥陶系分属地槽系和陆台型的观点;阐明了铬矿化与岩相的关系,着重指出该区铂矿比铬更有利,这为后来的工作所证实。
1962年他提出了我国第一批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填补了我国这门学科的空白。
周华章 (1917-1968) ,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最早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周华章对美国“麦卡锡主义”淫威下的做法十分愤慨,于是在1953年1月周华章回到国内。
顾毓珍(1907-1968),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博士,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
三十年代初从事流全力学及传热研究,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关联式被广泛采用,在化学工程、油脂工业方面研究液态燃料代用品以及喷动谷物干燥的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徐舜寿(1917—1968),著名飞机设计师。
1944年,他参与FD-1、FD-2飞机的设计工作。
在国民政府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担任运输机的设计工作,参加“中运-2”和“中运-3”运输机的总体设计和性能计算,并负责总体组。
1949年,徐舜寿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徐舜寿以送妻小回乡为由,携妻子和女儿来到上海,越过封锁线,辗转来到解放的北平。
1956年9月,航空工业局在研究中国飞机设计如何起步时,徐舜寿根据多年在国内外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后三点起落架式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他根据中国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拟定了与国外同类飞机性能相当的亚音速喷气教练机的总体气动方案(后定名为歼教-1)。
1957年8月以后,徐舜寿又先后受命组织和领导初教-6和强-5飞机的总体设计。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初级教练机为后三点式起落架,已不适应前三点式起落架喷气机的训练要求。为此,徐舜寿提出了自行设计前三点起落架和全金属蒙皮结构的初级教练机方案。
1958年3月,徐舜寿会同总设计师黄志千和陆孝彭提出了“强-5”飞机的初步设计方案。
赵九章(1907—1968),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柏林大学博士,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所长;1947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
他开辟了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新研究领域。
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
20世纪50年代,赵九章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发展了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降水的研究,使中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赵九章开始气象火箭的研究,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和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气象火箭的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的领导下研制的。
赵九章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空间环境实验室。
发布于 2023-11-21 05:22・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小明同学回来啦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海豚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落马贪官、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写给儿子的信,看了以后令人毛骨悚然。但就是这样颠覆三观的文字,在网上反倒被一些人评为“对现实制度和人性的理解”,奉为金玉良言,甚至以此为“鉴”,教育孩子要向这位厅长学习,做个“明白人”。
信的全文:
孩子:
你的来信我已收到,对你在大学里的表现,我很欣慰。
你要再接再厉。既然你选择了一定要走仕途这条路,你就一定要把我下面的劝告铭记在心:
1. 不要追求真理,不要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
把探索真理这类事情让知识分子去做吧,这是他们的事情。要牢牢记住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实在把握不了,可简化为:上级领导提倡的就是正确的。
2. 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
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只不过做官出卖的是嘴。
记住,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说什么要根据需要。
3. 要有文凭,但不要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不学无术。
记住,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
4.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
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有人现在把这叫腐败。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的领导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服从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
记住,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5. 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会做事。
这里的做人做事你可别理解为德才兼备的意思。这里说的做人,就是处关系。做事是实际工作,这点会不会都无所谓。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
记住,现在说谁工作能力强,一点都不是说他做事能力强,而是指做人能力强。你看那些把能力理解为做事的人,有好日子过才怪。
6. 我们的社会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农民社会。
谁迎合了农民谁就会成功。我们周围的人无论外表是什么,骨子里都是农民。农民的特点是目光短浅,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你做事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农民特点,要搞短期效益,要鼠目寸光。一旦你把眼光放远,你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了,后果可想而知。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这都不过分。
7. 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艺术。
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只要豁出脸皮就行,豁得出去的女人多了,可傍上大款的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还是做了低层的三陪小姐。这和拍马是一样的道理。拍马就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这一点不可不察。
8. 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订者从没想到要用这些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
孩子,以上这些都是做官的原则。现在要仔细想想,如果你真能逐条做到,你就能一帆风顺, 如果感觉力不从心,就马上另外选择职业吧。
以上!
发布于 2023-04-01 09:3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Alex Xu - 62 个点赞 👍
因为大清他是真的不需要创新。创新对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对清王室来说,科技进步就是灭顶之灾。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法国大革命后乾隆就说出了那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你认为他是真的愚蠢傲慢呢还是心如明镜?
查看全文>>
Clown - 19 个点赞 👍
看问题和回答,感到很惊讶。
感觉好像在问,为什么迈巴赫总是富人在开呢?
有人的回答感觉好像在分析,因为富人喜欢迈巴赫,有人分析可能是因为很多穷人没有眼光。有人分析肯定是因为穷人太懒,豪车太复杂,他学不会。
但是我觉得好像是因为穷人开不起。
为什么考上大学的总是高中生呢?因为初中生没学过高中课。
为什么省长总是在市长中提拔呢?因为没管过一个市,没人知道你能不能管一个省。
为什么人总是在有病以后才吃药呢?因为你没病的时候吃药,可能会死。
为什么突破性的技术总是最先发生在西方?因为他们尖端科技水平领先我们几十年。
40年前,我小的时候,没听谁会问这样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人问了。
虽然这个问题很不聪明,但是,也很说明问题。
我们终于有实力跟西方叫板了。
查看全文>>
偷着乐 - 13 个点赞 👍
问到我的专业了。
因为西方有形而上的世界,但东方,至少中国没有。
注意了,这是科学/宗教/资本主义起源于西方的本质原因。
无数的哲学家都思考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四大发明的中国没有成为科学的滥觞之地?
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太世俗”,只有现实世界,没有彼岸世界。
什么叫太世俗,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培根说的,原意是啥呢?
培根的意思是:理论(理念世界/形而上的世界)里看不见的东西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你一旦发掘,就可以转化成改造现实的力量。
比如牛顿经典三大定律,比如特斯拉发现的磁感应。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对形而上/精神力量的关注度之强,是灌注到政治层面的。
(可以去看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再看看《左传》,对比一下那个味儿你就知道了)
However,这句话到中国人嘴里就变成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学而优则仕,就是去搞政治,搞修齐治平,搞小人君子。
搞远离庖厨,搞霁月清风,中国人是如此热爱成为一名有面子的公仆。
我没见过有哪个民族有中华民族那么接地
查看全文>>
相知柚归零 - 11 个点赞 👍
这些欧洲小国,利用一两项领先的高技术,获得细分行业垄断,和超额利润,给国民提供了高福利,自然有动力推进技术进步。
而中国一旦技术领先,或者搞到西方的开放技术,几十家企业一拥而上,还没得到正反馈,就开始用规模优势降价屠杀对手。结果市场剩下几家,谁也无力杀死对方,最后是薄利共生,哪还有超级利润滋养研发。
西方的外交,主要是为了保持他们的先进产能顺利变现,并且通过拉帮结派来遏制技术对手。而中国的外交,表面一团和气,实际毫无意义,自己的先进产能在西方的无理关税面前难以变现,而对西方的先进产能,又过度开放市场,自诩为“开放包容”。
查看全文>>
东周 - 7 个点赞 👍
中国人研究科学,有大致两个因素。
一是出于对落后的恐惧。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被打得没办法了才搞洋务运动。朝鲜战争刚过江一半部队就没了,才有火力恐惧症,知道美帝的武器不是闹着玩的。
二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比如国外盾构机太贵,才想起自己研发。要运输lng才知道研发殷瓦钢。
西方国家也有这两个因素,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西方最重要的是为了弄明白研究,为了兴趣研究,为了探究宇宙本源研究。这些在中国是没有土壤的。比如戴维电解发现碱金属、碱土金属,孟德尔豌豆杂交,牛顿发明微积分计算行星轨道,在当时根本看不出经济价值,也无助于提升国防。还有为了研究寄生虫服用虫卵,记录寄生虫体内变化;为了研究痛觉用砂纸打磨全身,最后发现那个头只有一种神经。这些东西在当时看来是相当无聊的,但是国外有能宽容这些研究的土壤,在中国要被当不务正业的典型了。
在国外当nerd,最多就是圈地自萌,虽然也被不学无术的笑话,但是社会没有机制去霸凌nerd。而在国内就不一样了,不务正业搞这些多半要被社会规训。要注意,牛顿这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 个点赞 👍
因为制度的原因,历史证明了民主制度的自由开放的环境确实更有利于技术,思想,学术的发展。
打个比方,古希腊由诸多城邦所组成,而雅典城做为一个民主城邦,其经济,文化,技术,思想,学术都远远的先进于希腊其他的王政城邦。这一对比就说明了民主制度所产生的创造的确是优于专势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民主制度就是一种完美的制度,希腊民主制度,罗马共和制度都先后陷入了衰亡,如果民主制度是完美的,又怎么会陷入衰亡呢?就连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承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但是单论激发社会创造力上,民主国家在制度上是远远优于专制国家的,在这一点上是得到过历史的证明的。
查看全文>>
爱逗爱逗你笑 - 6 个点赞 👍
因为较真,钻牛角尖,不懂变通非要一根筋的把自然发生的事物给研究出原理出来,并通过运用原理来达到自己想要目的,比如火药我们放烟花,他们搞军火,我们的无人机搞灯光阵型表演,人家俄乌已经开始实战积累经验了,牛顿发现苹果掉到了地上,寻找背后的科学依据,我国如果谁提出苹果成熟后为啥掉落在地上,一定会被骂一顿道:不好好挣钱一天脑子里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说对吗?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对不能马上产生利益和效益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即便有兴趣也会被社会打压,例如家长会说做这个能干什么将来能当饭吃还是当水喝)可当看到别人真的创新后,我们先观察它能否带来客观的效益后才开始复制,用卷时间(吃苦)来追赶别人用了好多年试错纠正创新出来的产品,并炫耀别人用了多久而我们用了多久(大到核弹,小到现在的电池汽车)所谓弯道超车是要猛踩油门的,哪一代的人又被人口红利当燃油给消耗了,才实现汽车新能源界对标传统宣传的弯道超车???仔细想想为什么叫弯道超车?超车一定是在平行的道路上比同行者的速度快才叫安全超车,在弯道才能超车
查看全文>>
数码宝贝蛋 - 5 个点赞 👍
这问题下都没几个正经回答了
那我也就正经一下吧
首先解决一下时差悖论,也就是为什么五千年遥遥领先最终却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追赶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在东方,他们在西方,我们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还在下午,于是每天他们就额外多半天,日积月累,他们就有了巨大的时间优势。
那有人要杠了,那五千年过来,他们不就多过了几千年?那得发达到什么程度,还用等到十八世纪?
哎,这就对了,根据最新研究,西方古代历史都是伪造的,最近几百年才有了西方的概念,压着时差我们还能追赶,难道不厉害吗?
至于突破,与其说是突破,不如说是入侵,为什么几百年前才突然出现,因为他们就不是人界文明,是妖界魔界,你看古人都称呼这些金发碧眼的叫什么,叫妖怪,还有那个天之痕里的妖魔,就是西方来的,他们带着世界外部的知识降临当然都看着新鲜,而且我们为啥没突破,人类怎能理解非人的思维呢。几百年前终于向东方学会了拟人,但你看他们一来就到处侵略,学了他们的孩子都不愿生了。这不就是妖魔要灭亡地球文明么
哦对了,就是那个叫宇文啥啥的,好像是轩辕剑的化身
查看全文>>
Flat universe - 3 个点赞 👍
技术进步最大的动力是需求,最大的阻力是没需求。
一个社会,大部分资源都被权贵把控,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个社会里的权贵认为,普通人都不该有需求!
西方进步的动力,不是均平富,实际上二战后高福利的西方反而发展缓慢。
西方当初科技爆发,最大的优势是:承认人人都有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都有实现需求的自由。
查看全文>>
巫巫撒波流 - 3 个点赞 👍
高赞回答里有人已经隐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我再给一些例子辅助大家理解。
你们知道便利贴、回形针和双面胶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吗。
他们分别是被三个平平无奇的公司里平平无奇的职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之后为了解决自己做出来的。
后来的公司在有了市场基础的情况下买来专利做更多行为实验设计来优化(比如什么黏度的便利贴既能稳固贴住 又不会贴死),最后一步步迭代成今天我们常见和常用的状态。
这里至少有以下几个隐形的环境和机制特征保证了这个过程:
自由轻松的人文文化环境。一个职员在工作环境里发现问题 会有兴致和热情去想想我怎么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单纯抱怨抱怨继续用旧的低效方法。或者流程化地上报然后被批浪费资源。
有效、有保护的健全发明市场化环境。这些发明的创造者后面基本都直接以其发明做了自己的公司。这种有发明然后就想到市场化的思维惯性本来就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事实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基本跟市场化之间有绝对因果。芯片产业一开始在美国和老大哥是几乎同时起步的。但是老大哥的制度根本没法做到对早期不成熟发明的资源
查看全文>>
爱喝奶茶的鹿 - 2 个点赞 👍
我爸教育我,要和领导搞好关系,说他年轻时的故事。
他在四线县级市,在一个几百人的集体国企干到企业倒闭,后面退休。
20岁的时候,就成为厂里的技术一把手,难免恃才傲物,不服管教。
厂书记找他谈话:不要以为你有点本事就不听话,我d的政策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让内行变成外行。
我爸回去想了下,想通了,赶紧找书记服软,后面果然一帆风顺。
我爸当时共事的一个机械设计师,清华雷达系毕业,因为划为右派,发配到他们厂,终身未婚。
我是独生子,没我爸的情商,所以至今混得差。
再补充一个知名的同姓老家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本有望获得诺贝尔奖: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男,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21年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授;1935年赴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进修;1937年回国,被任命为中央防疫处处长;
查看全文>>
印钞机投资 - 2 个点赞 👍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制度、法律还很不完善。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我们已经现代化太晚了,西方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发展早,资本主义,思想启蒙,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国还在清朝,第二次工业革命我国还在洋务运动。你想吧这个时候民智都未开化,国外已经开启电汽时代,汽车,钢铁,石油,电话,电报。那个时候科学和民主还没产生。科学技术?还在农林牧渔副自给自足呢,不是西方打开了国门开眼看世界,还在闭关锁国,老爷奴才呢。
查看全文>>
早安小宝 - 2 个点赞 👍
就像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效率低一样,计划创新也不如市场创新效率高。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三个物体的运动问题都无法解决,更何况几十亿人的混沌系统。
技术官僚再聪明,也注定无法和市场竞争。
管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查看全文>>
邪恶啤酒肚 - 2 个点赞 👍
突破发生在西方,说明西方走在了最前面。
走在最前面,说明其文明进入了新阶段新层次,即文明更高级或高等。
文明更高级高等,说明社会运行体系更高级更先进。
社会运行体系更高级更先进,说明社会制度或体制更健全更优越。
社会制度更健全优越,说明社会更顺应客观科学和人心人性。
更顺应客观科学和人心人性,说明符合地球生态体系和宇宙法则,即顺应天道。
顺应天道,说明是有道之国,即走的是正道。
正道,就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
《兴衰论》里就有个结论:得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者,王;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者,昌;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者,衰;反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者,亡。
世界上,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国家。虽然都叫国家,但这些国家并不是往一个方向发展的,即有些是得、是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有些是逆、是反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即使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并不是方向一致的,即有些阶段是得、是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而有些阶段则是逆、是反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这也是导致人们认知差异很大的原因,即个体对同一个事情或现象存在认知差异
查看全文>>
批判与反思 - 1 个点赞 👍
突破性的技术, 其实本质上并不是突破, 只是在原有的科技大厦的某一个方向进行细分优化的结果,
例如chatgpt 其实是在机器学习+tranformer的结果, 这个其实在20年前就已经有机器学习的概念, 目前的chatgpt 是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 从而产生了这样革命性的效果.那回到问题, 为什么突破率先在美国, 我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基本功不足, 缺少扎实的基本功
样本有限, 我这边只能提供 CS(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样本, 具体可以参考https://csdiy.wiki/ , 很多大学其实老师自己都不太明白和清楚, 很多专业的老师还在拿着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资料和PPT对学生进行授课, 并且有的时候还会限制学生必须要使用老旧的框架费时费力的完成任务, 形式>结果.
而欧美的一些学校, 例如MIT的课程, 对应的课程例如拿我现在正在学习的 《MIT6.824: Distributed System》每年都会更新, 并且有对应的lab来帮助你理解计算机内部发生查看全文>>
darkchink - 1 个点赞 👍
你在考试的时候,如果用一种非常规解法,来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答案,阅卷老师能给你分嘛?
查看全文>>
XYZ0 - 1 个点赞 👍
所有无形的事物一定有实体的的载体,物质世界不存在空中楼阁。想法,创新,技术,都是以人为主体,是人想出来的。不注重人的身体,人的大脑,人的情绪,甚至人本身,怎么会得到人的副产品呢。
当然我是说封建奴隶社会
查看全文>>
DhD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