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悖论与语言的功能
其实,自指否定不了科学,也否定不了逻辑,下面我以罗素悖论与语言的功能来说明这问题。
罗素悖论:设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即“S={x|x∉S}”。具体体现为理发师悖论,内容如下:“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可是,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理发师悖论与罗素悖论是等价的: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被定义成这个人刮脸的对象。该悖论为罗素赢得了不少赞誉,想解决的该悖论者也比比皆是,在网上百度搜索找到相关结果约222,000个,知网找到238条结果。难道罗素悖论真的揭示出逻辑自身存在漏洞吗?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逻辑是语言的规则,而语言是表达人的意向和认识的。科学是求是的学问,科学的语言是表达事物存在之“是”的,因此,你的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是”或者“不是”,或者说对错与否,不在于事物——逻辑本身,而在于人们的表达。罗素悖论即在与此。其实,逻辑不存在悖论,存在悖论的或者说存在错误的是罗素的语言。即“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这句话本身是错误的,简明的说,理发师说的:“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是一句错话,哲学家们没有必要为一句错话而大伤脑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句错误的话表达的似是而非,且出自大家之手。其实,数目悖论也存在同样情况,图书馆的书目书列出自己如何,不列又怎么不可,根本不存在什么悖论,悖论纯属自己制造。真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谎者悖论也属于此类。还有“法国国王是个秃子”,与“中国的首都是上海”,本来就是一句错误的话,这句话如果由精神病院的一个病人说出来,就不会有什么大惊小怪了。
由于哲学历史悠久,其核心内容相对成熟,或者说传统内容弄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就发生了什么语言学转向,他们并不明白哲学研究语言的什么,甚至以外行的无知无畏猛抢语言学家的饭碗,但他们压根就不明白语言的局限性,无限放大语言的功能,弄出许多“哲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