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什么历史教材会将斐迪南大公描述为“狂热的军国主义者”?

张清蕴 Mouna
24个点赞 👍

这一观点在中国的来源,恐怕不太可能是法国,而是二十世纪初瑞士社会党的机关报《伯尔尼哨兵报》:

死在萨拉热窝的这对夫妇很不寻常,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爱情的贵庶通婚,死后留下三个孤儿,他们的离世也感动了记者们。即使是瑞士社会党的喉舌、不屑同情王室命运的《伯尔尼哨兵报》(Berner Tagwacht),也表现出了怜悯。
但悲剧之外还牵涉到人们对皇储的看法,在这一点上意见分歧非常大。天主教报章对他颂赞有加,而《伯尔尼哨兵报》则持更批判的态度。在社会党人看来,斐迪南大公正是“将人民引向灾难边缘的奥地利政治的化身”和“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与教权主义的代表”。

应该注意,列宁客居瑞士后,曾为该报供稿《五一节和俄国的工人运动》等文章,卡尔•李卜克内西的著名反战呼吁书《主要敌人在国内!》就是在这份报纸上发表的(见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注9)。《伯尔尼呼声报》在一战爆发前后成为齐美瓦尔德会议反战精神的阵地之一(但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坚决贯彻列宁主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这篇说斐迪南是军国主义者的原文我没有找到,因此,国内教材将斐迪南大公定性为军国主义者,与其说是来自法国史学家,倒不如说,来自一战爆发后所有仍然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社会民主党人。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战前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同各个普(民)世(族)帝(监)国(狱)斗争到底,而今天各位进步人士还对它们有这么多幻想呢?

P. S. 列宁论奥匈帝国的对塞尔维亚特别军事行动,请问这是“斯拉夫史观”吗?

在所有交战国当中,唯有塞尔维亚人还在为民族生存而战。在印度和中国,觉悟的无产者也只能走民族的道路,因为他们的国家还没有形成为民族国家。如果中国为此而不得不进行进攻性战争的话,我们也只能加以支持,因为这在客观上将是进步的战争。马克思在1848年所以可以宣传对俄国的进攻性战争,道理也就在这里。

——《欧洲大战和国际社会主义》,1914年8月底—9月

当前这场战争的真正实质,就是英国、法国和德国之间为瓜分殖民地和掠夺竞争国而进行斗争,就是俄国沙皇政府和统治阶级图谋夺取波斯、蒙古、亚细亚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加里西亚等等。奥地利与塞尔维亚的战争中的民族因素,只有从属的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近几十年来的整个经济史和外交史表明,两个参战国集团不断准备的就是这种战争。至于哪一个集团首先开始军事攻击,或者首先宣战,这个问题对于确定社会党人的策略,没有任何意义。双方叫喊保卫祖国、抵御外敌入侵、进行防御性战争等等,这完全是欺骗人民的谎言。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1915年3月16日

当前这场战争的民族因素仅仅表现在塞尔维亚反对奥地利的战争(这一点在我们党的伯尔尼会议的决议中已经指出过)。只有在塞尔维亚和在塞尔维亚人那里,我们才看到进行多年的、有几百万“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解放运动,而当前塞尔维亚反对奥地利的战争就是这一运动的“继续”。假定这个战争是孤立的,就是说它同全欧的战争,同英、俄等国的自私的掠夺的目的没有关系,那么一切社会党人都应当希望塞尔维亚的资产阶级获胜——这就是从当前的战争的民族因素中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绝对必需的结论。可是,现在为奥地利的资产者、教权派和将军们效劳的诡辩家考茨基,恰恰没有作出这个结论!
其次,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关于发展的科学方法的最高成就,恰恰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和歪曲的考察。塞奥战争这一民族因素对这场欧洲大战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重要意义的。如果德国获胜,它就会灭亡比利时,就会再灭亡波兰的一部分,可能还有法国的一部分等等。如果俄国获胜,它就会灭亡加里西亚,就会再灭亡波兰的一部分以及亚美尼亚等等。如果“不分胜负”,那么以往的民族压迫就会继续存在。对于塞尔维亚来说,即对于当前这场战争的百分之一左右的参加者来说,战争是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政治的继续”。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参加者来说,战争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即只能腐蚀各民族而不能解放各民族的已经衰朽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的继续。三协约国“解放”塞尔维亚,其实是在把塞尔维亚的自由出卖给意大利帝国主义,以换取它对掠夺奥地利的帮助。

——《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

我不禁又想问,是不是如果普京是个优雅谦和、有着长长头衔的王公,各位进步人士就还要对他也多几份怜悯了?

发布于 2023-02-05 01:14・IP 属地上海
卯金刀维奇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