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回答

如何看待北京时间2023年1月11日,俄军占领苏勒达尔?

李铁夫
305个点赞 👍

仔细研究了瓦格纳攻占苏勒达尔的前因后果之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之前几个月的俄乌战场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战争

目录:

  • 1、俄军到底是什么状态
  • 2、乌军到底是什么状态
  • 3、瓦格纳又是什么状态
  • 4、巴赫穆特和苏勒达尔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 5、苏勒达尔:瓦格纳的突击和乌军战线的崩溃
  • 6、瓦格纳的未来

俄军到底是什么状态

我最早认为俄军是劣版昭和,但我现在认为我错了,俄军应该是内战时期的国军,只是重装备和火力强度远远碾压对手。现在的瓦格纳的表现才是劣版昭和,也是我认为俄军本来应该能达到的水平。

我之前提到,现在正规俄军最重要的问题是从上到下缺乏作战意志和战斗积极性。

自从开战前几个月一连串挫折之后,俄军正规军似乎已经完全陷入了极端的消极和不自信的状态。

不知为何而战,不愿牺牲,不愿主动出击,不肯打苦战恶战,只能在火力优势的加持下结硬寨,打呆仗,玩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游戏。打不了一点逆风仗,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立刻就会丧失继续作战的勇气。

整支部队都像完全失去了精气神一样

什么灵活作战,什么刺刀见红,不存在的。没有一点战略战术上的主动性,完全是抱着打卡上班的心态在作战。上级让做什么做什么,让任何一支部队发挥一下积极主动性都不可能。

前期俄军中战斗意志最强的就是卢顿两州民兵,靠着他们的拼死作战,俄军才拿下了马里乌波尔、波帕斯纳亚和北顿双子城这样的硬骨头。但随着人数本来就不多的卢顿老兵逐渐消耗殆尽,俄军逐渐丧失了攻坚能力。

即使是像VDV和海军步兵这样的精锐到后面也只能打好防守战了,对进攻完全没有欲望。扎波罗热州的海军步兵甚至闹出了抗议上级让他们进攻的事情。

这才出现了今年冬天的奇观:瓦格纳独挑大梁,力扛乌军20个旅,正规军作壁上观的奇景

整个俄军部队现在完全是带着内战时期的国军的心态在作战。VDV和海军步兵也许勉强算五大主力水平,其它“近卫”们完全是在混日子

乌军到底是什么状态

其实乌军和俄军同属苏军系统,建军思想,指挥系统和建制基本是没什么区别的。只是在2014年整编后,整个体系都换了一遍,大量思想上坚定反俄的民族主义者补充进了军队,因此使得2022年的乌军是一支得到了民族主义加持,还加了保家卫国buff的军队。何况乌东八年轮战还给乌军带来了大量作战经验丰富,对俄罗斯切齿痛恨的老兵。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情况就和俄军相反了:意志坚决,作战积极性高,敢打硬仗,敢穿插,敢死守,敢玩命,能在每一个堡垒打到最后一个人,即使被包围了也会坚决死战到底(俄军很多部队别说被包围了,侧翼一出问题就想着润)。

再加上乌克兰动员早,从一开战就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补充人力,且乌军主力从未受到歼灭性打击(俄军作战积极性低的另一个后果),始终能保证部队组织完好,补充新兵后可以在战场上以老带新,快速将新兵转化为老兵,这才使得战场上的乌军即使遭到了严重损失,但却能越打越多,越打越强,甚至在个别战场上展现了把毫无战意的俄军按在地上摩擦的水平。

乌军现在主要的问题大概是这么几个:

重装备还是太缺;

火力劣势太大,火炮数量比对方差太多;

持续不断地动员和消耗使得部队始终处在新兵老兵混杂的情况,大量新兵的存在导致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关键时刻还可能拖后腿;

由于本国缺乏军事工业,极度依赖外援,西方援助的东西五花八门,还跟自己原先的体系不配套,导致装备混杂,使用和补给都很麻烦;

此外,乌克兰内部实际也存在严重的管理混乱和腐败问题,各种军事物资被发国难财的人贪污倒卖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个方面俄乌双方半斤八两,问题是俄罗斯的军事物资基本自给自足,在体系内运转还好控制一点,而乌克兰的物资极度依赖外部输入,导致后者的物资供给和分配实际更不容易组织协调,管理更为混乱,能钻的空子更多)

最后就是我批判了很多次的,乌克兰高层太看重西方的态度,太讲政治了。总是出于政治考虑去做一些在军事上不合理的事情。

瓦格纳又是什么状态

第一近卫红旗瓦格纳集团军,这是我看到网上有人给瓦格纳加的封号。

说实话,综观两个月以来瓦格纳的表现,对比那标近卫的表现,瓦格纳真对得起这个称号。

瓦格纳虽然是个雇佣兵集团,但它的人员主力其实也是俄军。俄军退役人员就是瓦格纳的主力,至于什么囚犯之类的只是补充。没有这些退役俄军作为骨干支撑和战场教练,囚犯们只能去当炮灰。毕竟战场上需要的不仅是好勇斗狠,脑子更重要。

至于俄军哪来这么多退役人员?恰好前些年俄军一直在搞军改,叮咣五四一通乱裁,很多俄军官兵都失业了,正好无缝对接。

瓦格纳这些年在全世界四面出击,不仅在乌克兰和叙利亚活动,还在非洲大举扩张,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如鱼得水,甚至在很多国家拿下了当地的采矿权,借着各种灰色产业和俄罗斯的经费支持,瓦格纳的收入非常可观,相应地给麾下官兵的薪水、奖金和抚恤也是非常丰厚。这也成了瓦格纳士兵作战意志的重要支撑。

不仅如此,由于瓦格纳雇佣了很多前些年在军改中被裁员的俄军,这些人对正牌俄军实际上是很不服气的,对俄国防部也是有怨气的。他们很多人非常渴望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正牌俄军之前的糟糕表现反而让他们看到了借这场战争提升政治地位,出人头地的希望---这一点无论对于瓦格纳老板普里戈津,还是瓦格纳雇佣的那些军改受害者们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兴奋剂,让他们更愿意卖力去证明自己。

结果就是在9-11月俄军全线动摇,形势不利的时刻,瓦格纳反而能始终保持进攻态势,作战积极性远远超过其它俄军。

巴赫穆特和苏勒达尔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我之前提到,乌克兰最大的问题是政治对军事的干扰太过于严重

巴赫穆特地区在开战前并不是对峙前沿,防御工事本来就不如顿巴斯前线完整。直到6-7月顿巴斯东部防线崩溃,巴赫穆特才开始直面冲击。

更严重的问题是巴赫穆特连同其周围的一片村镇,在地形上并不适合防守。由于俄军占据了东部高地,可以居高临下地进行炮击,导致巴赫穆特的乌军一直不得不在俄军的强大火力下忍受严重的伤亡。

到11月时,巴赫穆特防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有不支的迹象。此时其实合理的选择是逐次收缩,渐渐退出谷地,在西边的高地上重建防线。

然后乌克兰的老毛病犯了:不能丢失寸土!

结果就是赫尔松地区的乌军被悉数东调,一个挨一个地填进了巴赫穆特防线。

似乎乌克兰高层都忘记了,这些旅本来是要休整之后投入下一轮进攻的。

似乎他们也忘记了,这些部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在赫尔松跟俄军最精锐的空降军激战了几个月,向VDV的阵地发动过了无数次冲锋。而且由于在进攻中的大量损失,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番号--机步93旅,山地128旅,坦克17旅等等,现在都是有大量补充进来的新兵的。

然后这些刚刚在赫尔松战场转出的疲惫之师就被直接投入了巴赫穆特防线,在一片河谷里顶着对方居高临下的炮火覆盖坚守。

一个旅又一个旅地往里填,这个旅扛不住了立刻换下一个旅。最惨的时候,一个旅只能顶三天就得轮换。

一个正儿八经的精锐老兵组成的乌军旅就是再菜也不会顶不了三天,但实际每一个填上去的旅里都有大量刚补充的新兵,而且很多旅刚刚在赫尔松打了很久。跟他们交战几个月的VDV这会都已经去休整了。

平均每天数百人的伤亡,装不下拉不走的尸体,野战医院里堆积如山的担架,西方记者口中人间地狱一般的绞肉机

如假包换的淞沪会战

苏勒达尔:瓦格纳的突击和乌军战线的崩溃

尽管伤亡惨重,但几个月来,乌军依靠持续的轮换和人力补充,还是依托各种工厂和城镇建筑牢牢守住了阵地。他们其实还有能力坚守更长时间。

但问题是,瓦格纳与其它打法呆板,只会正面靠火力优势硬冲的俄军还真不一样。

虽然瓦格纳在巴赫穆特的战斗也极其依赖火力优势,但他们的战术灵活性和打硬仗的能力还是比正规俄军强的多。

瓦格纳在作战中敢于将部队分成无数个小组,大规模地向乌军阵地中渗透,寻找乌军的薄弱处和空隙,从侧翼和后方突袭乌军

瓦格纳敢于在关键时刻冒险,他们曾经大胆地快速穿过一片被乌军炮火覆盖的开阔地,付出10%的伤亡,出其不意占领了一处乌军后方被忽略的关键建筑,导致了乌军苏勒达尔北部防御的崩溃

这是瓦格纳区别于一般俄军的最主要特征:他们敢于在关键时候牺牲,善于主动寻找作战机会和突破口,而不是每天呆呆的坐在战壕里等着冲锋的命令到了就去装个样子送一波人头。

苏勒达尔乌军防线的全面崩溃,其实是源于一场奇袭。

1月初,坚守苏勒达尔多日的山地128旅和猎兵61旅被换下休整,由空突46旅接替防守。此时该部乌军都伤亡很大,新兵比例较高。但原本他们依托建筑和防御工事,还有继续坚守一段时间的能力。但是他们并未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奇袭。

1月6日下午,在乌克兰士兵们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大批瓦格纳士兵和与他们配合的部分俄军空降军及特种兵部队(甚至还加强了一部分擅长巷战的车臣兵),在事先没有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分成无数个小规模的战斗群,大规模地渗透进苏勒达尔的乌军防御地带,在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配合下,快速逼近乌军驻守的一个个建筑,使用榴弹、手雷和火焰喷射器发动攻击,同时俄军坦克也近距离向乌军建筑发射了大量云爆弹。

这次突击很像乌军9月哈尔科夫反击战的缩小版本。由于俄军大规模地渗透进了乌军防御纵深,并采取了坚决的接近战术,参战的俄军中又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导致本来就损失惨重,而且新兵比例较高的空突46旅在很短时间内就崩溃了,不是被突袭杀死,就是在慌乱和恐惧的驱使下放弃阵地逃跑。苏勒达尔超过80%的城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被俄军占领了。

讲真,这事真不能赖守城乌军,他们尽力了。

尽管随后乌军立刻发动了反击,并夺回了城西北部分地区,但由于俄军本来就已经对苏勒达尔形成了三面包围,在丢失城中心大片赖以防守的建筑群之后,乌军实际上已经无法在苏勒达尔立足了。苏勒达尔的丢失至此已成定局。

更麻烦的是,由于俄军采用了大规模渗透突袭的战术,乌军战线是在短时间崩溃的,这导致一些乌军没能及时撤退,被包围在了城中,这也是苏勒达尔的战斗迟迟没有结束的原因--这些被包围的乌军后来一直在坚持抵抗,甚至不排除有一些零散的乌军士兵可能直到现在还藏匿在城中的某个角落继续战斗。

瓦格纳的未来

第一近卫红旗瓦格纳集团军,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苦战之后,如今已经成了整个俄乌战场上最靓的仔。

尽管他们确实得到了俄军体系的大力支持。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炮兵群,他们依赖俄军的通信系统和后勤补给,他们的侧翼得到了俄军空降军和特种兵的支援。在最关键的攻势中,大量俄军特种兵、车臣兵和一支卢甘斯克部队都加入了他们的进攻。

但谁也不能否认,瓦格纳就是巴赫穆特战场的主力。

说到底,他们还是一群为钱作战的雇佣兵。而且他们眼下取得的战果也的确会带给他们想要的果实:苏勒达尔有欧洲最大的盐矿,还有丰富的石膏矿和煤矿矿藏。

如今全世界都在传言,如果巴赫穆特战役最终以瓦格纳的胜利告终,那么巴赫穆特和苏勒达尔的大片丰富的矿藏,都会变成普京给普里戈津和他的手下官兵们的最丰厚的奖励。

到那时候,普里戈津怕不是要跟卡德罗夫一样,也能当一方诸侯了。

谁都没想到,这场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打到最后,战场上的其中一方阵营中,积极性最高,战斗力最强的,居然会是一群雇佣兵。

瓦格纳雇佣兵,从退伍兵中征召,在叙利亚锻炼,在非洲开疆拓土,在无数混乱的国家里靠武力维护下的无数灰色生意从全球贸易中赚取了大笔的收入,然后在今天成为了一场全球瞩目的战争的主角。

话说,自从名震欧洲的黑森雇佣兵落幕以后,我们有多少年没见过让雇佣兵挑大梁的正规战争了?

也许,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临了?

编辑于 2023-01-16 20:36・IP 属地北京
大熊喵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