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之后,你的思想有什么变化?
- 5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超会喝的阳乃桑 - 4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猫半仙 - 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开源节流,潮水褪去,你没穿裤衩子很难看
2.国家防疫功大于过,整体来说肯定是成功的。(减分项主要集中在后面一年,我这条回答会不会被和谐)
3.那种说封了三年的人,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4.除了极少数老鼠屎之外,整个国家和人民群众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既然说抗疫是一场战争,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我们相当于是用经济上巨大的牺牲极力保护了生命)
5.为什么越往后,会乱象频出。因为基于经济,基于生活,基于自然规律(变异弱化的病毒确实防不住了),政策调整稍微晚了一点点,弯转的有点快有点急,比较罕见。防疫到了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一些利益集团。打住,不说了。
6.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和部署,基本上很少失手,这一点毋庸置疑。你只要回头看看,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在艰难万险中找到了最优的一条。
7.很庆幸自己没有被最开始的第一波病毒感染。感谢大家对湖北的鼎力相助。感谢福建的对口支援。
8互联网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民意,但是那不是全部,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出入。我们需要提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要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当然不能跑偏,独立思考到僵化自己的思维,油盐不进。
9. 0.8X0.5=0.04的人,你回应你就输了!
发布于 2023-07-03 10:42・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司空如 - 2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中美有一个天大的差异,连我们自己都视而不见。
疫情最严重的三年中,中国以一己之力,稳定供应了人类大部分的诊断试剂、基本药品、急救设备、防护用品、消杀设备与耗材、生活用品、机电产品……没有中国的努力,那三年的世界不可想象。
在那个因为疫情,全球产能不定期崩溃的时代,不是产品贵和便宜的问题,有东西可以供应就是上天的恩赐。
这要是美国做的,今年至少十部美式主旋律大片已经上演了,全世界被按着头也要对美国感恩戴德;
但是中国做的,谁都当做无事发生。
发布于 2023-07-01 18:5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北京Fund - 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呼啦啦的大菠萝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防控和放开其实和我们的想法没什么关系,绝对不是我们在网上说两句话就能决定的,大佬的视角远远比我们高;
2、舆论这个东西,你不去占领它,就会有敌人去占领它,敌人不一定来自外部,也不一定来自群众;
3、大部分人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比如网上的几句高赞的话,身边两个朋友的典型案例等等。但是这些信息形成了他们的所谓思想和结论,往往很片面。
这点上,俺也一样。
4、进一步得出,大部分人哪有什么思想,不过是任舆论摆布,多方摇摆罢了。
舆论很重要。
发布于 2023-07-03 11:02・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山泉孟烦了 - 1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你法我笑 - 1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肥嘟嘟左卫门 - 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2020~2022这三年个人防疫基本就是走个形式配合一下,不论是扫绿码,还是做核酸,或者居家健康监测,大多是个过场而已。
三年疫情,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操心个人和家庭健康。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甚至一般长途出行不需要什么核酸阴性报告。2022年虽然“多点开花”,出行限制较多,但个人防疫没啥大变化,即便阳了也是拉走有地儿睡、有饭吃、有药喝。
反倒是“新十条”和“乙类乙管”以后(我本人是在“二十条”以后),才开始考虑如何在“羊群”中做好防护,开始考虑储备一些解热镇痛药、润喉止咳药、中成药等等,开始考虑要不要为家中老人先预备一盒Paxlovid,开始考虑在家中备一台制氧机、血氧仪,开始注重办公室的通风……
个人感觉,虽然现在各方面都比较宽松,但细想真正的防疫方面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比过去要多,尤其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
经过了2023年的上半年,自己对新冠病毒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心态上更多的是平常心,不会再花大把时间扣太多细节,生活节奏基本不受影响,当然也没有放开到四处“裸奔”的境界,自己认为该戴口罩的时候还是会戴。
发布于 2023-07-02 18:20・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泽安德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全球不是没有防控严格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韩,新加坡;香港的口罩令其实也没有解除多久。但这些防疫严格的地方总体而言是与病毒共存的,防疫和共存从来都不是冲突的两件事。
但世界上就只有中国有清零派,也只有这群人敢对着所有支持共存的人说“反人类”,并且他们还非常喜欢把防疫和共存对立起来,把所有支持共存的人污蔑成“躺平派”。可全球六十多亿人的选择都属于反人类,不正常的到底是谁?
疫情防控自从2020年和爱国主义挂钩后,性质就变了。经过2020和2021年的宣传,很多人潜意识里被传递的观念是“防疫”等于“爱国”,清零对他们而言是爱国主义的胜利。在这种爱国主义的熏陶下,清零脱离了它作为一个手段的工具属性,逐渐变成了一种带有立场的意识形态。
在疫情放开前,知乎上可是有一堆自问自答的清零派大v,每天无时不刻地在向大众科普“共存的危害”“国外有共存有多么可怕”。可实际上,共存or清零,从来不取决于病毒对人体的伤害,而是取决于病毒的传染力和防控的成本——“没有人想和病毒共存,可我们没有能力不和病毒共存”。
但哪怕经历了2022年,很多人依旧分不清“能不能”和“想不想”的区别。
很多支持清零的人的思维路径是:“我不想和病毒共存,因为病毒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必须清零,把病毒赶出我们的生活环境!”
而支持共存的人的思维路径则是“防控的成本太高,无法持续,与其把资源都投入到一场注定无效的事业,最后失去所有而不得不放开,倒不如现在放开及时止损。”
清零派常说人类不感谢罗辑,我看着端午节熙熙攘攘,人流量比19年都高,到底谁才是罗辑?当然,他们会嘴硬说2023年经济也没起飞,常拿2021年作比较(尽管现在的一切经济问题,如生育率,就业率还有房地产都是从2021年开始恶化的)但比起一个还在封控中的2023,或者一个经济崩溃又不得不共存的2023,现在的经济状况简直好到飞起。
当很多人回忆起2022年那段岁月的时候,总会感到恍惚:为什么“注定要共存”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不理解?为什么只有国内有清零派这类人?
我忽然想到这些年来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连小城市都修了无数马路和轨道,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段时间,是我最爱国的时光。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我只觉得无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费用同样也是一个无底洞,而一个城市的维护能力却是有限的,这个能力取决于城市的财政,而财政又取决于经济和人口。
当年,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和爱国主义挂钩的。前段时间,知乎推给我一个2019年的回答,问:“中国那么多城市真的需要地铁和高铁等轨道交通吗?”很多高赞回答所传达的道理无非都是“因为中国很多城市需要提前规划和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等道理,把基建当做国力的证明。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实际呢?许多城市的铁路规划不得不被叫停,一些地方的财政连公交的维护费用都难以维系,地方城投在2022年出现暴雷。
发布于 2023-07-04 00:0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敛尘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孟恒羽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Lose Heart - 15 个点赞 👍
想纠正一下,疫情还没过呐。
仅仅是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结束了。
校长,您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了,自己多保重啊。
三年的感触就是觉得整个世界越来越分裂,国外的对立党派,某种观点的两方立场,国内网络的两个派别。
但无论网上的两派再怎么吵闹,实际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也还是在各种环境中逆来顺受挣扎求生。
编辑于 2023-01-14 14:13・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印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