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分为两点:
1.这是很标准的假新闻……假新闻的设置模式是,利用家长的歧义,通过意见强化,完成“许多家长集体炮轰中国奇谭,称自己小孩被吓哭”这一错误信息,这样能确保最终真的有人开始投诉中国奇谭。
2.实际上假新闻已经完成作用了,虽然知乎很多大佬在提出观点1,但是微博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几乎全在确认有家长炮轰的情况下进行讨论,这条结论,非常容易收敛至假新闻模式,“许多家长集体炮轰中国奇谭”,因此,如果知乎要想降低假新闻的危害,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强化观点1这条意见。我举个例子,你的意见可以是这样,”家长总体对中国奇谭非常满意“,或者”没有家长炮轰中国奇谭,是营销号在带节奏“,这样保护中国奇谭不被举报下架。
首先看看所谓家长的帖子:

本人自述就是随便吐槽了几句,也就是说这符合被营销号拿来当素材的情况。
我们再看看微博的中心节点的部分数据:

首先先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微博外赞,什么是微博内赞?
如图所示,微博的大拇指为外赞,微博的爱心为内赞。
这个公式里,很明显的是,从各项参数上看,很明显,伪造总赞数量最容易。因为外赞每条微博只能点一个,内赞可以点十几个,但正常人一般只会点3~5条评论的赞。无论是伪造有影响力的用户,还是伪造评论数量,难度均高于伪造总赞数。举个例子,伪造1000条评论需要1000个账号,但伪造1000个总赞可能只需要100,甚至更少的账号数量。
所以,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得出“内外赞理论”:
一般情况下,正常微博的内外赞比例是在5以内,一旦超过5,这条微博就有社交机器人刷赞刷流量(包含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一旦超过20,即属于大水漫灌的情况。此时也是假新闻最喜欢的情况。
中心节点微博内外赞比例是在15~16之间,总体符合较高的范畴。
我们再看看评论区说了些什么?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评论是基于“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基础上发表评论的(甚至还有一部分评论是确认总体意见方向的)。
再回到标题,”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这个家长指的是一个家长,该是一群家长?实际上,假新闻就是利用这一歧义,完成错误信息设置,在最终反馈时,实际上这个标题会变成”大量家长集体炮轰中国奇谭“。
再说说结论2,结论2的依据是什么?
还是先从意见动力学说起。

唔呣,如图所示,意见动力学是通过一组代理之间的交互来研究意见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体内的交互代理根据既定的融合规则不断更新和融合他们对同一问题的意见,并在最后阶段达成共识、两极分化或分裂。意见动态融合过程的框架包括三个关键要素:意见表达格式、融合规则和意见动态环境。具体来说,群内的智能体通过一定的表达格式表达初始意见,然后根据融合规则,不断更新智能体的意见。最后,所有代理人的意见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共识、两极分化或分裂。这也可以认为是目前社交平台上,所有群众最终对一个新闻热搜意见的动态变化。[1]
在此之中,大媒体饰演的角色是什么呢?
一项研究证明了”身份线索会促使人们更快地对内容进行投票,并根据内容制作者的声誉、制作历史和内容观众的相互投票进行投票。这些结果表明身份线索在社会内容评估中调节头部账号变得更大的动力和不平等。“[2]

唔呣,如图所示,在平均曝光情况,也就是创作者公开创作的情况下,身份的存在显着增加了赞成票和对评论的回复。与匿名条件下的曝光相比,身份公开时每次曝光的赞成票和已识别曝光的回复相对增加了约 5%和7%。
对于创作者的身份,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度量:
- 产量:评论者在观众看到ta的评论之前的L天内所写创作的数量。
- 声誉:评论者在观众看到ta的评论之前的L天内收到的评论的平均分数(赞成票减去反对票) 。
- 互惠性:在观众看到ta的评论之前的L天内,评论者对观众评论的平均评分(赞成票减去反对票) 。

唔呣,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创作者生产内容越多,所得到的赞成票和反对票都越多,而且赞成票的上升速率大于反对票。
创作者声誉越高,所得到的赞成票越多,反对票越少。
创作者互惠能力越强,所得到的赞成票越多。
接下来结合微博营销号进行分析:
微博营销号钻了什么空子呢?
答案很简单,由于人们对营销号的负面影响认知不足,还停留在”管管和惩治营销号“的层面上,具体表现为:这次热泪盈眶,下次又毫不犹豫地相信营销号,而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组织群众开始鉴别营销号,特别是泛娱乐圈的营销号。
我举个例子,以前段时间”为爱冲锋的勇士为例“,微博一个肖战的头部营销号带领可能是这几年以来,最密集的娱乐圈粉丝和社交机器人,造谣和围攻男当事人,为了洗白女当事人,不惜造谣男当事人进行了带货行为,我在回答里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但是,有用吗?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对营销号负面影响的认知不足,所以导致了营销号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地位虚高。
再加上营销号的创作能力极强,远强于一般账号,所以自然也占据了非常大的话语权,也就是身份效应。这样最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由于这次微博的头部营销号已经确认了方向,也就是”家长炮轰中国奇谭“,那么考虑到非常强大的身份效应,和中心节点的作用,那么最终微博该话题下的所有意见都会被收敛为支持”大量家长集体炮轰中国奇谭“。
你以为的意见是这样:
1.家长脑子有x,非要炮轰中国奇谭;
2.中国奇谭确实不符合小孩子看;
3.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分级制度吧;
4.中国奇谭的制作技术如何如何;
实际上最终只会有一种意见:
我认为大量家长集体炮轰了中国奇谭,而且我支持这种行为。
这就是头部营销号恐怖的身份效应。
所以,我认为的最有效降低假新闻负面影响的办法是,从知乎开始,强化”不存在家长炮轰中国奇谭“,或者”家长总体对中国奇谭感到非常满意,认为适合小孩子观看“这一意见,这样争取能和微博头部营销号的意见尽量形成两极分化,以促使中立意见不偏向假新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