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家长炮轰”,这不就是小作文吗?连微信对话框都不生成,装作收到了绝密信息,然后把别人的内容打出来。我应该说不愧是小作文的发源地微博吗?微博里小作文到处满天飞,天天吃反转,还没吃够呀。
这种没头没尾的小作文,在知乎活得过半小时吗?
我看挺难的。
虽然很多网友总说“在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但如果真的是编的故事要当真事来说,知乎网友可得把发布者扒掉一层皮。别说知乎网友了,小管家和瓦力系统就得出手,第一件事就是求证信息来源。要是发布者拿不出可信的来源,回答会直接被标记为“无可靠来源”。
对这种基本不可信的内容,我一般也不会对着一个虚空靶子输出,输出没有意义,只能是徒增对立情绪罢了。
另外,这个所谓的“炮轰”我高度怀疑是AI生成的底子,然后人工稍微润色了一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中用语的语法结构很像AI能拼出来的表述。
我们把内容抽离,剩下单纯的表达来看一下是不是很AI,请注意加粗的部分,你日常生活会这么表达吗?
一个动画片一般应该是给儿童看的吧
那作为一个儿童
感觉也还是幼稚的
那么这动画片
(无意义的助词与量词与表达)
如果没有教育意义(,)那么
问题是(,)既然可以做到
感觉要么这样(、)要么那样
(缺少正常的断句标点)
但是,画风我是认可的,这是我们印象中的国风画风
【画风这个词只在这一段里出现,前后文从未提及,而国风画风这个用法,真人几乎不这么用,会在前后文下意识规避相似字,一般会写作中国风或国潮或中国画风】
一个动画片一般应该是给儿童看的吧,那作为一个儿童看了是什么反应呢?
【同样的,儿童这个词也只在开头两句话出现过,之后就被替换为孩子这个词了。应该是AI在摘录文本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素材导致的用词风格不统一。】
同样的语素风格不统一还有:
前面以家长的口吻,到“但是”那段开始,家长的口吻就消失了,从家长变成了我们,从第二人称单数突然变成了第一人称复数。
(难以理解的意思杂糅和风格断裂)
还有一些表达不符合真人写小作文时的口癖。
比如开头那句“我很想问你们看过吗?”怎么读怎么怪,一般小作文会这么表达“我真的很想问,你们看过吗?”或者是“我很想问,你们真的看过吗?”
最后还是多句嘴,但凡看过一集半集哪怕是抖音B站剪辑的,最近几年喜羊羊的剧集,都说不出来这话“喜羊羊之类幼稚的画风”。

连灰太狼都觉得你离谱.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