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过类似的时刻。
这些年参与了许多地方国企的分子公司混改,或者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相关领导一般都会善意地、在非公开场合提醒一下我(市场主体代表):不能失去底色、需要考虑党建工作。
尽管作为创业者对成本极度敏感,但我都照样推进,原因是
1:这位领导实际上是代表的是国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他们是有权利向我提出各种要求的
2:党建的时间(开会、党支部活动)和硬件(党建角)都是成本,而这个支出按照实际缴纳资本金共担,我是能接受的
3:我的目标客户就是地方政企银行,党建本身也是一种市场调研手段,我也是愿意的
4:领导是善意地、在非公开场合提醒「我」,也意味着党建工作应该是现有管理层主导下的的其中一项工作,服从于经营、收纳于架构,成本可控,累的是HR以及支书(hhh反正不是我)
而这次似乎不一样,调子有些变化。
选派非公企业驻企第一书记是我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
党建工作总需要有人配合第一书记吧,需要有专门招聘吗、还是让HR和行政配合、员工都需要参与吧、参与时间会占用工时吧、党建角总需要一个吧,这些钱是谁出?如果有国资成分我可以理解为股东出资,但如果没有国资成分的,这种成本对企业来说就是又一种税。
但这个还只是个小问题。
“能够成为驻企第一书记,我倍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选派干部、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张伟琴表示
一位省局下来的处长,行政级别和地级市的区长一级;您说,办公室总需要一个吧、助理总需要一个吧、车位总需要一个吧、配合要写的材料有许多吧?
但这依然是个小问题。
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的有效抓手。
唉,监管部门的服务,那业务对外发布的广告、签署的合同、成立合资公司、账册明细是不是要请她参与?要不然我邀请她担任我们的监事、董事、或者执行董事?
但这还算是个可接受的问题,但接下来
指导企业完善组织体系
哦?公司架构要被指导完善,具体包括什么?
探索创新党员职工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
以后招聘计划是否需要优先考虑党员?
推荐机关优秀干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挂职锻炼
如果按照既定的风格,会不会需要一堆定调会协调会通气会思想会推进会聊心会;
如果还想做点成绩,是不是还要思想纲领行动计划推进实验扩大试点......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我的公司想申请破产了,她怎么办?
......
我知道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我也承认党建的重要性。只是企业运行等等的市场规律,您未必需要充分尊重,但还是需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吧.....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就这样吧。
PS:在我过去几个关于市场经济的回答下,都有知友对我做出猛烈而善意的批评,逻辑大致是以下几个,我也提前列出我的回复吧。
观点一:“这种担忧没有依据”
您能列出没有依据的100个依据,我也能列出100个有依据的依据。
但问题不在于依据,而在于担忧。我们、或者说我们这个群体为什么会越来越担忧了?
观点二:“你不在陕西,而且人家进驻的都是大企业”;“就不是你说的那样,人家只是blablabla”
从一个点不知不觉到全面开花、从浅浅介入最终尾大不掉的例子在去年还少吗?我可以庆幸自己的体量决定了哪怕蔓延了也在最后几批,但:
迈过那条线的开始就应该是警惕的开始。
观点三:“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社会需要公平,因此需要政府进行监管,并进一步对财富进行分配。但市场企业的目的从来只有一点:盈利,我不会否认市场造成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但请不要忘记市场的探索、创新、竞争、敢于犯错,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或许没有之一)。
不要为了优化分蛋糕的方式,就把蛋糕砸到地上,或者打断那只善于做蛋糕的手、或者让那把切蛋糕的刀直接来做蛋糕。
这只会让更多人饿肚子。
而总有一些人永远不会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