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三万订单这个数字不是官方的,只是外界猜测的。
当然也可能是媒体有相关渠道,能够得到内部数字。
不过,根据孙少军的微博推算,真实数字可能也差不多。
特斯拉全国门店数量320,孙少军这边的统计是110~130个订单,取中间值120,那么特斯拉拿到的订单数量大概为3.8万。和媒体爆料的数字基本在同一数量级。
以特斯拉如此幅度的跳崖式降价,居然只拿到了3万多订单,这是个非常差的表现。

去年10月24号降价之后,特粉和前几天一样欢呼雀跃,特斯拉又拿了好几万订单!(当时流传的数字肯定不止三万)
没过几天,特斯拉又推出了保险优惠和提车奖励。——情况不妙啊。
今年开年才几天,价格再次暴降,新增订单居然只有三万多了。
特粉很喜欢吹特斯拉有多赚钱,毛利有多高市值有多高。
根据特斯拉三季度的财报,特斯拉的毛利率是27.9%。
以Model Y长续航版本为例,价格从39.49万降到30.99万,降幅21.5%。
按照最粗糙的计算,Model Y长续航版本成本28.47万,现在毛利润只剩下2.52万,毛利率只剩下8.2%。
虽然我不太明白粉丝吹厂家利润高,并以此为傲到处吹是一种怎样的脑回路,但是特斯拉现在接连降价,也没多高利润了呀。
哪像个高科技企业的样子。
当然特粉可以说这是特斯拉多良心。
之前,特粉吹特斯拉利润高,现在特斯拉的官方口径又是贴着成本定价,这也是打特粉的脸了。
并且,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在美国的价格。https://3g.163.com/dy/article/HQL3LL3R0552TGP7.html?spss=adap_pc
在中国,后驱版Model 3的售价是美国的7折,高性能版是美国的75折。
Model Y 的差价比例也差不多:长续航版中国卖30.99万元(4.49万美元),美国卖6.6万美元;高性能版中国卖35.99万元(5.21万美元),美国7万美元。国产长续航版价格是美国的68折,高性能版是美国的75折。
美帝有良心想,中国有良心特。
特斯拉在中国如此良心,肯定与狂收几十万订单,并每月疯狂交货二十多万的比亚迪无关,一定是这样。
特粉一直喜欢吹特斯拉的市值。虽然我不太清楚粉丝吹厂家的市值,并引以为傲是什么脑回路,不过特斯拉的股市表现实在是太糟糕了。
特斯拉股价过去一年多从峰值414.50美元,缩水到最低101.81美元(这两天涨回到了118美元),市值最大缩水幅度达75.4%,这是非常差的表现。
特粉总是觉得特斯拉是个高端豪华品牌。实际上,特斯拉起步价不到23万,顶配型号也就36万。
特粉总是觉得特斯拉疯狂爆卖,是个多么主流的品牌。实际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2022年月平均零售交付量也就3.5万左右。(乘联会12月零售数字还没出来,我拿前11个月的数字做的估算)。
上个月的批发量倒是有,5万多。特斯拉营销部门特别喜欢在月初先把每月批发量吹出去,为啥呢?因为这个数字是包含出口的,数字显得比较大。然后在每个月统计出口的时候,特斯拉还可以吹一下在中国汽车出口量里特斯拉占比有多高。一鱼两吃了属于是。
至于零售量嘛,那就由乘联会过一阵再公布,反正那个时候批发量已经先入为主了,大家对特斯拉销量的印象就是那个远远高出国内实际零售量的批发量。
看营销看音量,特斯拉是个主流大厂。看价位档次和交货量,特斯拉一直是个边缘小厂。
比亚迪汉的均价大概是27万左右,连续四个月交车超3万辆。
这么说吧,比亚迪现在也就是产能不足,不然单单汉一个车型就能在价位档次相当的情况下,销量吊打特斯拉全家。——而且比亚迪二三十万的车型还不止汉一个。
实际上,特斯拉无论是价位档次还是销量,都远远不及大众对他的印象。
特斯拉总是以科技时尚新潮品牌的形象出现,其实Model 3和Model Y已经是七年前和四年前的车型。
面对疯狂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特斯拉的产品更新和迭代能力,哪里像个有研发实力的科技企业。
而且,特斯拉2023年也拿不出什么新车型量产交付,顶多有一个改款。
特斯拉唯一牛逼的,是营销吹牛立人设。特斯拉成功的让大家觉得它是一个主流科技豪华品牌,实际上特斯拉既不主流也不科技,更不豪华。
与特斯拉无敌的吹牛营销立人设能力相比,特斯拉的研发能力交付能力一直差的令人发指。
很多人觉得特斯拉是奔驰宝马奥迪杀手,其实无论价位档次还是销量,特斯拉都被奔驰宝马奥迪,以及比亚迪甩出10条街。
比亚迪纯20万以上的车型,汉,唐,海豹,护卫舰07,2022年12月卖了6.7万台,均价在二十六七万。
比亚迪D9,单个车型,均价41.5万(12月更高),上个月卖了6000多辆。
就这,还有很多人嘲讽比亚迪是出租车,觉得比亚迪的档次不如特斯拉。
实际上,即使在特斯拉本身所处的价位,比亚迪在产能不足交不过来车的情况下,销量也远远甩开特斯拉,杀的特斯拉屁滚尿流。
D9均价40多万,上个月交了6000多还供不应求。特斯拉顶配才36万,产品档次跳起来才能摸到D9的膝盖。
仰望品牌发布了,U8越野车定价在百万元级,而且已经爆单。可惜大概要半年才能交货,我这就先不放进来了。
我从去年十月开始踩特斯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黑他,而是因为他的重要指标太差,我才我不得不看衰特斯拉。
比亚迪这样的友商价量齐升,已经够特斯拉窒息的了。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其他的中国新能源厂商,特斯拉降价了也打不动!
理想L9、L8,这可是纯三四十万的车型啊,上个月卖了两万多。
蔚来也没有30万以下的车型,一个月卖15,815。
极氪也不声不响的追了上来。极氪001,均价33万,上个月又卖了一万多,连续好几个月销量破万了。
价格50万的极氪009,这个月也开始量产交车了。
在特斯拉二三十万的车型这几个月疯狂降价的情况下,这几个三四十万的国产新能源车型不为所动,完全不需要跟随降价,而是忙于拉产能交车。
市场已经证明,即使特斯拉前几个月大幅降价,对消费者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中国新能源厂商根本就没有损失什么订单。——是不是与汽车营销号和媒体的调调截然相反?
总是有人觉得特斯拉比国产品牌高一个档次,国产品牌毫无还手之力。实际上,即便抛开比亚迪这个一直痛揍特斯拉的大boss不算,只把现在的理想蔚来极氪三家捆起来,那么,在这三家价位档次远高于特斯拉的情况下,销量总和依然能甩开特斯拉!
再后面还有价格同为二三十万,月销一万多的华为问界虎视眈眈。
再过几个月,弄不好,单单极氪一家就可以在超出特斯拉均值的价位档次上,销量也追上特斯拉。
很多汽车营销号和媒体凭印象写文,这是不对的。
要分析数字。
原来,只要特斯拉一降价,中国的汽车媒体和营销号的主流调调是什么呢?哎呀,经济大形势太差呀,国产厂商压力山大,要扑街呀。
其实,只要随便扫一眼数字,再稍微加上一点点逻辑能力,就知道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真相一直是,国产厂商的产品力比特斯拉强太多了。尽管在汽车媒体调调中,特斯拉是消费者首选的强势品牌,降价对消费者属于开恩,对国内厂商属于泰山压顶,但实际上,真实的市场情况是,消费者经过比较之后大量放弃特斯拉的古董车型,特斯拉再怎么吹牛降价也拿不到足够的订单。是国产新能源厂商揍的特斯拉还不了手,除了接连降价,别无他法应对。
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特斯拉在降价后还是卖不出去几台车,而国产厂商一边涨价还不愁更多的订单,卖出更多汽车。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一直就是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国产厂商揍的特斯拉满地找牙,给了特斯拉很大的压力,而不是相反。

特斯拉的订单池被国产车迅速抽空。自己价量齐跌,而友商价量齐涨,对特斯拉来说是非常差的形势。
这次特斯拉降价之后,终于有部分媒体和营销号反应过来了:其实特斯拉降价原因很简单,就是拿不到订单。特斯拉的产品力不仅没他们想象的那么强,而且是非常弱。即使有吹上天的营销加持,消费者只要稍微和国产车比较一下,还是会大量放弃降价后的特斯拉,选择价格岿然不动乃至不停上涨的国产车型。
我一直说,以特斯拉的执行力,在中国市场是没有资格活下去的。
在中国市场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是,与中国新能源厂商拼手速,死命卷,拿出适合中国市场,贴合消费者需要的车型,并快速量产铺货。
多年以来,特斯拉已经证明自己低下的研发能力、执行能力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汽车市场对于特斯拉来说,就是个死局。
特斯拉数次付出惨重的品牌代价,接连大幅降价之后,还是没有拿到足够的订单。这几个月特斯拉的热搜就是,降价,维权,又一轮降价,又一轮维权。
然而毛利空间都快被吃完了。
接下来怎么办?
短期来看,特斯拉还是要继续降价的,这点订单过两个星期就交完了,再不降价就只能重新压库。
如果降到广汽埃安的价位档次就搞笑了,我就只能拿特斯拉跟广汽埃安,比亚迪秦宋元相提并论了。
长期来看呢?特斯拉哪有什么长期,它在中国市场根本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