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它们之所以“贵”都不在种植上
实际上,有四种情况会让水果的价格偏高,你说的恰好叠BUFF了其中大多数。
一、进口水果。
典型的榴莲、车厘子。
榴莲是东南亚主产的水果,我国大部分榴莲都是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
车厘子我国虽然种植了,但是都是5-7月份才能成熟。在冬季,我们吃的是南半球智利的车厘子,价格自然不可能太便宜。
二、难贮藏运输的水果。
典型的草莓、蓝莓、树莓类浆果。
这类水果表面软,碰撞就会破损,果肉甜而多汁,很容易腐烂。所以采摘运输很难,成本都要合进最后销售的价格中去。
比如草莓,我国的草莓产量非常大,按理说也不该卖40元/斤,但草莓的产量大,损耗也大。而且只适合短距离销售,长途运输很占空间而且损耗很大,导致价格很难下来。
三、大棚里的早熟水果。
典型的桃子、草莓、车厘子。
中国人在水果消费习惯上有一个抢鲜吃的习惯。比如桃子要七八月份的时候才成熟,但很多人习惯在四五月份市场上刚看见时候就吃到。
另外,卖相比较好、味道又香甜的水果,比如草莓、樱桃这些过年的时候销量很好,但都不是他们的自然成熟季节。
于是有人就开始用大棚来改变水果的成熟时间,让水果早熟。很多大棚油桃、大棚樱桃都是为了能更早的上市。对于果农来说,大多数水果早上市七天,就可能卖上高一倍的价格。
四、容易被炒作行情的水果。
典型的车厘子、柠檬、草莓。
这些水果要不然有话题性,要不然容易贮藏。
比如围绕车厘子,就有各种什么“钻石”“JJJ级”“ROW”等概念。
围绕草莓,有“白色恋人”“奈良淡雪”“牛奶草莓”等概念。
每次情人节、春节、圣诞都会围绕产生各种话题。甚至破圈到奶茶、甜点、蛋糕等其他的茶饮、食品行业。
这些话题的炒作经常让水果的价格偏离成本,变成稀缺的网红产品,被年轻人追捧。
对照以上几条你说的这两种水果恰好都在其中,产量再大也就是原产地价格便宜,但运输到城市的商场中已经价格很高了,而有这样的价格对比,网店等渠道也不会太便宜。
编辑于 2023-02-15 01:48・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