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北京开展「跨性别综合门诊」,医生被刺伤,家长哭诉「不男不女」,如何看待针对未成年人的「跨性别医疗」?

搜狐新闻
12个点赞 👍

这篇关于潘柏林的文章前几天分享给了其他精神科的朋友,我还调侃说,潘柏林做这件事绝对有利益动机,他们却佩服得很,说潘柏林是一个“乘风破浪的人”。

一个朋友说,这是国内极其矛盾之处,循证医学上进行性别置换治疗的最佳年龄段,“患者”却没有自主决定权。

几乎不用看文字,便能想象得到这类家属在医院有如何的闹法,但也能共情到家长和孩子双方之间剧烈的撕裂感。能坚持下来做跨性别医疗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都不会差。

真正接触到跨性别群体的医生,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况。
上海长海医院虹口院区整形外科的主任医师赵烨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自己的老师,是“中国变性手术之父”何清濂教授。
“这些孩子在 90 年代求医无门的时候,跟我的老师是写血书的。他们自己把手指头拿针扎破了,写‘救救我、救救我’,我是亲眼见。”
潘柏林医生团队

某些匿名的答主称行内人批评性别置换治疗,他说“双相”诊断存在泛化趋势我是持相对赞同态度的,但若要说“跨性别”有泛化诊断趋势只能莞尔一笑。不过任何诊断行为,都存在泛化可能,这是无法抹去的误差,需要警惕控制,但也无需杞人忧天。

诊断跨性别的工作还轮不到我等小辈插手,我国对此规定非常严格,大多数主任副主任职称都不对付。拿上海来说,整个上海具备诊断证明跨性别资质的医生一只手都数的过来,600号3个,另外有个区精卫1个;北京的多点,北医六院有几个,北京回龙观医院和北京安定医院也有,大概需要两只手才数的过来。

我国的多数城市在这方面几乎完全是空白,我们的跨性别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责任心与耐力的医生。南昌大一附院有个前辈(主任医师、教授)对此有些研究,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却接触过不少性别烦躁的跨儿,但她这个级别也没有权限给出跨性别的诊断证明,必须经由具备资质的医生的诊断证明才能开出处方。

发布于 2023-01-11 21:55・IP 属地江西
策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