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北京开展「跨性别综合门诊」,医生被刺伤,家长哭诉「不男不女」,如何看待针对未成年人的「跨性别医疗」?

搜狐新闻
2个点赞 👍

跨性别医疗中充斥着一种虚伪的自欺欺人,像文章中提到的

孩子们被医生称为“来诊者”,而非病理色彩更浓重的“患者”。

我们可以不去质疑孩子的自我认同,既然她认为自己应该是女性,我们就可以把她当成女性看待——但一个女性长了一套男性器官,哪个敢说这不是病?一个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低下,雄性激素都爆表了,哪个敢说她是健康人?

由此延伸出来的是一种更隐蔽的歧视——医疗工作者为什么不肯说她“有病”?难道得病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吗?既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我们不会避讳“你有病”这件事,为什么在性别倒错患者这里就讳莫如深了?

我们也可以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会得到父母的加倍关怀,而性别倒错患者则可能会被父母扫地出门,这种现状是确实存在的。但去病化显然无助于改善这种现状——你们当医生的都说了我孩子没病,那她还在那矫情啥呢?

性别倒错患者承受的痛苦是真切的。而让他们得到妥善治疗的第一步,是承认他们得了病。如果社会不去关爱病人,反倒去指责病人,那是社会有病,我们也可以慢慢给社会治病。但无论如何,先承认有病,才能治病。

编辑于 2023-01-11 17:16・IP 属地广东
Liuuzaki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