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工欠薪的情况变少了?
- 67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以为:国家觉得农民工可怜,所以加强执法,维护农民工的利益,所以欠薪变少了。
现实是:没有软肋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你敢欠薪,人家就敢大杀四方,出于维稳需要,国家被迫加大执法力度。
统治阶级从来不会感情用事,不会可怜弱者,只考统治成本,这是政治书上说的。
很多人期望有个“青天老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事实上这种事情不可能出现。
只有某个群体能让统治者感受到不照顾他们的利益会导致统治成本飙升时,统治者才会考虑他们的利益。
发布于 2023-04-04 09:2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我最萌 - 56 个点赞 👍
农民是比较聪明的群体,农民也是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农民工知道自己没有话语权,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也会采取趋利避祸,采取有利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比如日结工资,月结工资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日结工资,被拖欠,损失就比较小。对于用工单位来说,也存在口碑的问题。农民工被拖欠辛苦钱,主要的原因就是裁判员不作为,失职渎职,屁股坐歪了。世界上的国家将近两百个,他国都是怎么处理农民工被拖欠辛苦钱的?有立法权,有执法权,有行政处罚权,裁判员手中的武器是非常多的。为谁所用才是问题的关键。农民工的辛苦钱被拖欠的深层原因,就是裁判者不作为,屁股坐歪了。
编辑于 2023-01-14 13:23・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马大度 - 21 个点赞 👍
因从事相关工作,所以手上掌握江苏某市的农民工工资发放数据。
我把这个地区的真实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江苏各地都在开展实名制管理工作。
我所在的某市也响应了相关政策,全市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需要大联网的平台;
需要每个工地安装实名制通道;
需要农民工本人配合每天刷卡考勤;
更需要住建局和清欠办的日常监督;
以及人社局和根治拖欠办的牵头领导。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
根治拖欠办一般设在人社局,根治拖欠办是“新”农民工维权的地方。
在实名制管理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
比如:
农民工没有银行卡/银行想让农民工在当地重新办卡;
分包、劳务不想落实实名制;
包工头不愿意配合实名制工作;
总包不愿意办理农民工工资专户/不使用专户;
建设单位不愿意按月向专户打钱;
零星项目难以监管;
人与人、钱与钱,困难还有很多...
但,
好在领导支持!
经过2年多的努力,我所在的市,大项目入库(接入实名制系统)率100%,通过农民工专户直接打卡的工资,从最初的5亿冲到了40亿(这个数字,我编的,但也差不多是这个量级,工作还想保密)。
数据很好看,也做出了成绩,对不对?
但,
讨薪维权的情况越来越多!
2022年前8个月累计的12345投诉已经超过了2021年整年!
讨薪维权变多的原因,我们也分析过:
1.有的工地是按月发工资的,有的工地还是旧模式,年底一起结。甚至一个工地,同时出现以上2种情况。那没拿到钱的肯定想投诉;
2.部分工地,以包代管,赚钱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赔钱时,总包/分包/劳务派遣/包工头就拿着钱不放,说干赔了,没钱发工资。
总包还好管理,有专户、有工资保证金,剩下的那三位,
嗨,你猜怎么着,拖到最后,躺平了,爱咋咋地。
总包兜底!
总包凭啥兜底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里这么写得啊。
总包兜得住吗?管理好的,有钱垫的还行。
但去年房地产的行情,大家都有所了解吧;
很多施工总包单位垫工程款垫破产了.....
他都自身难保了,还指望他帮助农民工?
3.实名制管理有待提高。
我之前说了大项目入库率100%,这个项目里,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入库了,比如搞装修的,就是“法外狂徒”,不但装修公司不愿意录进系统,他们的工人也不愿意啊!
别的工种因种种原因,他们可能是被动的没有录在系统里,搞装修那一批是纯纯主动不想被监管(大部分,也不是绝对的)。
还有一些零星项目,零星工程,也是欠薪隐患区。
4.处理欠薪人员流动大
一线(帮助处理欠薪)工作人员就那么多,处理不好,没有要到钱,很多农民工也会翻脸,直接开骂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要怼回去,就是“态度不好”!
现在抖音什么的那么方便,掐头去尾,什么都放网上,有的农民工/包工头为了要钱给一线工作人员下套的、胁迫的,去纪委投诉的。
有编制的,咬着牙干,还有一些公益岗、临时工,他们愿意一直干吗?
除了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有各个项目部的劳资员/劳务员/安全员。
他们流动的更快,工地实名制管理后,要编台账、要实名制打卡、要直接打到每一位农民工自己的卡上。
这可要了包工头和部分劳务的“命”啊!他们的抽成怎么办?
劳资员/劳务员/安全员真的是夹在主管部门、项目经理、劳务老板、包工头中间求生存,真的是干干就跑了。
这也造成了实名制工作一团糟,发工资时有隐患。
总结:
我只能说:农民工欠薪工作稳中向好。
发布于 2023-01-11 10:2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给我笔 - 19 个点赞 👍
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 是不是农名工欠薪情况变少了呢?
我找到一篇发表于《新西部》2022年第四期的论文,题目为《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用工重镇佛山市为例》,该论文由2021年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立项项目资助,是一篇本科生做的调查论文。这篇文章的作者对佛山市各区的产业工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3474份,同时还采用访谈法进行了调研,并与191位产业工人进行了电话访谈。
数据大致如下:
a.1819名产业工人遭遇了被欠薪的情况,占抽样人数比例的52.3%;
b. 完全没有追讨回薪资或只追讨回一部分薪资的产业工人有1470人,占讨薪总人数的80.8%,即a中被欠薪的人只有不到20%的人讨回来全部的工资;
c.平均欠薪金额在3000-10000元左右,而佛山市政府公布的2021年佛山市月最低工资为1720元;
d.有65%的案件拖欠产业工人薪资超过了一个季度。
e.3474名产业工人中有1667人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占总人数的48%;
f.当被问及如若被欠薪是否选择追讨时,仍有13.4%的产业工人选择不去追讨。
以上是这篇文章的数据汇总部分,虽然只是佛山市的抽样调查,但是管中窥豹,全国情况不会比佛山市好。
2. 那么问题就会变成,为什么农名工欠薪的情况没变少呢?
上述的文章也给出了分析,归纳起来无非是企业故意拖欠、农名工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成本高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份判决。
(2022)云0524民初1132号 《毕明章、云南民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
原告毕明章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云南民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偿还工程款94,816元及利息14,821.9元。该工程从2018年开始,2020年1月原告就按要求顺利交付。
最后法院判定被告付款,同样被告提起上诉,二审驳回,维持原判。
这个案件就结束了。
这本质上就是个欠钱不还的升级版,你去起诉,花了时间精力,结果判令就是对方需要还钱,在广大普通农名工看来,这就是一句废话。
我想,让这些恶意欠薪的人,去蹲几年大牢,情况会好不少。
参考文献
[1]李优涵,郑烁香,蓝文泽,等.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用工重镇佛山市为例[J].新西部,2022(4):95-98.
编辑于 2023-01-12 14: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总是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刘皇叔 - 0 个点赞 👍
我上几个月见过多过分的事……用政府专项债建的项目,就是那种需要突击花钱的,因为今年钱花不完,明年可能就不给那么多了的项目。
这个项目按月给乙方结钱,一分都没有欠过,有的时候上面督促,还经常预付给总包单位一到两个月的工程款。
这样的一个项目,有的农民工六个月没拿到工钱……
有的时候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还真不是因为缺钱,我就是想拿着你一手,我把钱足额给你开了,你可能拍拍屁股去别的地方干,我把钱足额开给你,未来你活干错了,我罚什么钱?现在欠钱的是大爷,那施工单位都想做农民工的大爷。
换句话说,心术不正。
编辑于 2023-01-14 21:00・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