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审美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这文章通篇充满了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漫步在中国乡村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在新建设的柏油马路两旁是集中连片的农田,其间坐落着一幢幢四四方方的小楼,这些农房大多是混凝土结构,外层铺设着黄白瓷砖,门前有一小块水泥空地。整个景色整齐划一,但难免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失去了中国传统乡村田园牧歌式的意境。
上述所提到的柏油马路两旁四四方方的混凝土小楼,并不是农村房子的主流,只有在经济相对较好地区的农村才可能是主流。
普遍来说,南方农村好过北方农村,沿海农村好过内陆农村。
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个村里也就一两条主路是刚能错开车的水泥路,剩下的小路全是泥路。
不少房子是几十年前建的土屋,窗户玻璃残缺不全,靠贴的塑料纸挡风,只能刚刚满足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
院子里大多堆满了拾来的柴火,以及鸡鸭牛羊留下的排泄物。马桶甚至蹲便都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很多人家用的还是夜壶便桶,太阳能空调热水器更是稀罕东西。冬天能在家里洗澡上厕所已经是不少农村人的奢望了。
这样的民房确实看起来有地域特色,尤其是能满足城里人猎奇的心态,然而居住起来万分痛苦,和现代化生活可谓完全不沾边。
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民,盖一个两层水泥小楼便要花光几十年的积蓄,就这也和城里的住房差得远。
似乎我国许多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仍停留在干净整洁的基本层面,在风貌建造上更趋于追求实用性,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不够凸显,村落缺乏魅力和特色,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在农村连实用都做不到的情况下,让农村人放弃实用性转而去追求美观,和让食不果腹的穷人把粮食换成华丽的衣服一样。
都是用别人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赏心悦目。
编辑于 2023-01-25 18:40・IP 属地山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