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这个题目不够严谨:“基建欠了六十多万亿”,应该说的不是基建,而是所有城投背负的债务:
2021年我国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高达56万亿元。刚过去的2022年,城投债的总规模可能已经达到了65万亿元,中国人人均欠5万。
我不知道65万亿这个数字是从哪里得到的,我在下面的文章中计算过地方gov+中央gov债务的数据,节选如下:
gov债务主要分布在:
- 国债(中央gov);
- 一般债: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用于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
- 专项债:由(本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偿还,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
- 置换债:代替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相当于隐性债务显性化 + 展期);
- 再融资债:代替政府债券形式存在的债券(相当于展期);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企事业单位信贷;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城投非标/信贷(银行、委托、信托等)。
其中,城投公司的数据很难统计。首先哪些公司是城投公司就已经很难统计(估计有两千多家),更何况这些公司的贷款数据。一般来说,城投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或其相关部门),且业务目标是为政府做一些事情(基础设施、土地开发、棚改、交通、公用失业、文旅、国有资本运营等)。那么,能明确统计的债务有哪些呢?以2021年年末为例:
-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04700亿(一般债务:137709亿,专项债:166991亿);
- 国债余额:232697亿;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企事业单位贷款:不知道;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城投非标/信贷(银行、委托、信托等):不知道。
因此,政府的债务率大概就是:
\frac{国债 + 一般债 + 专项债 + 置换债/再融资债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企事业单位信贷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城投信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把上面的公式拆分为狭义债务和隐性债务两部分:
狭义债务
\frac{国债 + 一般债 + 专项债 + 置换债/再融资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frac{304700亿 + 232697亿}{202539亿 + 98024亿} = \frac{537397亿}{300563亿}
隐性债务
\frac{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事业单位信贷 + 由政府收入偿还担保的城投信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frac{x + y}{300563}
这部分债务有多少呢?学者估计应该在30万亿左右(15万亿~50万亿)。就以30万亿计算,假设无隐性债务试点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就相当于新增30万亿的专项债。
前文说过了,债务的本质是看利息。要看年利息是多少,就需要先知道债券的平均利率是多少:
- 国债:大约3%;
- 地方债:大约3.51%;
再加上隐性债务。由于隐性债务大多来自于信贷,其中不乏信托贷款,平均利率要远高于债券。但即使这样,Gemfield暂且按照地方债的低利率进行计算:
304700亿 * 3.51% + 232697亿 * 3% + 300000亿 * 3.51% = 28205亿。
考虑到这个30万亿有可能是60万亿,考虑到平均利率有可能是5.x%而不是3.x%,每年偿付利息就可能需要4万多亿。中央的部分还好说,关键是地方的债务——它们怎么赚钱来偿还债务呢?主要就是卖地。2022年的市场行情大家也看到了,估计连利息都快要还不起了,结局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