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品牌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下全球传统车企普遍面临的问题,当软件开始定义汽车,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企业组织架构,人才梯队构成,研发体系以及投资布局。
汽车行业的迭代速度相比于智能手机行业要慢很多,车辆的更换频率是8年一次,手机2年一次,所以当苹果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大概3年左右就彻底把诺基亚逼到了死角,而汽车智能化的代差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苹果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但是其在做iPod,做音乐商店的时候,已经在同步研发iPhone,已经布局了后面的智能手机、云、应用商店的体系。
那么现在对于智能汽车来讲,智能座舱的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自动驾驶的芯片以及算法迭代,德系品牌做的确实不算好,但是美系,日系,还有国内的众多自主品牌做的就好了吗?
现在国内太多的车企,智能座舱方面拿着高通的8195芯片,加上魔改的QNX加安卓,多放了几个外卖软件、K歌软件就把自己吹上天了,我看是真的飘了。芯片不是你的,系统不是你的,更别提构建智能座舱的软件生态了。
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智能手机出现前的山寨机时代呀,有高到哪里去吗?今天看不上日系,明天看不上德系、美系,自己不过也是拼盘的山寨机,要布局没布局,要人才没人才,要生态没生态的。
知耻而后勇,国内就怕企业大领导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天天吹牛皮,把回扣拿的多多的,给科研人员待遇低低的,20万就想招些懂云计算,自动驾驶的人才,树立个大而空的目标其实啥事儿都没做,天天画饼,浪费纳税人的钱。
看看特斯拉在干什么?
- 特斯拉的底层控制软件全部脱离了AUTOSAR重写,你可以理解为大部分传统车企还在用塞班系统,还有很多居然在用盗版版本,特斯拉已经可以抓一大批互联网、其他软件厂商的员工帮他码代码,这为日后建立应用生态是极大助力;
- 特斯拉的应用商店已经在代码里存在了一段时间,现在算力就可以打大型3A游戏,一旦开放生态,吸引一大批开发者,创业公司,那将重演智能手机苹果的优势;
-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现在绝对的全球第一,自研芯片,300万辆车全球范围收集数据,马上最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台积电代工量产了,自己设计超级计算中心训练自动驾驶算法。
不出三年,特斯拉真把自动驾驶弄成熟了,把应用生态打开了,国内的车企拿什么比?特斯拉Model3、Y内饰是一般,那是因为设计的时候要面对美国汽车供应链和组装制造的高成本,现在大部分换成国内供应链和工厂,价格马上能打下来,拼内饰,拼材料,这在即将到来的智能汽车时代门槛可太低了。
当然,国内有一部分车企、科技企业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头脑也是清醒的,一直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这才是自主品牌的希望。
至于德系,德国人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德国汽车的未来必然是要和国内高度绑定,传统的Tier1 博世、采埃孚们抱紧国内自主品牌的大腿;德国汽车品牌抓紧投资国内的自动驾驶头部软硬件公司,做好本地化,想要昨日的荣光困难点,但仍然会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