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落后仅仅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是对供应体系和成本的控制。
首先,承认落后是好事,也是事实。
我们回想一下,同级别的中国自主品牌车型,在2000年到2020年期间,哪一款产品的价格不是比合资品牌低,这段时间是合资品牌依靠着完备的供应体系在疯狂敛财。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贵么?也贵,但他的贵是基于燃油车基础,正好覆盖了合资车企所谓的品牌溢价部分,等于说同级别的新能源车能够卖得与合资品牌燃油车一样的价钱,能不香么?
反观新能源转型下的合资品牌产品,哪一个不是自信满满,在市场的拷问下遍体鳞伤。因为新能源车的赛道话语权已经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手上了,合资车企没有供应管理和成本的优势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将新能源车市场拱手让人。
有人会说为什么合资车企不把所谓的品牌溢价让出来呢,实话说,让不出来,原因一:合资车企有双方股东,利润率的要求是不可能下来的;原因二:随着国产化的进一步推进,很多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后会随着劳务成本的上涨而上涨,之前的品牌溢价早就已经被劳务成本上涨吃下。从新能源车的赛道看,慢慢就没有品牌溢价,有的就是产品、服务、技术、营销。
落后就要挨打,希望各个车企都能重视中国汽车市场,不要再拿一些”工业垃圾“来糊弄中国的新能源车消费者
发布于 2022-12-24 16:47・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