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什么湿漉漉的公主,设置不能回答。
我就正好写一篇文章怼怼她!
我有时候真的不愿意再说“一眼假”这三个字,可是我要是看了第二眼就是对不起“知识”二字。
先说个概念,你们谁见过粮仓是二层的?为什么?你们是外行人,多数是学文科的,应该不知道什么叫“建筑荷载”吧?
现代预制水泥楼板,荷载一般在200-1000公斤/㎡,早期居民楼用200公斤/㎡就够了。
一般的建筑,里面都是空的。人和家具,平均下来没多少重量。仓储可不一样,别以为粮食轻。
一立方小麦大约是750公斤,就是说1平米上面放1立方小麦就是750公斤、放2立方就是1500公斤,放3立方就是2250公斤。
就是说二层以上的建筑,1立方的小麦都不能放。因为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几乎没有设计荷载在1平米超过1000公斤的建筑。
古罗马别说没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建筑,就是有,也不可能做到1平米超过1000公斤的建筑。
古罗马根本就没有建造二层以上粮仓的技术。
还有,粮仓尽量减少垂直运输,其实所有的仓库都会减少垂直运输。这个你们键盘手是不会懂得。
还发现个楼梯所以这建筑可能是多层,哈哈哈哈,发现了楼梯,正好证明它不是粮仓。
粮仓有地上的和地下的几种。港口码头、国家储备、商店售卖功能不同,设计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圆柱体。就是外观是平房结构,里面也会设计筒状囤装。不会设计成立方体库房。知道为什么吗?
知道这张平面图为什么是假的吗?
这像个酒店平面啊?哈哈哈哈。
地面粮仓一般都是码头商店的存储,流通频繁。要考虑的是进出卸货和装货。所以,地面粮仓都是两个出口,一个进货一个出货,这样才能保证先进的先出。而且粮仓前后都要有宽敞的车辆进出通道。
或者上面装下面卸。
粮仓内部开间进深都应该大于普通建筑。神庙可以瞎盖,完全不考虑内部使用。粮仓可不行,它是完全实用性的建筑。它还必须考虑防潮、防腐、防虫。所以,我国出土的粮仓都有这些做法可考证。
这平面图一看就是假的,一个个小开间,怎末装货卸货?
还有那个建在山洼里面的粮仓,这种地形能建造粮仓?
西方伪史造价,无论什么遗迹,都会有一个石碑,标明历史。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西方历史编纂者是一群未开化的人,他们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是学龄前的水平。他们的历史书我看着很难看下去,就是脸红。他们出土的遗迹文物,也是真的看不下去。可是他们主打一个只要我不害臊就是你们害臊。
亚历山大东征无数的漏洞,长矛以前是7-12米,现在在逐渐往4-5米改。国家储备粮仓没有出土遗址证实,他们就伪造粮仓遗址。
还有青铜器窑呢?还有冶铁高炉呢?还有砖窑呢?还有造船厂呢?
有多少?
但是,说一个谎话,需要无数个谎话去圆。真实的考古,即使有缺陷,总会有逻辑自洽的机会。
可是西方这些考古遗迹为什么一个真的都没有?
我看着只能是一堆说出来就会被删掉的词汇。
你们只要是外文的资料就认为一定是真的?
你们自己能不能学点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