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生机勃勃,对大陆有代差级别的领先感;后来老气横秋,太多维度出现了势不可挡的衰退。
1,
20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晚上在大街上转悠时,诸多KTV的入口把我给震了。
因为入口外面都会有一个展示空间,类似广告橱窗,或张贴墙;上面整整齐齐地贴满了妹子的照片。
照片有容貌和身段,挺诱人的;还有编号——这个好理解,便于你照方抓药。
编号下面还有“产地”,少数来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多数都写着“北姑”。
这个词,当时我是有点晕的。
后来请教“专家”,人家说,就是大陆妹的意思。
你知道,这个行业无论如何变幻,其从业者的流通方向从古到今都没变——都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走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所以那年头能去香港旅行一趟,回来之后还可以跟人家显摆一下,还会有很多人对你表示羡慕。
现在呢?
2,
王菲如日中天时,据说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
这个“据说”我不敢保真,来源于铜锣湾一家小音像店的老板娘。
当时我是去音像店买日本的“动作片”,此类音像制品都在比较靠里的角落,有的还摆放在上面几层,让小孩子看不到或够不着的地方。
老板娘一边给我推荐日本当下最火爆的老师,一边问我从哪里来。
听说我来自北京,老板娘说:“王菲也是北京的嘛,我是王菲的超级粉丝。”
我问:“是因为你特别喜欢王菲的歌吗?”
老板娘回答:“因为她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嘛。”
老板娘这么说,倒也不全是因为拜金。因为老板娘还说自己是邓丽君的超级发烧友,曾专门去台湾给邓丽君扫过墓。
一叶知秋——来自大陆的王菲能够变成“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说明当时的香港人不但不排外,而且承认和尊重你所能达到的成就。
甚至往纵深挖一下——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不但产量大,而且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很惊人,其中有很多优质的从业者,都来自大陆。
而现在香港电影的衰败,简直没法看了……
3,
那时候在香港买奢侈品,比大陆便宜。
我去铜锣湾的商场买东西,年轻漂亮的女店员一听我说普通话,就会表情夸张地惊呼一声:“啊,国语!”
然后转身用粤语叫一个人的名字——接着来了一位会说国语的香港大姐,专门对接来自大陆的游客。
那时候会说国语的香港人,真的不算多。
但对待大陆游客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不管是奢侈品店,还是路边小餐馆,以及有限制片的音像店……
甚至在香港传统的新年花市上,我们还遇见过好几个商贩,乐呵呵地往我们手里塞鲜花,说着祝福的话。
后来大陆游客越来越多,会说普通话的香港人尤其是生意人,就越来越多了。
再后来,还会有香港人专门把孩子送到大陆,学一段时间的普通话。
再后来……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4,
老非我是一个建筑师。
所以20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兴趣点可不仅仅是在KTV、日本动作片、以及铜锣湾的大商场。
我去参观落成不久的香港会展中心,对着里面的点式玻璃幕墙,拍了很多照片。
因为那时候在大陆,我还真没怎么见过点式玻璃幕墙。
我从香港的赤鱲角国际机场转机去巴黎,对着里面玻璃围合的、四面能看见电梯轿厢上下的电梯,拍了很多照片。
因为那时候在大陆,我还真没怎么见过这款电梯。
而赤鱲角国际机场建成之后,就拥有了两项世界纪录——其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厦建筑;其二是货运量连续18年霸榜全球首位。
到现在,咱就别说点式玻璃幕墙、玻璃围合式的电梯了,就说香港国际机场这个世界最大航厦建筑的记录,在2008年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打破。
然后这个最大航厦建筑的记录,又被大兴国际机场打破……
这还不算完——当年大陆既没有迪士尼乐园,也没有环球影城;虽然香港的迪士尼乐园面积不大,咱也巴巴地跑去玩了一圈。
而现在,大陆不但有了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还有了长隆主题乐园等层出不穷的大型文旅乐园......
5,
后来我去香港出差过好几次。
最搞笑的一次出差,是因为老板不相信我。
那时候我们一个地产项目,投资方是新加坡李家的资金,他们指定了香港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来执行设计。
事务所的名字就不提了。
结果我去香港,该事务所的主创给我报方案时,就把我给弄晕了——为什么同一栋建筑,南立面是笔直笔直的线条,北立面是各种大波浪?
这看上去,不像是同一座建筑啊!
对方用左青龙右白虎等等的风水理论,得意洋洋地给我解释了好半天。
我心里暗骂:“你这是忽悠谁呢?十年前这玩意儿在大陆还能蒙事,现在早就OUT了!”
回到北京,我去找老板:“要不您赶紧备一个设计单位吧,这家香港设计事务所,实在是极不靠谱,迟早得换。”
老板不信:“老非,你怕是又来偏见了吧?我知道你一直都看不上香港建筑师。”
我摇头,坚持自己的意见。
老板也犯嘀咕了:“那你陪我再去一趟,我刚好去香港办点事,顺便让他们给我报一次方案。”
好吧,这就又去了一次香港。
汇报会是这样的,老板听了一半,给我使了个眼色,然后站起身来说:“好吧,方案还不错……先听到这儿吧,我还有事。”
事务所主创得意地扫了我一眼,自己亲自开车,送我们回酒店。
在酒店大堂,老板面带微笑与对方作别,转过身就变脸发飙:“老非,赶紧去给我找一家设计单位!还有,打从今天起,每周给他们发邮件,布置设计任务!但设计费一分都不给!”
我点头表示收到。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对比频道——拿香港与大陆做对比。
其实香港的衰退,不单单是因为“被对比之下”的结果。
所谓固步自封,对香港来说,怕还不仅仅是影视领域、建筑设计这些吧?
以上虽然只是老非若干香港之旅的一孔之见,但应该也能说明问题了。
我是老非,一个背包客。
关注我,或是点个赞,都是可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