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哪吒汽车2022年11月发布了技术品牌浩智,大家觉得智能汽车时代,新势力车企除了谈智能,还能谈什么?

知擎
73个点赞 👍

作为一个女老司机,不知不觉我的小车也快8岁高龄了,逐渐觉得它年老色衰(不是),加上今年油价还一直蹭蹭涨,本不富裕的孩子每次加油如剜心。近半年我对新能源智能汽车蠢蠢欲动,试驾了很多车,有不少wow时刻、有时又觉得花头太多。但是总有种感觉,觉得智能汽车,还可以再等等。

坦白讲,对于新能源车,我内心仍有那么些顾虑。

层出不穷的刹车失控罗生门、高速上突然失速、频发的车机屏幕全黑死机……对于我这种导航掉线都会心慌的车主来说,上面任意一种情况出现哪怕只一次都会让我对电车坚决打咩。

电池续航也是个坎儿,之前惦记过一款电车,好看便宜,但是续航只有325km,高不成低不就的,着实是硬伤。日常上班一周充电两次我可以接受,但是想自驾出去玩、过年回老家,或者哪天有个急事要处理,里程都不够,再加上十八线小县城充电桩少,已经能想象到找不到充电桩被妈妈骂买什么鬼电车的情景了。

安全、稳定、续航焦虑这三个顾虑不解决,很难说服自己和家里人安心入手电车。

所以,只要系统的持续稳定性、安全性到位,我相信多数还在犹豫是否买电车的潜在消费者,像是我这类,大多会毫不犹豫冲智能驾驶。每次堵车踩刹车踩到脚麻,长途夜车开到神经紧张,停车停了好几把停不进/停歪了,以及遇到前车突然变道我骂骂咧咧急刹到ABS都抱死的时候,我都无比渴望智能驾驶。但是辅助驾驶大大小小这么多事故,真的交给L1、L2等级去托管估计没人敢。想上高等级的L4智能驾驶,算力又支持不了。又之前跟扫地机的研发聊激光导航和视觉导航,他们说其实最头疼的从来都不是算法,而是芯片算力。传感器数据越多,数据精度越高,数据处理难度越大,对芯片算力是个极大的挑战。扫地机算错了最多在家里横冲直撞或者在犄角旮旯里摆烂,但是汽车的智能驾驶算错了,关乎的是车上人员和道路安全。

所以智能汽车如果不能配上足够超算平台,系统稳定性不够,随机出现点小bug都可能蝴蝶效应般引起大问题。

近期有看到 @哪吒汽车 最新发布的浩智中央超算平台,采用中央计算架构,协同4个区域控制器,以及SOA服务软件架构。

毕竟咱也是软件工程毕业的理工女,简单来说,算力硬件这种东西,只要散热、芯片体积允许,直接开大准没错。数据处理能力上去了,程序稳定性就越强,智能化安全系数越高。

而且,除了支持更高阶的智能驾驶,超算平台还能提升座舱的智能体验。

之前去试驾新能源车的时候,能感觉出新势力的车企都在卷智能座舱。开的过程中我就感受到一些车企大聪明般的“猜你喜欢”,取消实体按键,确实极简了,但是那个语音识别实在是让人化身愤怒的八哥,不断反复召唤,甚至原本想给我演示语音唤醒的陪驾小姐姐都骂这个智障系统。

虽然每家都在努力兜售自己的智能座舱,但是现在的体验远远谈不上“智能”,语音控制都费劲,更别说关键时刻的人机互动了。归根结底,底层算力有限,各种智能识别的精度不够。难以想象未来没有算力空间,无法升级系统后,该如何实现更实用贴心舒适的智能化座舱体验。这种情况浩智超算高算力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80~1000+Tops的算力、64GB的内存和1TB的大容量存储,能够轻松实现自动驾驶、娱乐、车控一体化,综合肢体识别、语音操纵和深度自学习。感觉可以跟系统配合,调试好的程序,等喜欢的人一上车,灯光音乐香氛起,调调立马就来,再安排系统说点骚话皮一波,情绪渲染到位了姑娘不心动也难。

动力

虽然是个女司机,但坐过我车的朋友,都会对我开车有两个评价。1,挺快不肉。2,很稳。

一直很讨厌开肉车,但是现在开的小Polo,手自一体,提速换挡时的顿挫老有种上了年纪有点不太行了的迟滞感,发动机嗷嗷响,甚至有了推背感,结果低头一看50码都不到,百公里加速估计得13s出头。反观电车的提速真的开快车爱好者狂喜。浩智的800V SiC高性能电驱系统,高集成化结构,SiC电控禁带宽度大,热导率高,电控效率更高,百公里加速3S级,最大输出扭矩4600N·m,对比我小Polo 145N·m的扭矩,几十倍的差距,简直是无情碾压。而且系统噪音降低了5-8分贝,比普通电车更安静。悄么声得就开得飞快,那种毫不费力的轻盈感,像大隐隐于市的武林高手。

续航焦虑

电车的续航是老生常谈了,论战从没停止。最近在高架老是遇到最右道开得龟速的绿牌车,大概率是车快没电只敢慢悠悠开努力攒点电到电桩续上命。我自己偶尔油箱见底还硬挺着开,心虚得到处找加油站,还要对比那1km 500米的差距。所以很懂电车车主的续航焦虑,没电被撂路上极其窘迫又耽误事儿。没电又临时找不到充电桩,估计很多电车车主都遇到过。

拿我自己来说,坐标苏州,算是二线城市,充电桩普及程度还算高。但我发现公共充电桩更多都布局在商场,但是有些商场停车位有限,高峰期充电桩经常被油车占坑。想找个空闲+能充的充电桩真的难。

加上现在商场都得各种绿码各种检测报告,充电的成本也无形增加。有人说现在小区里也有充电桩啊。是的,有桩,但是巨少!以我们家小区为例,高层小区里估计1500户,我在小区也经常看到新能源车,但是你敢信?公共充电桩只有2个!2个!经常车主充完电还不走,直接停一晚上。

开油车要学抢车位,开电车不仅要抢车位,还得抢充电桩,想充个电好难。

有人说,那我增大续航里程不就行啦。这么说吧,就算续航怼到1000公里,你也得充电。加上现在入冬天气冷,续航都得打折,我之前看的那款电池,看了其他买家反馈江浙地区冬天续航200公里都不到,还不敢轻易开暖风空调、座椅加热。

当然,现在大部分车能做到直流快充30分钟-1小时充电到80%,挺快的了?但还是不够。所以目前还有些超快充的车型,但问题是,就我看过的那些车,他们的超快充对于充电条件还是有所限制,有些还是需要选择特定的充电桩。就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打工人为了超快充,在城市路上寻寻觅觅,只为找到那个特殊充电桩,而且你还不知道会不会有车主充完电,停着不走。

所以如果充电做不到跟加油一样快速高效,电车始终都没油车方便。像是哪吒汽车浩智发布会上讲的充电5分钟,续航200km,这效率就很高堪比加油了。试想一下,高速服务区里,别人还在焦灼排队等充电,你插上电,上个洗手间休整一下,回来拔枪走人,5分钟,简直比加油还快,挥一挥衣袖,在别人的侧目中百公里3S嗖的疾驰而去,光想都已经爽爆了。

另一个解决续航焦虑的方案就是增程式,其实作为电车的意向用户,对于增程其实还蛮迷惑的。一方面感觉能用电能用油,确实能大幅度地降低电车的里程焦虑,但之前看某家增程式新能源车,纯电50公里续航,让我大大的疑惑,这跟油车有什么区别,真开起来那50公里续航够啥的?跟开油车花费上有什么区别?浩智增程的三合一增程器,有四种动力运行模式,可以300公里纯电续航,不用预留电量,相当于400公里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可以增程驱动+电池充电模式,电池亏电时,确保电池处于最低状态时不下降;可以增程+电池共同驱动的模式,急加速或上坡时,能满足车辆大功率行驶和长途需求;还有独创的安全卫士模式,当电量严重不足,或极端低温,或动力电池有充放电故障等特殊情况下,增程器可单独工作,自动进入安全运行模式,为用户的安全出行多加一层保障。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开电车因为没电被撂路上。

总结

回到问题上,对我来说,智能汽车除了智能外,更多的应该要贴合用户的需求。盘下来,哪吒汽车最新发布的浩智系统基本打消了我对新能源车的种种顾虑。哪吒没有一味的塞屏幕冲所谓的科技炫酷,也没有玩粉圈营销的那一套,而是在续航、智能驾驶的算力、动力、超充这些新能源车切实存在的问题下苦功,费心力做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很明显在做长期主义踏实做技术。希望哪吒汽车浩智系统能早日落地上车,我就可以换车了。

发布于 2022-12-04 17:38・IP 属地江苏
小A蹦嚓嚓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