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言论——“月薪低于三万的码农并非程序员”。所以我一直不太敢声称自己是程序员,别人问起就说在电子厂打工。没错,就是做嵌入式开发。
搞嵌入式和搞互联网的程序员区别还是蛮大的,虽然都是程序员,但前者身处第二产业——制造业,后者身处第三产业——服务业、金融业。所以做嵌入式的程序员薪资起点和涨幅都偏低,得益于2018年川普搞贸易战,才给嵌入式行业带来了一波涨薪。
说来惭愧,今年已经是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了,上个季度调薪后,税前月薪终于突破了3w,终于敢跟别人说我是程序员了。不过这么多年来,也不一定赶得上通货膨胀的速度。2014年刚毕业的时候,广州黄埔郊区的房价还是1w出头,2022年再次回到黄埔工作,房价已经涨到3-5w了。
前段时间阳了在家隔离,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到了以前的工资条,于是把2014到2022年这八年多的工资收入做了统计,工资总收入税后到手约130万,另外还有20万左右的住房公积金。看着这个数字,有点感慨,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是感觉比我想象中的多一点,一个穷小子也不知不觉有了百万资产;另一方面感觉太卑微了,难道这就是我这八年来的价值吗?
刚毕业那会在黄埔某工业机器人企业工作了两年,平均工资4k,没错,是税前4k(那些年超过3.5k就要缴个人所得税)。而且由于部门效益太差,两年都没涨工资,也没发年终奖。所以工作了两年,存款还没超过2w,期间还还了一笔1.2w的助学贷款。最后实在穷到受不了,女朋友想出国旅游我舍不得花钱,父母想换车我拿不出钱。于是决定跳槽,去了一家国企军工单位,为什么选择去这里呢?主要是因为包吃包住,月薪8500,还有年终奖,感觉能攒点钱。一年后涨了工资,月薪1w左右。之后两三年,月薪稳定在1.5-1.8w之间。由于单位包吃包住,每个月能把工资收入的70%存下来。也是在这里,我才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笔50w存款。在国企待了四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离开,去了一家当时感兴趣的环保物联网公司工作,月薪2w。是的,工作了六年多,终于达到2w了(说出来怕要被现在的计算机应届生鄙视)!九个月后,我辞职了,开启了小一段创业旅程,最后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迫于没有收入的带来的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六个月后暂停了。然后2022年初重新找工作,税前月薪终于达到了3w。这就是我艰辛的打工之路。
加上公积金,到手一共150w的钱,刨去房租、吃喝玩乐、孝敬父母、随礼等开销,自己大概存下了80w。期间脑抽风,在老家高价买了一套房,加上理财投资失利、创业失败,大概损失了30w。所以至今手里的钱也只有小几十万。
就这经济条件,加上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到现在依然过着抠抠搜搜的生活。房子不舍得租好点,就找了个8平方不到的自如合租房,每天晚上和室友抢冲凉房;衣服几乎不买,积攒了很多Logo衫,轻松达成“一年零购衣”的小目标,相亲约会总是被吐槽衣品差;吃饭也不讲究,公司饭堂是首选,其余时间优先选择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还有就是素食自助餐(比如弘善素食、素满香),每次都能吃得饱饱的;出行的话,以前都是公共交通为主,今年斥巨资买了一台比亚迪海豚,为了节省停车费,偶尔冒着被贴小纸条的风险,把车停在马路边过夜,早上八点前趁电价便宜赶去充电。
你说为什么,一个月薪两三万的程序员,会过得如此抠门?
最近面试了很多程序员,尤其是中年程序员,真是感慨万千。不舍得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裁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能持续学习了、不知道下个季度的KPI能否顺利完成…… 每个月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赚来的两三万,和每个月通过收租赚来的两三万,差别是巨大的!我想,勤劳的程序员们,应该不会想浪费牺牲自己的时间所赚来的每一分钱吧?
没办法,现阶段的程序员没办法像公务员一样安稳地发展,只能以创业的心态在市场上厮杀,期望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期望能用有限的资本撬动无限的未来。
钱,对我来说,就是子弹。理性消费,避免陷入消费主义,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多把时间和金钱花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